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妍凌?陳琰?殷婷茹?王軼潔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人們對于視覺藝術方面的想法也不斷更新,因為時代的變遷和人們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世界上也會不斷出現更多種類的藝術視覺符號,我們在這種發展下要保持著關于相關視覺符號更新的同時,還要對以往的和將要到來的藝術視覺符號的批判,以此來使人們對于藝術審美和正確思想的傳播保持正確的態度。
關鍵詞:傳媒藝術;視覺符號;文化批判
傳媒藝術視覺符號是一種能夠代表現代普遍藝術形式的一種語言,人們通過將視覺所感受到的情感或是物品通過圖像、音樂和文字表現出來,用這些來當作藝術的視覺符號。隨著在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中,人們發現了能夠更加直觀記錄藝術的形式,即人們開始使用攝影和制作電影的方式來進行藝術的傳播和記錄。
一、傳媒藝術視覺符號會帶給人們的影響和正確的批判思想
在當下時代中,人們對于藝術的審視和傳播主要途徑就是傳媒藝術,而傳媒藝術作為人們對于藝術的了解的直接途徑,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和對人們的思想改變的能力也是很巨大的。當人們普遍使用手機和電腦來獲取與藝術相關的內容時,傳媒的重要意義就更加地體現出來,傳媒藝術的傳播速度和傳播途徑更是具備了快和準的特點。
對于一些最普通的傳媒藝術視覺符號,本身就具備了對人權的影響,例如:會有一些人將所要傳播的思想集中到圖片上供人們欣賞和轉發,圖片中大多都在宣示著要人人平等,要追求所謂的自由,但是這種傳媒藝術符號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它傳播的過程中,總是會曲解它含義的人們,將這種思想解讀成別人應該怎么樣做,要和自己一樣,不工作到處游山玩水才算是自由的理念,這種想法也是會毀了一部分傳播藝術的人。因此,這種傳播藝術視覺符號的存在很有可能會使人們在本該平凡的道路中,走上一條不能回頭的歧路。
對于傳媒藝術視覺符號的文化批判,只是為了能夠讓這種藝術傳播的形式更好的存在在這個時代,讓人們能夠更好地依靠正確的藝術思想來進行接下來的道路,適當的批判和糾正能夠使一種藝術視覺符號更好的幫助人們理解和接納新的藝術思想的到來,同時還能夠使人類文明的社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正確對待傳媒藝術視覺符號的方式
我們在面對每一個新的傳媒藝術視覺符號的出現時,會認為這是一個能夠很好代表藝術思想傳播的途徑,可能會覺得在這個需要發展的時代出現新興的傳媒藝術視覺符號對于人們也是非常友好的,這種新型的藝術視覺符號能夠很好地代表人們的發展速度。但是在接受新的藝術視覺符號的同時,人們更應該對于曾經的視覺符號進行相應的研究,例如:為什么上一個視覺符號會被新型的淘汰掉,上一個的不足點在哪,新型的藝術視覺符號具有什么優秀的特點,我們要將兩代的符號進行一種對比,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于這種能夠左右當代人們對藝術形式的審美的符號,要進行正反兩面的研究,不能夠喪失主觀思考,也不能忽略客觀評價,才能夠正確的對藝術視覺符號進行評判。
三、傳媒藝術視覺符號在文化上產生的錯誤
(一)激起人們對物欲的追求
傳媒藝術視覺符號能夠很好地帶起人們對一些東西的渴望,藝術形式在文化的催生下,為人們帶來了很多好的和不好的思想和知識產業,人們在一些藝術視覺符號的傳播和提醒下,對物質類追求的欲望直線上升,人們能夠為了實現心中的追求,進而努力工作,循環往復,這也就成了人們心中的一種信仰。在長時間的這種思想的灌輸下,人們的消費理念就會產生變化,傳媒藝術的傳播就會帶給人們與以往不同的理念。
(二)容易引起人們之間的攀比,導致一些人產生心理落差
傳媒藝術視覺符號中一定會涵蓋一些帶有鼓勵人們對欲望有著很深的憧憬,要實現自由的欲望選擇,但是人們的工作和收入都是有一定限制的,每個人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自己的欲望,而傳媒藝術視覺符號所傳播的是錯誤的觀念,它通過藝術的形式來主張人們可以自由的完成自己的欲望,使人誤入歧途。例如:人們的消費理念出問題就會產生一些對本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的欲望,攀比心理由此而生,長時間的得不到就會促使一些人會干出一些極端的事情。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變化,傳媒藝術視覺符號能夠帶給人很多的思想或是支持,視覺符號的出現和更替總是會伴隨著一些事情的發生,要跟隨時代的更迭,人們也要對新出現的視覺符號進行總結,從文化方面給予視覺符號一些適當的批判,批判并不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夠根據批判的方式來改變一些不正確的傳媒藝術,看問題也不能只是片面的查錯,也要找一找能夠支持相關視覺符號存活很長時間的緣由,吸取經驗,才能夠使藝術和時代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俊,劉乃坤.十年:旅游美食類節目敘事策略的新趨勢
——從《有多遠走多遠》到《十二道鋒味》[J].電視研究,
2015(02):43-45.
[2]胡智鋒,劉俊.何謂傳媒藝術[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
報),2014,36(01):72-76.
[3]劉俊.論傳媒藝術的科技性——傳媒藝術特征論之一[J].現
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7(01):93-100.
[4]尼爾·波斯曼.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M].何道寬譯,北
京大學出版社,2007:47-48.
作者簡介:黃妍凌,武漢東湖學院;陳琰,武漢東湖學院;殷婷茹,武漢東湖學院;王軼潔,武漢東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