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勇 洪海


【摘 要】本研究首先通過問卷調查法搜集、整理大學高數教學策略與學習焦慮情緒表現等相關數據,然后將統計學中的相關方法如Person相關性分析、回歸分析等引入到調查數據結果的分析中。在數據分析結果的基礎上,為緩解大學生高數學習焦慮提出了一些科學性與針對性的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教學策略;學習焦慮;數學學習
中圖分類號: H31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4-015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4.073
0 引言
焦慮作為一種重要的情感因素,是個體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一種較為復雜的心理現象,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考研壓力與就業壓力。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生的教學策略使用與焦慮情緒對于學習效果產生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自2010年以來,新課程教學改革帶來的新理念、新思想逐步深入到一線教學工作中,更突出強調了廣大教學工作者對高數學習與教學的情感把握。正是鑒于這種情況,高數教學策略與學習焦慮之間的相互關系已經成為當前學術界各領域如數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以及統計學等的許多專家、學者探討的重要焦點問題之一。
在這種背景下,本研究擬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搜集、整理大學生高數教學策略與學習焦慮情緒表現等相關數據,將統計學中的相關方法如Person相關性分析、回歸分析等引入到調查數據結果的分析中,以期總結出大學生高數學習焦慮狀況和教學策略的使用情況,揭示大學生高數學習的特點,進而為研究者與教育者掌握大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科學性的具體理論依據,同時嘗試找出高焦慮與低焦慮學生使用策略的差異,并分析出導致這種差異的具體原因。本課題的研究結果對于豐富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推動一線教學工作者的高數教學工作以及促進廣大學生的數學學習均具有較為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問卷以王才康翻譯的Horwitz(1986)的課堂焦慮量表和Oxford(1990)編制的語言教學策略量表為依據。本課題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法與定性分析方法等。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點:
(1)對大學生高數學習焦慮與教學策略的特征進行分析,為大學教學工作者的數學教育教學方式、培養方案的制定等提供理論依據。
(2)分析大高數學習焦慮與教學策略之間的相關性,更好的了解數學學習中存在的語言焦慮,為豐富理科性的學習理論提供實證支撐。
(3)結合大學生教學策略與學習焦慮及其相關性的數據分析結果,為緩解大學生的學習焦慮提出一些科學性與針對性的建議與措施。
1.3 研究步驟
本研究的步驟主要有以下三條:
(1)收集、整理問卷數據,使用SPSS軟件進行調查數據資料描述性統計分析,得出高中生高數學習焦慮、語言教學策略使用現狀。
(2)采用Person相關性分析高數學習焦慮和語言教學策略的關系。
(3)用相關的理論和前人的相關研究解釋數據資料討論研究結果。
本文立足于高數學習焦慮和教學策略關系研究,從而為大學生克服高數學習焦慮和策略培訓提供新的思路,引起教師對大學生情感的重視,幫助大學生緩解高數學習焦慮、高效地使用語言教學策略。
2 數據分析與討論
2.1 描述性統計分析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602份,回收問卷1590份,實際有效問卷1500份,問卷的有效率約為92.59%。本次問卷調查的地域范圍主要是華北、華中地區、西北地區與華東地區等的高校或高校集團,采用隨機發放、當場收卷的方式展開。在本次調查的1500名大學生中,女性的人數為730名,占比48.70%;男性的人數為770名,占比為51.30%,男性、女性的人數大致相等,性別分布比例平衡,符合問卷調查的基本要求。
接著,本研究對高數學習焦慮各維度的調查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本研究所采用的高數學習焦慮量表是最常用的測量工具,同時研究已經證明,該量表具有穩定性和適切性,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已被大量研究所證實(故不再進行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從上面的表1中,可以清楚的看出:(1)大學生高數學習焦慮的整體得分為2.5878,其焦慮程度位于一般偏上;(2)大學生高數學習焦慮的維度共有四個,依次分別為:課堂焦慮、交際焦慮、提問焦慮、整體高數焦慮等指標,其中,課堂焦慮水平的整體得分為3490,平均得分為23.2667;交際焦慮水平的整體得分為3106,平均得分為20.7067;提問焦慮水平的整體得分為3060,平均得分為20.4000;整體高數焦慮水平的整體得分為4084,平均得分為27.2267。
同樣,本研究還對大學生高數教學策略各維度的調查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的統計分析,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該量表的效果已經在實證研究中得到證明,如徐爽(2008)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Oxford的量表反應Oxford語言教學策略理論結構,信效度良好(故不再進行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從上面的表2中,可以清楚的看出:(1)大學生高數教學策略的整體得分為2.7826,位于一般偏上;(2)大學生高數教學策略的維度共有六個,依次分別為:先行組織策略、概念形成策略、隨機管理策略、補償策略、行為練習策略、情感策略 等相關指標,其中,先行組織策略的整體得分為3447,平均得分為22.98;概念形成策略的整體得分為5979,平均得分為39.80;隨機管理策略的整體得分為2700,平均得分為18;補償策略的整體得分為3931,平均得分為26.2067;行為練習策略的整體得分為2435,平均得分為16.2333;情感策略的整體得分為2410,平均得分為16.0667。
2.2 相關性分析
為了進一步分析大學生高數學習焦慮與教學策略之間的相關性,本研究首先對本研究搜集、調查的數據利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了正態分布檢驗,結果發現:本研究搜集的大學生焦慮與教學策略整體及其各維度的得分數據均基本符合整體分布。事實上,本研究在數據調查中采用隨機走訪、發放問卷的開展方式就在本質上決定了數據的正態分布特征。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從整體角度對大學生高數教學策略與學習焦慮的關系利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了Person相關性分析,分析的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中,可以看出:在本研究中,被調查大學生高數學習焦慮與教學策略之間的整體呈現出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其中相關性系數為-0.647(顯著性水平P為0.05)。
3 研究總結
大學時期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為關鍵的時期,高數學習對整體學習水平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尤為明顯,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和就業壓力下,多數大學生對于高數學習表現出了過度的焦慮,這種焦慮的情緒不僅會影響大學生數學等理科門類學習,也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效率,對學生心態也會形成不利影響。所以,在大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心態,以及他們學習高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提出具有實踐性和指導意義的意見,幫助學生糾正不良心態與高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牢固樹立學生學習高數的自信心,促使學生在高數學習中端正心態,從而實現逐步提高學困生數學水平的重要目標。
同時,對于大學生高數學習焦慮與教學策略之間關系的研究,如何克服上述這些缺陷與瑕疵,以及本研究尚未發現的問題等,建立更好的數據分析模型,提出更貼近實際的教學策略與學習模式,還需要理論界各領域如教育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統計學等的專家、學者進一步努力。
【參考文獻】
[1]金秀巖.高職高專數學學習中的心理因素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2):134-135.
[2]張雪生.高等數學教學中大學生建模能力的培養研究[J].商情,2017(5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