王鐵軍
【摘要】疊合樓板因施工便捷,近年來在我國裝配式建筑中得到了迅速發展。本文將結合具體工程實例,從疊合板的施工準備、安裝過程等階段,討論疊合板施工的工藝流程及技術要點,為后續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疊合板;安裝;質量控制
裝配式建筑以其預制程度高,經濟效應好等優點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應用。裝配式樓板具有施工工期短的特點,但整體性能不佳,在汶川地震災害中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不能直接用于高抗震烈度區。現澆樓板現場大面積澆筑施工方式使裝配式建筑優勢難以體現,疊合板結合了裝配式樓板與現澆樓板的優點,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隨著建筑施工的逐漸發展,對疊合板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進一步提高疊合板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施工效率,現對疊合板施工流程及技術要點加以闡述,為今后工程的施工提供參考。
1、工程概況
北京市朝陽區豆各莊1號地農租房騰退安置用房項目,位于北京市朝陽區豆各莊鄉黃廠路,建筑面積89292.91平方米,分為1#至5#住宅樓(層高2.8m)、幼兒園、配套樓、車庫,建筑結構形式為鋼筋砼剪力墻結構,地下一至三層、地上一至十八層、最高建筑為51.9米。根據設計要求1#至5#樓地上結構樓板(其中,廚房、衛生間、公共走道、屋面板、機房層為現澆板)采用桁架鋼筋混凝土疊合樓板(文中簡稱疊合板),樓梯間為預制梯段板。
疊合板厚度為60mm,上部現澆混凝土厚度為70mm。
2、疊合板施工難點分析
本工程使用疊合板的區域較多,疊合板用量較大規格多樣化,又工期緊任務重,模具加工周期較長,故提前選定適用且生產能力較強的PC構件廠進行生產[1]。
疊合板端支座的錨固筋均需錨入梁中,在安裝疊合板過程中經常遇到板端支座“胡子筋”與梁主筋或豎向鋼筋位置沖突,另外板縫處理也是疊合板施工的重點內容。
3、疊合板施工工藝流程
本工程采用桁架鋼筋混凝土疊合板施工,主要施工流程為:基層清理→測量放線→支撐體系安裝→疊合板底板吊裝→疊合板底板校正→疊合板拼縫處理支模→機電管線敷設→疊合層鋼筋綁扎→疊合層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護→底板支撐拆除[2].
4、疊合板施工技術要點
4.1疊合板現場堆放要求
預制構件堆放場地要求平整夯實,并設有排水措施,堆放時底板與地面之間應有一定的空隙。疊合板采用疊摞碼放,墊木放置在桁架側邊,板兩端(至板端200mm)及跨中位置均應設置墊木且間距不大于1.6m。墊木應上下對齊,避免因墊木上下位置不齊導致構件局部壓力過大造成剪切性裂縫或破壞。不同板號應分別堆放,堆放高度不宜大于6層,堆放時間不宜超過兩個月。預制構件存放場地規劃針對每個單體最少設置能夠存放兩個施工段的構件數量,避免影響施工進度。
4.2疊合板支撐體系
本工程疊合層區域選用疊合板新型獨立支撐體系(圖1),疊合板新型獨立支撐體系由鋼支撐、四向支撐頭、三腳架、木工字梁等組成。按照施工方案放出獨立支架位置線、墻身標高線及疊合板起止線,在下一層樓板位置彈出疊合板位置線(圖2)。頂板獨立支撐及托架調至相應標高,上方放置的龍骨(可周轉使用的“托梁”)間距根據設計要求不得大于1800mm,沿長邊方向布置,每道兩個支撐,每個支撐距離疊合板邊不大于400mm。預制疊合板支撐體系距墻體間距450mm~500mm之間。支撐拆除時保留支撐不得少于2層。
現澆部位碗扣架支撐模板體系由碗口架立桿、水平桿、U托及托梁等組成。碗扣架橫向步距900mm,縱向步距離600mm,900mm,1200mm組合設置。水平桿步距1200mm,架高2700mm,立桿上端承插可調U托,U托上部支撐托梁,保證模板體系穩定牢固。
4.3吊裝施工
吊裝前根據施工圖紙,檢查疊合板構件類型,確定安裝位置,并對疊合板吊裝順序進行編號。吊裝前應將支座基礎面及疊合板底面清理干凈,避免點支撐。底板吊裝時應慢起慢落,并避免與其他物體相撞。應保證起重設備的吊鉤位置、吊具及構件中心在垂直方向上重合,吊索與構件水平夾角不宜小于60度,不應小于45度。采用鋼扁擔吊裝架進行吊裝,吊鉤勾掛在板塊預留吊點位置上(圖3),吊裝時吊鉤應同時勾住鋼筋桁架的上弦鋼筋和腹筋(圖4)保證構件平穩吊裝。當吊點數量為6點時,應采用專用吊具,吊具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和剛度。
