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藝術家的風格變化都要追溯其生活的歷史背景環境,其思維也隨著他的現實生活而改變。畢加索在長達79年的職業生涯中,在繪畫、雕刻、詩歌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驚奇的成功。他的繪畫風格演變與其他藝術家不同,他的作品被分為早期作品、藍色時期、玫瑰時期、非洲時期,又積極活躍與古典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許多流派之中,畢加索是20世紀最有創造性與影響力的藝術家。
關鍵詞:畢加索;生活環境;藝術風格
一、早期作品
畢加索出生在西班牙一座美麗的城鎮——馬拉加市,畢加索從會走路時就受美術館的藝術熏陶,而且從小就顯示出驚人的繪畫天賦,8歲就創作了第一副油畫作品《馬背上的斗牛士》,而到12歲時,其繪畫水平可以趕上藝術家拉斐爾。因而從1894年開始,畢加索以現實主義的風格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運用逼真的調色板真實的描繪出他所喜愛的對象,比如《祭壇小子》《藝術家的母親的肖像》。而從1897年開始,畢加索的繪畫嘗試更為自由、前衛的風格,在《藝術家的姐姐羅拉》作品中表達了出來。已經成熟的畢加索抑制不住心中對更廣闊天地的向往,他決心進入國際畫壇來鍛煉自己。
二、藍色時期
1900年的巴黎,正處于各種藝術流派百家爭鳴的時候。在巴黎繁華的之下,也有很多窮困的人民,再加上1901年好友抑郁自殺,自己生活上的窘迫,給他帶來沉重的打擊,創作了《招魂》系列來表達對失去好友的悲痛,這時畢加索運用大面積的藍色來表達自己壓抑的情緒,如《悲劇》《人生》《藍色的房間和洗澡的人》。
三、玫瑰時期
1904年,畢加索在“洗衣舫”這個大雜院里,邂逅了費爾南德·奧莉維埃,幸福的生活讓他看到了希望,繪畫作品也出現了溫馨的玫瑰色,如《演員》這幅畫,取代了前期的冷色調風格。比如《坐著的裸女》這幅畫更是標志著藍色時期的結束,玫瑰時期的到來。在蒙馬特區開始實驗原始主義風格,如《雜技演員和年輕丑角》《母親和兒童》《雜技演員》等作品,畢加索不斷突破不斷創新不斷戰勝自己。
四、非洲時期
1906年底到1907年中間,是玫瑰時期里,畢加索在海洋和非洲藝術中找到靈感,這個階段被稱為非洲時期,這個階段保留了玫瑰時期的溫馨,但在繪畫中描繪的人物逐漸粗大、笨重,而且在形體受伊比利亞雕塑的影響,呈菱形結構多一些,如《阿維尼翁的笛迪爾》這一作品。畢加索在原始藝術的簡化和碎片化的激發下,使《亞威農少女》破繭而出,這是畢加索立體主義創作的代表作,這幅畫中沒有具體的繪畫描寫,就連人體比例的完整性與延續性,都被分割重置。這類作品在不描繪客觀事物的表象下,又同時描繪出物體的多方面,然后重置比例,不斷創新將立體主義推向完善化。
五、立體主義
畢加索在經歷非洲繪畫時期的深入研究后,對繪畫進行大膽嘗試,把原型圖像進行分割重置,形成了分析立體主義,其代表作有1909年創作的《費爾南德·奧莉維埃頭像》與1910年創作的分析立體主義經典之作《肯惠拉肖像》。畢加索運用不同線條將人像分割成不同的形狀然后進行顛倒重組,從多個角度一次性的描繪出來。
1911年前后,畢加索的分析立體主義繪畫風格越來越抽象,經過畢加索的不斷突破與創新,繪畫逐漸開始用生活中的物體直接代替畫面中的物體。比如在1912年5月完成的第一幅拼貼抽象作品《有藤椅的靜物》。在此以后由于戰爭的影響,畢加索利用明顯帶有戰爭標題的報紙作為繪畫原料進行拼貼,創作出《吉他、樂譜與玻璃杯》。1914年,戰爭讓立體主義畫家分道揚鑣,畢加索重拾自由與色彩的品位,使他的立體印象派繪畫創作更加自由,形成綜合立體主義。縱觀他所有的繪畫作品,畢加索并未將自己局限于某個時期,而是不斷從各方面探索創新、進行自我突破。
六、古典時期
1917年畢加索居住在意大利,在俄羅斯芭蕾舞劇《游行》中設計背景與服裝時,邂逅了芭蕾舞演員奧爾加·科赫洛娃,1918年與其結婚,后生了一個兒子。在這段安逸的生活中畢加索的“新古典時期”創作相繼誕生。在1921年到1926年的作品還是以立體主義為主,但到1923年畢加索的作品卻開始走現實主義風格路線。
1925年到1932年是畢加索繪畫作品進入超現實主義時期,在奧古斯丁的工作坊里,畢加索籌備已久的大型之作《格爾尼卡》完成。
1945年畢加索創作了一系列的靜物畫,繪畫進入田園時期的創作,并開始創作陶瓷,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除了簡單的快樂家庭生活之外,還有他對政治的一些承擔,比如《骸骨的藏室》《為法國而死的西班牙人》。
七、結語
畢加索的繪畫作品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驚人的,他是一位真正的天才,隨著生活環境中對親情、友情以及愛情的不斷感受領域,使他的繪畫風格不斷的處于創新狀態,但每次突破都非常成功,他的獨特的藝術思維是超越普通人的,這位偉大的藝術探索者用一生告訴我們:不斷追求總會創造奇跡。
參考文獻:
[1]巴竹師.畢加索《格爾尼卡》的中美鑒賞對比研究——從
中西思維方式的角度[J].鎮江高專學報,2012,25(02):113-115.
[2]伊夫-阿蘭·博瓦,毛秋月.畢加索與抽象[J].油畫藝
術,2018(02):106-114.
作者簡介:周勇吉,重慶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