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增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為節約成本同時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常采用節水灌溉技術。作為近年來農業水利工程領域熱門話題之一的節水灌溉技術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本文筆者就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基本概念、應用現狀、存在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進行簡要說明。如有不當之處,萬望指正。
【關鍵詞】節水灌溉技術;農田水利工程;應用
經濟與產業相互促進,各個產業的不斷發展促進經濟騰飛,反之,經濟的高速攀升又反過來給予產業技術、資金的支持。農業作為我國第一大產業,與經濟的發展關系密不可分,但由于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水資源的利用,我國又是一個缺水大國,加之近年來氣候環境條件不斷惡化,水資源匱乏的難題一度使農業發展陷入困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既能夠保證農業的正常運作同時又不對水資源造成過大打擊成為有關當局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節水灌溉技術應運而生,在農業生產特別是農田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廣發應用,保證了我國農業以及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節水灌溉技術應用于農田水利工程的意義
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驅動力,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水的灌溉,但我國同時又是一個缺水大國,水資源的匱乏不能夠滿足無限量的投入。據相關分析報告指出,我國的東北、華北地區已經初步出現的水資源缺乏的征兆,而這部分地區又是我國的重要農作物輸出產地。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必須最大化,也就是說必須用最少的水資源實現種植效率的最大化。節水灌溉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經實際實踐證明,節水灌溉技術能夠緩解我國水資源緊張的現狀,同時促進農作物的增長,在促進我國農業發展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
2、農田水利灌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作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自21世紀伊始就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農業生產方面有了不少重大改革,與之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也進一步加大,農業生產效率得到了提高。其中,農田水利措施的建設與完善無疑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即便如此,在水利建設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農田灌溉方式落后,當下我國農田灌溉水資源引進多靠挖渠引水、鑿井汲水等,亦或是從周圍地區的河流、水庫等處直接引水灌溉,采用這種方式雖然保證了水資源的量充足,但是卻極易造成灌溉面積不均勻的情況,不利于實現對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其次,農田灌溉措施不完善,在農田灌溉的過程中多以溝壑為運輸載體,水資源運輸過程中由于發生滲透作用造成大量浪費,沒有設置專門的載體以避免水資源在運輸過程中的浪費;接著就是管理方面的問題,即便水資源是否充足是一回事,能不能夠實現有效利用又是另外一回事,前者取決于客觀條件,后者則主要與人為因素有關。當下農田灌溉作業中的管理者責任意識淺薄,有關專業知識掌握度不夠,不能對現場出現的問題靈活變通,自然也不能夠有效實現水資源的有效利用[2]。最后,經濟支持力度不夠,地區政府目光短淺滿足于現狀,尚未認識到農田灌溉作業面臨的難題,投入的建設資金有限,不能兼顧農田水利工程的維護與新建。
3、我國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方面的應用現狀
3.1新理念、新技術的推廣力度不夠
自節水灌溉技術出現,有關機構便對其進行一定的宣傳與推廣,例如時常可見的公園噴灌技術等,這些推廣措施固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從整體出發,受諸多因素例如地域文化、農業模式等的限制,節水灌溉技術的影響力仍不夠。
3.2節水灌溉技術的實際應用缺乏理論指導與激勵機制
節水灌溉技術對農業發展有著重大作用,為鼓勵其發展,有關當局可采用一定激勵機制。另外,在對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宣傳人員往往只負責將這種方法傳達給大眾,對該方法背后的理論支持與實際運用時的注意事項強調的少之又少。農戶在實際應用時取得成效不明顯顯然會增加其對該方法的質疑,不利于節水灌溉技術的進一步推廣與發展。
3.3有關部門對節水灌溉的信任度與重視度不夠
由于節水灌溉是當下的新觀念,其普及之前在偏遠地區的認可度并不高,當習慣了以傳統模式從事農業生產,再做出不確定成分較大的變革,尤其是在水資源相對不那么匱乏的地區,有關部門往往采用保守的做法。其重視程度不夠,建設資金投入量有限,節水灌溉工作自然無從談起[3]。
4、節水灌溉技術分析
4.1水資源運輸過程中節水措施
上文已經提到傳統以天然土壤為載體的水資源運輸在運輸過程中,由于滲透和蒸發作用會造成一大批水資源的浪費,最終真正運送到農田的水量還不足初始的二分之一,且不說灌溉過程中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浪費,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著實低下。要想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首先應從輸送環節著手,減少輸送過程中水的流失。隨著當代科技的發展,建筑材料的發展呈現出新的面貌,越來越多的防滲材料的出現使得水資源的運輸效率大大提升,在溝壑渠道的建設中,可以采用預制混凝土塊、將砌塊石等對邊坡進行支護,保證防滲效果。
4.2噴灌、微灌
噴灌、微灌算得上是節水灌溉技術中普及力度最高的兩種方式。噴灌和滴灌技術規避了地面灌溉受地形、建筑物等因素影響的缺點,同時又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灌溉時間、灌水高度、灌水面積等都能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保證了灌溉效率和種植利益[4]。噴管技術與微灌技術都需要相應機械設備加持,投資投入需求多,技術要求精確,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代表體現。
4.3田間處理
節水灌溉這一觀念是從保證水資源利用率這一角度出發的,灌溉后的保水也是節水灌溉技術應當重點考慮的問題。即便是水能夠被孕育作物的土壤吸收,真正被根系吸收之前,仍存在著滲漏和蒸發的問題。從耕耘角度出發,應當保證土壤的濕潤度,科學耕作,另一方便應當注意雜草的清楚,若農田內雜草長勢兇猛勢必會與作物爭奪資源,不利于作物的生長。
結語:
綜上所訴,農業作為我國第一大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增長有著重要影響,在水資源現狀不容樂觀的當下,應當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工作重心轉移至作物種植與水資源的平衡體系上,節水灌溉技術的出現使得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但由于節水灌溉觀念尚未完全普及,在此領域的推廣與建設日待加強。
參考文獻:
[1]程云偉.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4,14(2):285-286.
[2]姜西忠,譚志英.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2015,5(4):110-111.
[3]段夢詩.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14(18):00177-00177.
[4]朱科全.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8):285-286.
作者簡介:
顏丙蓮,海綿金水(北京)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