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妍

【摘要】 目的 研究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聯合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對于早期浸潤癌、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患者的診斷效果。方法 66例進行高危型HPV檢測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行高危型HPV檢測, 對于高危型HPV檢測陽性及陰性伴發可疑病變的患者實施陰道鏡下宮頸活檢。記錄本組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 觀察不同年齡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 以及病理結果、各病理類型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結果 66例患者中, 高危型HPV陽性17例, 高危型HPV陽性率為25.76%。
≤35歲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為25.64%(10/39), >35歲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為25.93%(7/27),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高危型HPV檢測聯合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共檢出CIN和早期浸潤癌34例, 其中CINⅠ、CINⅡ、CINⅢ、早期浸潤癌患者依次為16、10、6、2例。CINⅠ、CINⅡ、CINⅢ、早期浸潤癌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依次為25.00%(4/16)、60.00%(6/10)、83.33%(5/6)、100.00%(2/2), 各病理類型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隨著宮頸病變程度的加重, 高危型HPV陽性率也會有所上升, 高危型HPV檢測聯合陰道鏡下宮頸活檢, 可較好地確定病理類型。
【關鍵詞】 陰道鏡下宮頸活檢;診斷;人乳頭瘤病毒;宮頸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27
宮頸癌為十分普遍的感染性病癥, 其已成為十分重要的公眾健康問題, 高危型HPV感染是引發宮頸癌與CIN十分關鍵的因素, 而通過性傳播引發HPV感染是產生宮頸癌的根本前提之一[1]。為此, 科學地對宮頸癌實施監測與防范十分重要[2]。本文分析了高危型HPV檢測聯合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對于早期浸潤癌、CIN患者的診斷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66例進行高危型HPV檢測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年齡23~72歲, 平均年齡(47.00±16.46)歲。
1. 2 方式 均行高危型HPV檢測, 對于高危型HPV檢測陽性及陰性伴發可疑病變的患者實施陰道鏡下宮頸活檢, 具體如下。
1. 2. 1 高危型HPV檢測 采用雜交捕獲Ⅱ代方式進行高危型HPV檢測, 借助棉拭子對子宮頸施予擦洗, 全方位清理宮頸表面的異物與分泌物, 應用一次性宮頸刷, 將其插至宮頸管, 依據順時針旋轉3~5周再拿出, 將其放置于特定的保存液中。運用基因捕獲技術及配套制劑盒(由Digene公司所出品), 檢測HPV所具有的13類亞型。應用待測定的標本相對發光單位及陽性的定標閾值的比值來評價測定標本的檢測結果, 其比值≥1即為陽性, <1為陰性。
1. 2. 2 陰道鏡下宮頸活檢 處于陰道鏡下, 觀察陰道上段與子宮頸區域醋酸上皮、碘試驗相關的情況, 并選出醋酸上皮、碘試驗中不著色位置的數個點, 正常情況下, 取四象限位置開展活檢, 把得到的組織進行處理與固定, 并送病理活檢。
1. 3 觀察指標 記錄本組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 觀察不同年齡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 以及病理結果、各病理類型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高危型HPV檢測陽性率 66例患者中, 高危型HPV陽性17例, 高危型HPV率為25.76%。
2. 2 不同年齡高危型HPV陽性率 ≤35歲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為25.64%(10/39), >35歲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為25.93%(7/27),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3 病理結果及各病理類型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 高危型HPV檢測聯合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共檢出CIN和早期浸潤癌34例, 其中CINⅠ、CINⅡ、CINⅢ、早期浸潤癌患者依次為16、10、6、2例。