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詩蕓
摘要:在繪本藝術的價值被國內市場普遍低估的現狀下,如何打破固化思維創造出具有藝術價值的繪本,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將目光轉向繪本藝術發展較為成熟的西方,從優秀繪本中汲取經驗,可以國內繪本創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關鍵詞:成人繪本;大眾文化;藝術創作
一、繪本的概念及現狀
繪本目前有成人繪本與兒童繪本兩個大的分支,兒童繪本最早是17世紀出現在歐洲的一種專門為幼兒和兒童創作的圖畫書,被稱作“picture book”,而后這種圖畫書由歐洲傳入日本,被寫作“繪本”,又被臺灣繪本作家加以創新,衍生出了成人繪本的概念并風靡大陸。近年中國刮起的“繪本熱潮”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除了兒童繪本以外,成人繪本也逐漸開始吸引都市青年的眼光。
雖然目前繪本的發展趨勢是向上的,但是繪本創作中地的局限性也十分明顯,主流印象將繪本粗略地分為成人與兒童兩個對立里面,這使得繪本創作難以釋放其最大的魅力。如果換一個角度,將繪本理解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不從年齡的角度限制繪本創作,那么這種情況就會大大緩解,也會讓繪本創作迸發新的活力,同時因國外在繪本創作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誕生出了許多品質優異、藝術價值極高的繪本,所以分析與學習這些優秀繪本的創作要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優秀繪本《郊區故事》中的創作要素
《郊區故事》是澳大利亞藝術家肖恩·譚出版的眾多繪本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繪本故事合集,15個短篇故事采用了不同的創作方式,使用了不同的敘事手法、要素媒介與排版布局,既相互獨立又不失和諧,可謂是繪本創作的典范?!督紖^故事》教科書般的將繪本重要的幾點要素完進行結合,通過研究《郊區故事》中多種多樣的創作手法以及分析其中的創作要素,可以為創作優秀的繪本提供新的思路。
(一)文本創作與圖文結合
日本著名的圖書編輯松居直先生的《我的圖畫書論》中曾經對繪本下了一個非常的精準的定義,他認為繪本最終傳達的內容并不是文字與圖像的總和,而應該是文字與圖像的乘積。如今大多數繪本創作都遵循著這一定律,這也成了衡量繪本是否優秀的一個必備條件。在目前的繪本創作中,文本出現的形式大約分為四種,第一種是用簡短的幾行文字敘述梗概,如日本繪本作家西野亮廣的《八音盒世界》等。第二種是文字與故事可以分開單獨成立故事,兩者之間又相互印證并產生新的意義,這種形式的文字一般篇幅較長,描述較為細致。第三種是文字作為繪本插畫的一部分出現在畫面當中,以符號的形式像讀者傳達信息。第四種是沒有文字作為輔助閱讀的無字書,僅用插圖就可以完成對整體故事的解讀。從文字在繪本中出現的的內容上看,大約分為詩意的文字內容,科普性的文字內容,故事性的內容。
在繪本《郊區故事》中,除了《遠方的雨》《社區服務公告》《失憶機》以外,其余的故事都以較長篇幅的獨立文字配以插畫,這源于作者肖恩·譚的雙重身份,他不但是一位插畫藝術家,還是一位作家,這使得他的繪本作品具有一種罕見文學性。在繪本創作的中,文字是極為重要的部分,當繪本的插圖與文字單獨觀看時它們擁有各自領域的魅力,當它們交織成為整體時,這種魅力更以幾何倍的增長,使繪本增加了可閱讀性。具有代表意義的是《郊區故事》中的Eric一章,如果不閱讀文字,這似乎是一個不存在于現實世界的生物在人類世界生活的幻想日記,但是作者在文字中記錄的卻是完全的另一個故事。文本的文字以一種完全紀實的自白形式,講述主人公家里來了一位寄宿的外國留學生,并以一種模糊且抽象地描述了這位留學生的言行舉止與生活習慣,講述了雙方從不熟悉到努力的相互接納與融入,直到留學生離開的過程,整篇文章沒有提到這位留學生的外貌、性別、國籍,但是故事的細致與完整性讓我們已經可以想象。在探討留學生的問題上,作者精準地捕捉到了作為另一個視角探討自己熟悉的生活的視角,毫無疑問,就算僅僅作為一篇短篇小說,Eric也是優秀的。
Eric的插圖和故事單獨地來看都已經很完整,即使不需要文字與圖像的解釋,他們也可以獨立存在。如果將二者分開來看他們似乎不產生任何關系,但當Eric的文本與插圖一起閱讀時,一個新的故事產生了。Eric的原文中寫道:
我以前一直偷偷地盼望家里能來一個外國客人——我有那么多東西要給他看,還可以扮演一次熟悉本地的專家,告訴他許多趣事和各種奇思妙想。幸運的是,Eric非常有好奇心,總會問許多問題。
可是,這些問題和我預想的不一樣。
大多數時候我只能回答“我也不是很清楚”,或者“本來就是這樣啊”。我覺得自己好沒用。
