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敏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宮頸癌磁共振(MR)分期診斷與臨床分期情況。方法 138例宮頸癌患者, 均經病理診斷確診為宮頸癌, 患者均實施MR分期診斷, 比較MR分期診斷和臨床分期診斷符合率。結果 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 MR分期診斷符合率為88.41%(122/138), 臨床分期診斷符合率為37.68%(52/138);MR分期診斷Ⅲ~Ⅳ期符合率為100.00%(17/17), 臨床分期診斷Ⅲ~Ⅳ期符合率為11.76%(2/17)。MR分期診斷符合率、Ⅲ~Ⅳ期符合率高于臨床分期診斷,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頸癌MR分期診斷的準確度較高, 其可提供有效的術前分期依據, 以利于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宮頸癌;臨床分期;磁共振分期;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26
宮頸癌在婦科臨床中屬于發病率較高、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近幾年, 該疾病的臨床發病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呈逐年遞增趨勢, 且患病人群逐漸年輕化。伴隨生活水平的提升及人們對生活質量追求的進一步提升, 臨床中大部分宮頸癌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時均有保留卵巢的訴求, 亦為宮頸癌臨床治療所面臨的新挑戰。為此, 盡早、準確、全面的發現病灶并且明確疾病分期對疾病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疾病預后改善等均有重要意義[1]。MR為臨床中常用的無創性影像學檢查措施, 該項診斷措施針對軟組織有較高的分辨率, 且可以開展多方位成像和多序列成像, 其可以對宮頸、宮體、陰道與鄰近組織的結構進行清晰顯示, 應用于宮頸癌以及疾病分期診斷中具有較明顯的優勢[2]。本文為研究宮頸癌MR分期診斷的價值, 特選取本院接受治療的138例宮頸癌患者進行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138例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經病理診斷確診為宮頸癌。年齡最大61歲, 最小23歲, 平均年齡(39.92±7.53)歲;體重最重71 kg, 最輕45 kg, 平均體重(56.63±5.76)kg。病理診斷結果:鱗癌患者90例, 腺癌患者31例, 腺鱗癌患者17例;臨床表現:陰道不規則出血患者70例, 陰道液流增多患者55例, 尿頻、尿急患者9例, 下肢脹痛患者4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MR診斷, 將患者體位調整為仰臥位, 采用磁共振成像儀為其開展檢查, 將儀器掃描參數設置為8通道體部表面線圈, 回波時間(TE)120 ms, 重復時間(TR)3000~4600 ms, 將層厚調整為8.0 mm, 將層間隔調整為1.0 mm, 將矩陣調整為256×256, 將視野調整為280~400 mm。T2WI成像方位為橫斷位、矢狀位以及冠狀位, 掃描患者宮頸縱軸垂直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 將層厚調整為5.0 mm。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統計MR分期診斷和臨床分期診斷符合率。宮頸癌分期標準:經診斷顯示未有明顯腫瘤組織存在或者腫瘤組織僅位于宮頸基質中即為Ⅰb期;經診斷顯示腫瘤組織已對不超過2/3陰道壁產生侵犯即為Ⅱa期;經診斷顯示宮旁區域中存在異常信號, 并且為低信號宮頸基質完全消失即為Ⅱb期;經診斷顯示腫瘤組織對低信號的陰道下1/3位置產生侵犯即為Ⅲa期;經診斷顯示盆內壁有異常信號存在, 低信號宮頸基質完全消失并且有輸尿管梗阻伴隨存在即為Ⅲb期;經診斷顯示局部侵犯低信號的膀胱壁或者高信號的直腸壁增厚即為Ⅳa期;經診斷顯示有遠處器官受累證據即為Ⅳb期[3]。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 MR分期診斷符合率為88.41%(122/138), 臨床分期診斷符合率為37.68%(52/138);MR分期診斷Ⅲ~Ⅳ期符合率為100.00%(17/17), 臨床分期診斷Ⅲ~Ⅳ期符合率為11.76%(2/17)。MR分期診斷符合率、Ⅲ~Ⅳ期符合率高于臨床分期診斷,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宮頸癌為婦科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 該疾病的病情惡化快, 患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4]。疾病預后改善、生存率與生存質量提升的關鍵在于盡早診斷與治療, 疾病診斷的準確性為患者獲得積極有效治療的重要前提, 尤其針對宮頸癌分期診斷, 其準確性對臨床治療效果而言有重要意義。
