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英

佳美娜失蹤100多年后,蛇龍珠突然從遙遠的東方闖入歐洲人的視野,令其直呼“不可思議”。
20年前,“82年的拉菲”受國人追捧;10年前,蘋果手機圈粉無數;4年前,中國游客在日本搶購馬桶蓋和電飯煲……洋品牌一度風頭無兩。
但是,近兩年來,“中國品位”已在全球掀起一場“東方運動”,從辣椒醬到無人機,越來越多的中國“爆款”在全世界走紅。
其中,作為葡萄酒領域“中國味道”的代表,張裕解百納成為外國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爭相曬出的“網紅”酒,近一年內,其全球市場搜索熱度已比肩國際頂級葡萄酒品牌法國拉菲。
它生于華夏、長于華夏,是首支國產干紅葡萄酒品牌,也是中國葡萄酒行業抗擊洋品牌的旗幟性力量;同時,自誕生之日起,它身上就自帶國際化、中西融合的基因,其兼具東情西韻的發展歷程,為中國葡萄酒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貢獻。
88年,從0到5.32億瓶,進駐全球28個國家、歐洲5000多家賣場,成為世界上銷量最大的葡萄酒單品之一;從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一年內銷量突破3206萬瓶,意味著平均每秒就售出一瓶。
張裕解百納創造的業績,令其成為當之無愧的國貨之光。
事實上,自誕生之日起,它身上就肩負了拼搏奮斗、振興民族實業的品牌責任。
1892年,張裕釀酒公司誕生于晚清轟轟烈烈的實業興國運動洋務運動中,它是中國第一家葡萄釀酒公司,創立之初得到了三位晚清名臣的大力支持:直隸總督李鴻章為其親批營業執照;軍機大臣翁同龢為其親筆題寫廠名;山東登萊青兵備道道臺盛宣懷為其從上海調來灌裝的玻璃酒瓶。
1931年,張裕出品了一款由蛇龍珠葡萄為主要釀造原料的干紅葡萄酒,名為解百納。在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工業成為國人抵御外侮的重要力量,支持國貨成為社會潮流。
1938年,張裕公司化驗室主任孫衛發布研究報告《張裕葡萄酒之分析與各國葡萄酒之比較》,將解百納與美國、法國、意大利等知名產區的產品進行分析對比,重點對酒精、浸出物、糖分、單寧等成分進行了化學分析,并得出結論:張裕解百納“是一種代表北溫帶的、極溫和而優良的葡萄酒,其質地足以與歐美優良的酒相媲美”。在西方國家主導的葡萄酒世界里,中國首次拉開國產干紅品牌叫板國際知名葡萄酒的序幕,為提振民族自信注入了強勁力量。
彼時的“大人物”,亦紛紛支持這款國貨葡萄酒。民族實業家周叔弢是這款酒的忠實“粉絲”,據其子周景良回憶:“上世紀40年代,父親發現張裕公司售出的酒有解百納和雷司令,認為很好,大為高興,買了許多瓶在家里喝。父親大大夸這兩種酒的品格……重要的是張裕的酒好,他能分辨得出,能欣賞。”
張裕解百納身上還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基因——中西融合。解百納名字的由來,為時任總經理徐望之從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攜海納百川”的經營理念中得到的靈感。而其誕生之初與歐洲的密切聯系,似乎為其后來的國際化旅程埋下了某種伏筆。
張裕公司創立之初,從國外引入了124個優秀釀酒葡萄品種,并為其取了富有詩意的東方譯名,如“赤霞珠”“霞多麗”“夜光杯”“貴人香”等,其中第5號名為“蛇龍珠”。
88年,從0到5.32億瓶,進駐全球28個國家、歐洲5000多家賣場,成為世界上銷量最大的葡萄酒單品之一;從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一年內銷量突破3206萬瓶,意味著平均每秒就售出一瓶。
經過一個世紀的自然雜交和人工培育、改良,蛇龍珠已和煙臺的風土融為一體,賦予張裕解百納獨特的“中國口味”,香氣濃郁是其典型特征——研究發現,蛇龍珠中含有的萜烯類化合物多達26種,這是構成葡萄酒香氣的重要成分,而在赤霞珠、品麗珠、梅洛中,分別只含有17種、15種和16種該類化合物。
2013年,瑞士科學家何塞·烏亞莫茲博士的一項研究,引起了歐洲葡萄酒界的極大興趣:蛇龍珠和法國波爾多失傳的老品種佳美娜的DNA相似度高達99.9%。
19世紀后期,一場根瘤蚜蟲害席卷歐洲葡萄園,法國將近30%的葡萄園被毀掉,佳美娜在故土消失。佳美娜失蹤100多年后,蛇龍珠突然從遙遠的東方闖入歐洲人的視野,令其直呼“不可思議”。
蛇龍珠的“祖籍”至今并未有定論,不過,國際社會已普遍認可它是中國的標志性釀酒葡萄品種,在2015年第四版《牛津葡萄酒辭典》中,蛇龍珠作為中國本土品種,被收錄于該書“中國產區”部分。
張裕解百納與歐洲的淵源不止于此。
1931年釀出第一瓶解百納的釀酒師名叫巴狄士多奇,來自意大利,畢業于意大利科內利亞諾葡萄栽培及釀酒學院,該校創辦于1876年,是意大利釀酒師的搖籃,至今仍存。
他是張裕的第三代釀酒師,也是公司的第四位洋釀酒師,在長達17年的任期內,他直接監管著酒廠的技術操作。
關于其品酒功力和專業造詣,1948年上海《新聞天地》半月刊刊登的通訊《制酒家及其酒廠》中有過這樣的描述:“巴狄士多奇的嘴是上帝最驚奇神妙的杰作之一,不論什么酒,葡萄酒、白蘭地、白干……一到他嘴里,立刻可以辨別這酒的年代和含有的成分是否摻入了雜質,一絲也不會錯誤。”
由于西方葡萄酒底蘊深厚,很長時間以來,在西方人當中,一直存在中國無法生產優質葡萄酒的觀念。
新世紀以來,以張裕等品牌為代表的中國葡萄酒不斷加快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刷新著國際社會對中國葡萄酒的認知。
2012年,英國皇室酒水供應商維特羅斯將張裕解百納擺上自己的貨架,創造了周售400箱的佳績。歐美年輕人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曬出這款酒,很多人在配文中發出這樣的驚嘆:“來自中國的葡萄酒!”“來自東方的葡萄酒!”
英國職業酒評家喬納森·雷曾帶著濃厚興趣來到中國,尋找這款東方葡萄酒風靡英國以及歐洲市場的原因。在參觀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時,站在一幅名為《海納百川》的中國書畫前,他似乎找到了答案:“雖然我一個中國字也不認識,但是我感到,張裕公司100多年來海納百川的胸懷,正是這瓶酒的精髓所在,也是它能出口到歐美亞28個國家的原因。”
100多年前,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在美國發表演講:“唐人是了不起的,只要發憤圖強,后來居上,祖家的產品都要成為世界名牌。”
今天,他的期待正在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