單獨閱讀這段文字,絕不會聯想到留學生Eric是一片來自幻想中的生物,這種用幻想的插畫風格與紀實的文字內容使整個故事充滿了沖突感,同時圖片與文字相互補充,比如圖像中沒有提到的Eric來人來家庭的原因,在文本中進行了解釋,而文字中沒有提到的Eric的外貌、興趣等等也在插圖中進行了詳細的描繪,并且使圖文以一種非常和諧的方式鑲嵌了起來,就像兩個齒輪一樣,相互獨立,只有當它們完美的契合在一起并且運轉的時候才會產生最大的作用,這也與前文提到的繪本的“乘積效應”不謀而合。
《郊區故事》中除了Eric和創作方法與之相仿的《爺爺的故事》以外,還運用了將文字作為圖像的一部分進行創作的方法。文字從誕生以來就是圖像的一部分,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就是來自對自然界圖像的描摹。文字作為圖像出現時,可以從兩個方面表達內容,一是文字本身組合成的意義所傳達出的信息,二是文字的形態所傳達出的信息,包括文字的字體、形態、色彩、尺寸大小等等?!督紖^故事》中的短篇故事《遠方的雨》運用了這種方法,一幅幅單獨小幅插圖提供了第一層信息,第二層信息直觀的理解文字的內容,第三層信息則是將手寫體的文字作為一種圖像符號,判斷字主人的年齡、身份、心情等等信息,將故事補充完整。這也是繪本與其他的敘事插畫區別最大的一點,將文字作為的圖畫的一部分可以是繪本的文字與圖像之間結合更加緊密,達到融為一體的效果。
(二)材料與媒介的選擇
《郊區故事》在創作手法上采用了許多媒介,繪本創作實際屬于插畫創作的一種形式,其內在是含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和遞進關系的,談繪本創作離不開插畫。插畫最早是作為一種對文字的解釋和補充而出現的,因為插畫具有獨特的視覺吸引力,尤其是當代進入了讀圖社會后,插畫更是作為一個獨立藝術門類進入人們的視野,它之所以能夠日漸成為主流的藝術創作方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對媒介的包容型,目前插畫創作的手段可謂是無限的,無論是傳統的架上繪畫,還是數字媒體、實物拼貼,都創造出了非常優秀的插畫作品。
在《郊區故事》中,作者采用的材料媒介有油彩、水彩、碳鉛、拼貼、木刻、色粉等多種形式,對于材料的選擇是趨于對文本與主題的氛圍而選擇的。材料媒介也是傳達信息的一種方式,它們從散布的形狀、氣味、觸感、來源等多方位的服務作品。在《爺爺的故事》一章中,為了營造出爺爺口中“最麻煩、最糟糕”的一段經歷,作者選擇用單色的碳鉛排出根根分明的線條,配以低明度低純度的淡彩,配合壓抑、瘋狂和恐怖的氛圍。而在《別的國家都沒有》中,作者則用油彩模仿15世紀的宗教壁畫的形式,表現出只有這個國家的閣樓中才存在的伊甸園般的秘密庭院。插畫是一種“戴著腳鐐的舞蹈”,插畫的材料離不開本文,如何能與文本更好地結合是插畫藝術中應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樣繪本插圖的材料選擇只有與文本相契合的同時又能保持自己獨特的藝術性,才能誕生優秀的作品。
(三)繪本的整體感
與同樣是敘事插畫的連環畫、漫畫不同,繪本是“繪”與“本”的結合,“繪”不能脫離“本”的概念,所以繪本的整體感非常重要,一本優秀的繪本應該如同電影一樣使人產生代入感,不論是繪本插圖的選材、文本、尺幅,還是封皮、裝幀、紙質,等等都應該相互協調,一切都是為整本書服務?!督紖^故事》這本書雖然是由十五個短篇組成,但從內容與形式上都在“郊區”中找到了一個切入點,整體風格既能相互區分,又能產生微妙的統一,其中也包括布局與排版。在傳統的連環畫中創作中,排版布局通常是采取一段話配以一張圖的形式,較為僵化和呆板,而漫畫則已呈現故事情節為主,以“格”或“條”區分。相對的繪本的布局與排版則非常靈活,繪本將整本書視為一個整體,一本書中可以既有橫跨兩版乃至三版的大尺幅插圖,也可以有小尺幅的插圖星羅棋布地散落其間,使讀者在閱讀繪本時產生視覺上的愉悅之感。一些藝術家在進行繪本創作時,往往將光聚焦于每幅作品精致的畫面中,而忽略了繪本的整體性,導致每幅畫看起來都非常華美,但是整體繪本閱讀之后卻讓人有疲憊感,《郊區故事》在排版上保證了每個故事的獨特質感的同時,又從整體的角度將繪本排版的錯落有致,由此可見整體感也是繪本藝術的魅力的重要來源。
三、結語
繪本是一門藝術的綜合體,它與小說、電影等藝術與許多的相似之處。目前國內的繪本創作雖然在數量上已經有大幅度的增長,但是在質量上與國外的優秀繪本還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從澳大利亞藝術家創作的繪本《郊區故事》出發,從圖文結合、材料媒介、繪本的整體性三個角度,探析了繪本創作的幾點要素。希望能通過對國外優秀繪本的分析,找到國內繪本創作方法的不足之處,并加以學習改進。
參考文獻:
[1](日)松居直,郭雯霞,徐小潔譯.我的圖畫書論[M].新疆青少年
出版社,2017.
[2]劉歡.當代繪本書籍的概念界定[J].藝術與設計(理
論),2009,2(07):259-260.
[3]張琴敏.繪本的表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4]陳暉.論繪本的性質與特征[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6(0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