CINⅠ、CINⅡ、CINⅢ、早期浸潤癌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依次為25.00%(4/16)、60.00%(6/10)、83.33%(5/6)、100.00%(2/2), 各病理類型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宮頸癌是危害女性生命的一種惡性腫瘤, 其患病率逐年升高, 所以, 盡早實施診治對于宮頸癌患者而言十分關鍵[3]。現階段, 在各類性傳播疾病中, 患病率最高的就是與HPV感染相關的各類疾病, 而HPV具有較多的類型, 依據HPV的各類亞型與癌癥間的關系, 能夠將HPV劃分成低危、高危兩大類型。與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有關的高危型HPV所包括的亞型共十余類, 在這其中, 能夠致癌的HPV在對宮頸表面中的各細胞產生感染后, 會引發宮頸癌[4]。許多HPV感染都是暫時性的, 在正常免疫作用下能夠被全面地清除, 在6~18個月后, 其總檢出率較低。有研究人員指出, 10%~15%的女性會被致癌HPV所感染, 且在這之后, 會產生連續性感染, 從而引發CIN;通常會在8~10年中產生
CIN[5]。短時間的感染或連續感染都不會產生任何表現及癥狀, 然而, 在被高危型HPV連續感染后, 會引發CIN, 甚至是宮頸癌, 而這一惡化的進程所需時間也有5~10年。宮頸癌所產生的病變是一個逐步進展的進程, 然而, HPV感染特別是高危HPV感染, 其所引發宮頸癌的幾率會明顯提升, 甚至達到200倍左右。99%的宮頸癌患者, 在其病變各組織中, 都能夠檢測到HPV感染, HPV16、18這兩類HPV檢出陽性率都能夠達到70%。
對于有性生活的群體來說生殖道產生HPV感染十分普遍, 而在女性的一生中, 感染>1次HPV的幾率>80%[6]。年輕女性特別是性生活頻繁的女性更容易發生HPV感染。HPV感染的高峰年齡約在18~28歲, 而在這一階段中, 大多都是暫時性感染, 在35歲后, 5%~10%會進展成連續感染。本研究的結果顯示, 66例進行高危型HPV檢測患者中, 高危型HPV陽性17例, 高危型HPV陽性率為25.76%。這極有可能是因為許多到醫院進行診治的患者病都是由于宮頸病變, 而對于這類患者而言, 其發生HPV感染的幾率大于健康人群, 進而導致HPV陽性率有所升高。此外,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 高危型HPV檢測聯合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共檢出CIN和早期浸潤癌34例, 其中CINⅠ、CINⅡ、CINⅢ、早期浸潤癌患者依次為16、10、6、2例。CINⅠ、CINⅡ、CINⅢ、早期浸潤癌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依次為25.00%(4/16)、60.00%
(6/10)、83.33%(5/6)、100.00%(2/2), 各病理類型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實了, 病變愈重, 感染率愈高, 所以, 高危型HPV感染對于CIN、宮頸癌的進展而言十分關鍵。
陰道鏡檢測是宮頸疾病診治的關鍵方法, 其具有特殊性的放大鏡, 在把宮頸放大10~40倍后, 可觀察宮頸組織的邊界、結構、色澤等, 進而發現各類病變, 精準地實施定位, 并開展多點活檢, 再評定出病變性質。鑒于陰道鏡具有如上功能, 所以, 臨床中要增強對HPV陽性患者的定期回訪, 并運用陰道鏡對其開展檢測, 對疑似產生病變的位置加以活檢, 進而盡早地對HPV感染或是CIN開展鑒別與治療。
總之, 隨著宮頸病變程度的加重, 高危型HPV陽性率也會有所上升, 將其聯合陰道鏡下宮頸活檢, 可較好地確定病理類型。
參考文獻
[1] 馬玉蘭, 瑪依努爾·尼牙孜, 張海萌, 等. HPV L1殼蛋白與hTERC基因聯合檢測診斷新疆維、漢婦女宮頸病變CIN2+的臨床價值.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6, 16(7):1281-1285.
[2] 劉曉蕓, 彭胡丹. 人乳頭瘤病毒DNA聯合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在宮頸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3):
91-94.
[3] 朱端榮, 戴莉, 戴雯.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聯合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對CIN和早期浸潤癌的診斷價值. 海南醫學, 2017, 28(3):423-425.
[4] 許海燕, 張友忠.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聯合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對宮頸病變的診斷價值. 濟寧醫學院學報, 2011, 34(4):
252-254.
[5] 朱燕霞, 侯洪春. 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高危因素及診治的研究進展. 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1, 32(7):556-560.
[6] 王薇, 馬丁. 不同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3, 29(3):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