起吊時要先試吊,先吊起距地50厘米停止,檢查鋼絲繩、吊鉤的受力情況,使疊合板保持水平,然后吊至作業層上空。就位時疊合板要從上垂直向下安裝,疊合板下降到一定高度后需人工調整板塊姿態,使板塊出現一定傾角,上皮鋼筋綁扎完成梁的一側錨固筋先入梁,板塊另一側緩慢下降,在下落過程中如有其它側錨固筋與箍筋沖突,則需在現場及時調整錨固筋的位置。板塊就位后對變形的錨固筋進行復位,最后復核板塊標高并校正[3]。
4.4疊合板底板安裝難點控制
因疊合板底板安裝時結構豎向構件混凝土已澆筑完成且梁筋也基本綁扎完成,在安裝疊合板底板錨固筋(胡子筋)入支座時極其困難,需要用撬棍將疊合板“胡子筋”強行錨固至梁內,導致梁箍筋、“胡子筋”變形,影響工程質量且給施工本身造成了很大困難。針對該問題,現場嘗試在疊合板安裝之前暫不綁扎梁上皮筋后發現仍然不能夠很好的解決箍筋與梁筋的沖突的問題,后經與設計單位溝通,采取方法一:現場將疊合板安裝時遇端支座較多部位的梁箍筋調整為開口箍筋。
方法二:在遇端支座較少的部位,根據實際情況,將梁封閉箍筋彎鉤放置在下方,方便上部主筋的拆裝,當遇到墻體縱筋、梁箍筋時“胡子筋”可按1:6水平彎折,錯過墻體縱筋和梁箍筋,胡子筋嚴禁豎向彎折。
疊合板桁架筋可以作為上部現澆層的馬凳,確保鋼筋保護層厚度,對已完成的鋼筋工程做好成品保護工作。
4.5疊合板拼縫支模
疊合板拼縫處預留100mm寬5mm高企口,企口底部模板為多層板,背楞采用50x100mm木方,支撐采用專用的獨立支撐或對拉螺栓吊模。
疊合板與墻體間縫隙處支模,支撐面板采用15mm厚多層板,背楞采用50x100mm木方,利用剪力墻最上面一排的對拉螺栓孔進行加固(圖5)。
4.6機電管線敷設
在疊合板安裝調整完畢后,按照施工圖紙同時進行水電管線安裝。為便于施工,疊合板在工廠生產階段已將相應的線盒及預留洞口等按設計圖紙預埋在預制板中。樓中敷設管線,正穿時采用剛性管線,斜穿時采用柔韌性較好的管材。避免多根管線集束預埋,采用直徑較小的管線,分散穿孔預埋。本工程疊合板上部現澆層混凝土厚度為70mm,如遇到管線無法避免交叉設置時,應對管線走向進行優化,可以采用從梁內、墻內敷設。
5、疊合板安裝質量控制
嚴格執行預制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中關于原材料進場檢驗的若干要求,控制進場疊合板的裂縫,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疊合板做到零容忍。合理安排疊合板的存放場地,設置不少于3段的水平支撐,降低疊合板現場存放過程中產生裂縫的風險。采用北京預構研究院所設計的可調整式支架系統,提高構件支拆模效率,降低支撐使用量。嚴格按照支架設計說明搭設疊合板支架系統并派專人檢查驗收。嚴格執行設計說明中關于樓板施工荷載堆放的規定。室內裝修時在預制樓板結合部粘貼寬度為100mm玻璃絲網格布,然后再按照傳統裝修方案進行室內裝修。根據構件種類和尺寸不同設計不同吊裝工具,降低構件開裂風險。嚴格控制疊合板擱置在墻體上的擱置長度、安裝位置、標高,對疊合板上表面粗糙面進行檢查。對進場構件進行嚴格檢查,對施工過程進行嚴格管理[4]。
結語:
面對日益發展的建筑裝配式施工,桁架鋼筋混凝土疊合板越來越被廣泛的應用于建筑施工中,其設計簡易、施工快捷、節約資源等特點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鋼筋桁架疊合板具有壓型鋼板和現澆樓板的雙重優點,施工方便快捷,工期短,效率高,節省勞動力,對今后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桁架鋼筋混凝土疊合板的施工主要技術要點進行了總結。在施工中需注意疊合板的成品保護、現場吊運、安裝方法、支撐體系、板縫處理等技術工藝上的選擇及優化。在技術措施上如果運用得當能夠提高施工效率、節約成本、加快工期,即響應了國家對綠色低碳和工廠化施工的要求,也提高了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維松,楊睿,張九營,等.裝配式桁架鋼筋混凝土疊合板-圓孔蜂窩組合扁梁力學試驗研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9,17(1):41-48.
[2]樊驊,丁泓.鋼筋桁架疊合樓板提效性分析[J].施工技術,2019,48(4):81-84.
[3]王文靜,劉春原,殷澤輝,等.桁架鋼筋混凝土疊合板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9(4):611-614.
[4]高新宇.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預制底板力學性能的研究[D].安徽:合肥工業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