臨床分期屬于臨床中診斷宮頸癌分期的一項基礎性措施, 但由于早期僅通過肉眼觀察獲得癌變信息, 不僅無法對宮頸內組織的病變情況進行有效判定, 且針對較深層的浸潤難以全面獲得, 具有一定主觀隨意性, 使得其準確性及臨床應用價值受到影響。
MR為伴隨醫療水平進一步提升而廣泛應用于臨床中的診斷措施, 該項診斷措施可以展開多方位成像與多序列成像, 對于宮頸癌病變和浸潤程度的靈敏度較高, 且該項診斷措施可以對宮頸癌變范圍、病灶位置、淋巴結轉移情況和浸潤程度等進行清晰顯示, 進而有利于臨床醫務人員開展分期診
斷[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 MR分期診斷符合率為88.41%(122/138), 臨床分期診斷符合率為37.68%
(52/138);MR分期診斷Ⅲ~Ⅳ期符合率為100.00%(17/17), 臨床分期診斷Ⅲ~Ⅳ期符合率為11.76%(2/17)。MR分期診斷符合率、Ⅲ~Ⅳ期符合率高于臨床分期診斷,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表明為宮頸癌患者實施MR診斷, 可以將疾病診斷準確率以及分期診斷準確率提升。主要由于MR診斷措施可以對宮頸病變進行直觀顯示, 有利于醫務人員掌握受侵情況, 在子宮、腫瘤的診斷中應用, 可以對宮頸、陰道同腫瘤之間的關聯進行清晰顯示[6-10]。除此之外, MR診斷中的動態掃描操作可以將宮頸癌分期診斷準確率進一步提升, 由于腫瘤組織于T2WI中有較高的信號, 若高信號中宮頸間質有低信號存在, 即可判定為宮頸間質當中有癌組織存在。醫務人員可根據信號掃描所獲得的信號強弱對宮頸癌的情況進行分析與判斷[11-15]。
總之, 在宮頸癌分期診斷中應用MR診斷有較高的準確性, 于術前應用可對患者的病情給予準確反映,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尚靳, 孫洪贊, 辛軍, 等. PET/CT與PET/MR在診斷宮頸癌原發灶及評價盆腔淋巴結轉移的比較研究.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8, 34(1):94-98.
[2] 余秀華, 李彩云, 施紅, 等. 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成像對宮頸癌診斷及分期初步研究. 臨床軍醫雜志, 2017, 45(1):60-63.
[3] 張潔, 王艷萍, 林瑞貞, 等. 多b值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及動態增強掃描在宮頸癌臨床分期及療效評價中的初步研究.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7, 36(8):1150-1155.
[4] 高志國, 肖彬, 魯金飛, 等. 磁共振平掃、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動態增強三者聯合對宮頸癌分期診斷的價值研究. 中國醫藥導刊, 2017, 19(4):347-348.
[5] 陸靜, 李蔚洪, 陳中港, 等. MRI在老年宮頸癌患者術前診斷及病理分期中的價值研究.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35):177-180.
[6] 張秋芳, 連鵬. 浸潤性宮頸癌術前CT及MRI診斷的臨床價值研究.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6, 14(4):104-106.
[7] 梁文華, 單軍, 凌人男, 等. 宮頸癌MR分期診斷與臨床分期的研究. 廣州醫學院學報, 2009, 37(3):54-57.
[8] 劉洋, 周洋, 張修石, 等. 宮頸癌MR分期與臨床分期及病理對照研究.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7, 26(2):158-162.
[9] 金仕新. 宮頸癌的MR診斷與臨床分期應用. 中國保健營養, 2009(5):50-52.
[10] 涂蓉, 劉越雄. 子宮頸癌的MR診斷分期與療效評價//中華醫學會全國放射學學術會議, 2011:588-589.
[11] 林梅, 包強, 王爾禎, 等. MR動態增強掃描對宮頸癌的診斷價值初探.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07, 23(2):277-280.
[12] 黃耀強, 苗書全, 陳磊, 等. 探討宮頸癌MR分期與臨床及病理分期的對照.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39):128.
[13] 李新春, 商健彪, 伍筱梅, 等. 宮頸癌的MRI表現與分期診斷價值.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07(3):352-354.
[14] 劉曉蓓, 肖虎, 劉文亞. MRI對宮頸癌的診斷及分期評價.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2, 28(9):1415-1419.
[15] 呂傳國. 宮頸癌的MR臨床應用. 中外醫療, 2013, 32(10):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