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古典民族音樂的興起與日益繁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古箏樂器的學習熱情也愈發高漲。為此,本人特意結合自己多年的古箏彈奏和教學經驗,在此淺談古箏的滑音和搖指教學,旨在給相關教學人員和古箏初學者一點啟發。
關鍵詞:古箏;滑音;搖指;教學
目前古箏左手作韻的技巧繁多,最為常見的便是滑音技巧。而古箏曲中要想彈出長音,還必須用到搖指技法,即用手快速均勻反復地撥弦,將點連成線。一般情況下,曲子演奏所需要用到的搖指技巧多為右手搖指法。但無論是滑音還是搖指技巧的學習運用,都需要學習者前期打好基礎,后期再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專項練習,最后才能熟練掌握并運用。
一、左手作韻——滑音技巧的教學要點
(一)教學中常見問題
對于剛接觸滑音技巧的學生而言,最為常見的問題有兩點:一是無法掌握滑音的音準;二是無法正確控制壓線的力量。關于音準無法掌握的原因是大多數初學者無法很好地控制手指壓線的深淺以及如何調整琴弦的松緊。至于無法正確控制壓線的力量,問題關鍵在于初學者的手臂、手腕的姿勢和用力方式不到位,為了確保琴弦能夠壓到正確的位置,學習者的手臂和手腕應有一種緊張感。
(二)具體教學策略
教師應對學生左手按壓琴弦的方法、力度、速度進行細致且嚴格的訓練,具體關于滑音的教學步驟可分為三步:準備動作學習——技巧訓練糾正——運用練習。在準備動作學習階段,教師要先規范學生的姿態,在練習滑音時要求學生雙肩必須自然放松,左手輕放在琴弦上,手腕微微下壓,確保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斜落在琴弦上。學生在掌握自然手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開始如何用手指控制下壓琴弦,通過不斷重復的下壓練習,讓學生熟悉自然松弛的按壓狀態。為保證學生滑音彈奏的時值、音準的質量,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左手控制力的訓練。通常情況下,借助于有節奏的震動練習和按弦練習能夠幫助學習者較為迅速地控制好彈奏力度。正式進入到滑音技法訓練,音準練習只是第一步,學生在按照要求進行練習的時候,教師應在一旁時刻觀察,注意引導學生對于音高效果的仔細辨別,讓學生在按壓音時往自然音上靠。學生在訓練控制力的時候,必須嚴格按照曲譜中的節奏來對弦進行按壓和松滑。具體的運用練習應從最基礎的滑音練習開始,再以音階練習或模進練習為主,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情況做出對技法的重新編排,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古箏的韻味。學生在掌握基本的滑音演奏技法后,還需進行一些綜合性的滑音練習,比如彈奏上、下滑音和回滑音組成的練習曲目。
二、右手彈奏——搖指技巧的教學要點
(一)教學中常見問題
古箏搖指技巧的教學,我們一般會向學生授以扎樁大指搖或懸腕大指搖這兩種技法。扎樁大指搖總體難度不大,但要學生學會用手腕圍繞小指支點做固定角度轉動,并且在搖指頻率逐漸加快和移動的過程中做到無痕換弦。至于懸腕搖指技術,它的學習難度大,原因在于使用該技法,學生的手腕缺乏明顯的支點,手指搖動的方向和動作不易掌握。但無論是扎樁搖技法,還是懸腕搖技法,兩者的教學難點都集中在學生搖動時手形的保持以及整個手臂、手掌等姿態的維持上。對于初學者而言,扎樁搖技法較為容易掌握,運行速度和支撐點容易掌握,但學生手臂越搖越緊,手臂越搖越酸的問題更為突出,所以本部分著重于扎樁搖的教學問題進行探討。
(二)具體教學策略
扎樁大指搖是以手腕圍繞小指支點做固定角度轉動,通過反復彈奏琴弦,將“點”連成“線”。對于這一技巧的教學,具體步驟分為:手型固定——手腕發力——劈弦練習。教師對學生的搖指手型要求應是半握拳狀放在琴上,右手食指輕捏大拇指的指腹,同時食指的指甲緊貼在拇指指甲的中段,防止搖指時觸碰到其他弦,而其他三指要向內彎曲,呈自然放松狀。學生的手型能夠固定以后,教師要教導學生如何用小指作為支撐進行搖指,一般是扎樁時小指要支撐站立在所搖奏琴弦的外岳山處,小指與手掌保持90度直角,手腕向下壓,手肘和手臂微微向外張開,同時大拇指要靠在琴弦上。為確保學生能夠準確進行手腕發力,教學中應讓學習者了解手腕撥弦和手指撥弦的區別,我們一般會以圓柱形的小棒輔導學生進行手腕用力,讓他們更好地體會到手腕的發力要點。當學生能夠掌握手腕發力以后,教師就需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劈弦。劈弦要求學生小指支撐的力量適中,手腕下壓時利用手腕轉動向劈奏方向撥弦,撥弦的力量要適中,劈奏結束后再順勢落在下一個琴弦上。劈奏動作教導結束后,學生還要進行拖劈練習,必須注意的是撥弦時的劈奏要落在下一弦上,但拖奏不要落在前一弦上。學生按照曲子進行指法練習時,只講究手指的動作和手腕力度的掌控,隨后再慢慢加快速度進行搖指練習。
三、總結
古往今來,古箏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這項藝術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我們應該讓古箏被更多民眾了解和喜愛。關于古箏的教學,我認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開展個性化教學,重點對滑音和搖指這兩個難度較高的技巧進行詳細講述,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重點加強,從而讓古箏藝術在他們身上得到更好的傳承!
作者簡介:劉雅寧,中國廣播民族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