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當下中國美術學類的重點學科,中國畫的教學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如何更好地理解傳統的繪畫理論,以及利用傳統繪畫理論來進行當前中國畫教學的創新發展,是當下制約中國畫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關鍵詞:傳統繪畫理論;中國畫教學發展;作用和創新
一、傳統繪畫的發展
傳統繪畫的起源較早,早在民國時期,傳統繪畫就開始以中國畫的形式出現在美術學界和廣大民眾面前。中國傳統繪畫開始是古人利用石頭或者尖銳的物品在巖石上進行圖形刻畫,后期利用礦物顏色填充圖案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在陶器或者青銅上刻畫和雕刻可以較長時間地保存圖形。隨著人們認知能力的不斷增強,開始認識到動物皮毛本身具有作為繪畫材料本質的特性,開始將毛竹和動物的毛發結合在一起,這是最早毛筆的誕生。
二、傳統繪畫理論對當前中國畫教學發展的作用
(一)傳統繪畫理論為中國畫發展提供了基礎
傳統繪畫的出現,代表著中國畫發展的開始。傳統繪畫的內涵不單單只包含對于人物、景物、動物等的描繪,更是在畫中包含了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和豐富飽滿的情感,不是單純的藝術品,更像是畫家的情感寄托。傳統繪畫經過時間的推敲和眾多名畫大家的打磨,已經具有了一套完整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這是中國畫發展伊始的理論基礎,是當代中國畫創新理論的來源。在傳統繪畫的用筆方面,古人講究骨法用筆,因為這樣創作出的作品更加具有骨感,更加生動形象。古人對于繪畫的手法和技巧方面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確立了最開始的正確握筆手法和用力程度的差異。在繪畫顏料方面,古人率先確定了中國畫的顏料基礎:墨。最開始,在繪畫中強調墨的用法,講究墨輕、墨重所帶來的不同描繪結果。在傳統繪畫構圖方面,古人的構圖第一要素就是氣勢。
(二)傳統繪畫最先確立了師徒之間的精神傳承關系
現在中國畫的教學方法秉承著教師向學生傳授國畫知識與精神內涵的理念,這一教學方法就是由傳統繪畫的教育機制改革而來。中國傳統繪畫自誕生以來就秉承師父將自身所總結的繪畫經驗和精神內涵傳承給徒弟這一方法,即使是在社會出現了極為規范的學府教學后也是如此。每位繪畫大家的產生,其身后必然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的支持。而到了明代,這種師承關系就表現得更為明顯,幾乎每一位繪畫名家的誕生都是出于名師教授。中國傳統繪畫一直尊崇老師在教授繪畫經驗和傳輸繪畫精神的同時也教學生做人道理的信條。
三、更好發揮傳統繪畫理論給中國畫教學發展的作用的措施
(一)做好傳統繪畫整體的繼承工作
在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過程中,中國畫的教學過程已經沾上了西方文化的教學色彩,受到了西方繪畫理論的影響。高校開始注重于對學生繪畫的技巧進行訓練,忽視了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精神內涵的傳達。中國畫想要繁榮長久地發展,當然是離不開各種文化的注入和創新的,但是基礎條件是學生能夠掌握傳統繪畫理論,再結合西方繪畫理論進行有效的、適合我國中國畫發展現狀的理論革新,而不是一味地照搬西方文化。而想要完成傳統繪畫整體的繼承工作,需要高校在不同方面針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教學培訓。教學過程方面,在傳統的國畫教學課程開展的基礎上,開設傳統繪畫知識學習課,組織學生對傳統繪畫發展的歷史過程進行深刻的了解和學習,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傳統繪畫對于目前所學國畫知識的重要性,提高對傳統繪畫整體知識學習的重視程度;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畫的原料:墨的相關知識,使其學習傳統繪畫中古人關于墨在繪畫過程中的不同使用技法,結合目前自身所掌握的技巧,研究探索關于墨使用的其他技巧的存在可能性,完善中國畫技法體系;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古代繪畫大家的繪畫技巧學習,詳細記錄不同種類的技法技巧,并根據中國畫發展歷史的不同特點進行分類,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繪畫風格的相關技巧;學習古人繪畫時的用筆力度和角度等相關技巧,結合自身所學繪畫技巧加以琢磨,進行改革與創新,提升自己的繪畫水平,全方面地提升自身繪畫水平。
(二)更好地做到師徒之間的精神傳承
傳統繪畫當中,師父向徒弟進行繪畫經驗的傳授和繪畫精神傳輸的過程中,還兼顧著對弟子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等觀念的建立職責。轉變到當代中國畫教學過程中,就是老師利用課堂進行教書育人的過程,教師即師傅,學生即徒弟,誕生在古代的師徒之間的精神傳承關系一直存在著,不過是換了種方式。而做好對這種師徒傳承關系的繼承與創新,就要師生雙方共同努力,老師傳授先進的國畫知識與正確的價值觀念,學生積極地給予回應,做好關于師徒之間的精神傳承。只有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更好地秉承傳統繪畫的理論,推動現代中國畫的教學發展。
四、結語
傳統繪畫理論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畫的發展歷史,為現在中國畫的教學過程提供基礎的理念支持。在教學過程中,要加深學生對于中國畫不同層次的理解,使其掌握符合中國畫現階段發展的審美觀,這不僅有助于中國畫課程教學效率的提高,也利于中國歷史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瑞瑩.中國傳統繪畫理論對中國當代油畫的影響探究[J].
美術教育研究,2018(03):45.
[2]王雁.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畫教學改革意義的分析[J].中國民
族博覽,2016(02):78-79.
作者簡介:詹昕萌,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