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宇微?李子婷?楊紅艷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藝術設計當下已經成為滿足人們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不可缺少的東西。就目前狀況看來,我們國家的環境藝術設計有著明顯的漏洞和不規范的行為,因此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比較巨大,所以本文根據這些內容提出了相應的生態理論。所謂生態理論,就是人們在環境藝術設計時,平衡人類自身的需要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生態理論;分析
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經濟直線上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與此同時,工業、農業、畜牧業等等所帶來的問題也接踵而至。資源的減少,水環境的污染,臭氧層的空洞都是人們天天面臨的污染問題。生態危機迫在眉睫。致使人們開始慢慢注重環境污染問題,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開始出現生態理論,目的就是對現有的環境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與保護,下面我們逐一進行分析。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
顧名思義,環境藝術設計就是把環境、藝術和設計結合起來,共同表達出的一種認識形式,三方面的理念看似相對獨立但又相輔相成存在必要的聯系。所以,環境藝術設計就是它們的總和。環境涉及空氣、土地、水、這些自然環境,它們形成了我們所處的地界,給予了我們需要的一切,當然環境也有與人類相關的人文環境,包括我們自己的態度、觀念、信仰等等都屬于人文環境。藝術涉及構造,美感和一系列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平衡。藝術貫穿在所有活動的過程中,將情境和意境完美融合,生動形象具體地表達事物的一種方式,運用聲音、線條、動作等一系列藝術形象來提升人類的審美。設計涉及的學科非常廣泛,美術、制圖、建筑等都包含設計在里面。例如城市規劃設計,園林設計等都是設計的一種表達形式。歸根結底,設計師要把所有的元素利用起來,和環境完美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最終的理念。
二、環境藝術設計與生態理念的關系
首先環境藝術設計是對人類的居住環境和自然環境相平衡的一種設計,將原有的設計融入自然元素,充分發揮自然界的色彩、壯麗、斑駁、將人類的視覺、感覺、聽覺等一系列感受外部環境的機能充分的發揮,達到人們最終的需求。其次,保持充分的美感,營造合理的布局,建造人與自然和諧生活的環境,又將人類的審美再一次地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滿足人們生活品質的同時也將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將資源合理利用,導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推動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忘記保護環境,避免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將節能、環保的理念帶入環境藝術設計之中,從而實現藝術發展和環境保護的互利共生。
三、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理念的價值觀
在傳統的價值觀中,大多數都是以人為核心,強調人為首位,將人類的利益擺在最前面,從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但現在,隨著環境不斷地改變,傳統的價值觀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發展形勢,我們也認識到了以人類利益為首所帶來的破壞是巨大的,所以提出了以環境為核心的價值觀,遵循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成了當下的設計理念,將“美”重新定義,更加注重生態平衡和人類發展相協調的理念,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真正的和諧共生。
四、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理論的應用
(一)新型天然材料的應用
大自然賦予了我們非常豐富的資源,我們必須合理的運用這些資源,在設計和制作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新型天然材料的優劣勢,用最優的方式來體現新型天然材料的價值,減少化工業的壓力。當然這對設計師也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戰,必須了解新型天然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藝,只有這樣才能百分百地發揮出他們的作用,將他們的用途發揮到極致從而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二)針對新能源的發展
傳統的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在使用的時候造成的環境污染非常嚴重,這與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觀念背道而馳。所以新能源的問題已經成為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今我國已經開始采取對新能源的使用,在原有生活發展的基礎上,采取新能源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傳統能源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最終達到低消耗甚至零消耗的目的。
(三)科學技術的支持
對科學理念的認識可以讓我們從根本上理解環境藝術設計所帶來的益處。科學技術的發展又可以為我們環境藝術設計的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將科學的設計理念代入環境藝術設計中,建設符合低碳環保的環境藝術設計可以對兩者都產生質的改變,同時運用科技的手段實現資源再利用也是極其重要且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將有限的資源循環利用充分地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根本表達。
五、結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環境保護認識的加深,可持續發展成為當下最被認同的生態理念,這種理念可以和環境藝術設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他們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單獨的個體,好的生態環境可以使人消除疲憊,精神愉悅,所以對環境藝術設計師來說如何使生態系統所有的元素相互依存也是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在整體穩定的前提下再慢慢加入多元化的理念,使環境藝術設計真正散發它的作用和價值,從而達到多元共存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馮觀.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化研究初探[J].藝術教
育,2006(06):17-18.
[2]楊維.生態學原理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
(理論),2008(02):78-79.
作者簡介:付宇微,武漢東湖學院;李子婷,武漢東湖學院;楊紅艷,武漢東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