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


【摘要】 目的 探討微螺釘種植體支抗治療口腔正畸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口腔正畸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1例。對照組給予傳統支抗治療, 觀察組給予微螺釘種植體支抗治療。治療后對患者進行12個月隨訪, 比較兩組X線測定結果及安全性。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12個月磨牙位移量(3.67±0.67)mm小于對照組的(5.92±1.21)mm, 上中切牙傾角差(27.53±3.26)°、上中切牙凸距差(5.78±0.71)mm均大于對照組的(11.49±1.26)°、(3.85±0.24)mm,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4.88%低于對照組的34.1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微螺釘種植體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患者治療中, 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安全性較高,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微螺釘種植體支抗;口腔正畸;治療效果;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13
Observation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in the treatment of orthodontic patients? ?LYU Hong. Weifang Municipal Governmental Hospital, Weifang 261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in the treatment of orthodontic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2 orthodont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anchorag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12 months, and the X-ray measurements results and safe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ess molar displacement as (3.67±0.67) mm than (5.92±1.21) mm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greater difference of inclination angle of upper central incisor as (27.53±3.26)° and convex distance of upper central incisor as (5.78±0.71) mm than (11.49±1.26)° and (3.85±0.24) mm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4.88% than 34.1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shows good treatment effect and high safety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rthodontics,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Orthodontics; Treatment effect; Safety
口腔正畸治療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 即:牙齒矯正、解除錯頜畸形。臨床研究表明:正畸主要研究錯畸形的病因機制, 診斷分析及預防與治療, 從而達到牙齒美觀的效果。臨床上, 口腔正畸治療主要依靠口腔內部或外部戴用矯治器, 對牙齒、牙槽骨施加適當的生物力, 使其產生生理性移動, 實現錯畸形的矯治[1, 2]。傳統支抗技術雖然能滿足口腔正畸治療需要, 但是具有操作不方便、過度依賴、使用時間有限等缺點, 導致患者遠期治療預后較差。微螺釘種植體支抗具有穩定、生物相容性好、舒適度高等特點, 能保證治療過程中后牙位置不發生變化, 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但是該治療方法安全性研究較少[3, 4]。因此, 本文以病例隨機對照方法展開研究, 探討微螺釘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2例口腔正畸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1例。對照組中, 男25例, 女16例;年齡20~36歲, 平均年齡(27.84±5.71)歲;疾病類型:牙齒松動20例, 牙齦紅腫15例, 齲洞6例。觀察組中, 男24例, 女17例;年齡21~35歲, 平均年齡(27.51±5.68)歲;疾病類型:牙齒松動18例, 牙齦紅腫16例, 齲洞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符合口腔正畸臨床診斷標準, 且患者均能耐受;②具有微螺釘種植體支抗、傳統治療適應證;③能遵醫完成有關檢查、治療。
1. 2. 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口腔疾病、惡性腫瘤或病歷資料不全者;②近3個月使用其他方法治療或對本研究結果產生影響者;③合并凝血功能異常、精神異常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
1. 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3B直絲弓金屬托槽矯治器輔助下完成治療, 治療前保證患者保持上、下牙列平整, 整體內收完成前牙的處理、干預, 給予0.048 cm×0.064 cm不銹鋼絲滑動法, 對于拔牙產生的間隙及時給予關閉。①對照組給予傳統支抗治療。治療前完成有關檢查, 完成牙周清潔;對于伴有其他口腔疾病或齲齒者, 加強基礎疾病治療、填充;術中以黃銅絲為參照, 逐步完成種植體的植入, 其植入角度與骨面垂直, 完成后再次行影像學檢查, 確定植入效果, 確認無誤后手術成功。治療過程中叮囑患者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告知患者餐后及時刷牙、漱口, 加強口腔護理, 避免飲食刺激性食物。②觀察組采用微螺釘種植體支抗治療。治療前處理方法與對照組相同, 治療時采用微螺釘種植體支抗技術進行治療, 植入部位為上頜第一磨牙與第二前磨牙頰側根尖部的牙槽間隔中, 及下頜第一磨牙與第二磨牙頰側根尖部的牙槽間隔中;支抗植入在局部麻醉下進行, 無需切開黏膜, 直接旋進鈦合金螺釘。治療后對兩組患者進行12個月隨訪。
1. 4 觀察指標 ①X線測定結果。兩組治療后12個月給予X線檢查, 完成患者磨牙位移量、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測定、計算;②安全性。記錄兩組治療期間并發癥(感染、軟組織水腫、牙齒松動、牙周炎)發生情況。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后12個月X線測定結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12個月磨牙位移量(3.67±0.67)mm小于對照組的(5.92±1.21)mm, 上中切牙傾角差(27.53±3.26)°、上中切牙凸距差(5.78±0.71)mm均大于對照組的(11.49±1.26)°、(3.85±0.24)mm,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4.88%低于對照組的34.1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口腔正畸治療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 能有效地改善患者預后, 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但是, 患者治療過程中支抗技術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傳統正畸支抗技術對患者配合度高求相對較高, 且治療過程中需要提供支抗肌肉、牙齒, 常受到植入方向、支抗施力方向的影響, 治療后穩定性相對較差, 導致臨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5, 6]。
近年來, 微型螺釘種植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中得到應用, 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 觀察組治療后12個月磨牙位移量小于對照組, 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均大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微螺釘種植體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療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癥狀, 利于患者恢復。微螺釘種植體支抗是口腔正畸治療過程中常用的方法, 其骨內部位具有螺紋狀結構, 旋入人體后能依靠機械應力完成固位, 能彌補傳統正畸支抗存在的缺陷, 獲得良好的穩定性, 并且植入部位相對靈活、操作比較方便, 能獲得良好的治療預后。國內相關研究表明:將微螺釘種植體支抗用于正畸治療中, 以鈦合金材料作為常用材料, 生物作用性相對較差, 骨組織能在表面沉積, 實現骨性結合, 能避免機體的排異反應, 滿足自攻型微螺釘所需的高機械強度。同時, 該方法的使用能避免牙齒發生負向移動, 獲得良好的安全性, 能降低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 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耐受性、依從性[7, 8]。本研究中,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4.88%低于對照組的34.1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微螺釘種植體支抗能提高口腔正畸治療患者的安全性, 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但是, 由于微螺釘種植支抗治療周期相對較長, 不可避免會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產生影響, 因此治療前應加強患者口腔狀態評估, 加強患者宣傳、教育, 告知患者口腔正畸治療的原理及微螺釘種植體支抗在治療過程中的作用, 讓患者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治療后加強患者飲食指導、干預, 告知患者有關注意事項, 讓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加強患者口腔護理, 治療后避免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 治療后告知患者定期到醫院復查, 對于微螺釘種植支抗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異常, 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降低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 從而提高治療安全性, 促進患者早期恢復。
綜上所述, 將微螺釘種植體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療中, 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安全性較高,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譚英. 微螺釘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應用及對咀嚼功能影響分析.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8, 5(36):58, 67.
[2] 劉靜, 劉宏梅. 微螺釘種植體支抗在臨床口腔正畸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河南醫學研究, 2018, 27(7):1271-1272.
[3] 張軍君, 莊桂娟. 口腔正畸中應用微螺釘種植體支抗的價值分析與評估. 中國醫療美容, 2017, 7(11):60-62.
[4] 施優靈, 馬艷. 微螺釘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14):149-150.
[5] 李重青, 李紅強. 86例口腔正畸中應用微螺釘種植體支抗臨床效果觀察.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 9(15):120-121.
[6] 羅澤龍, 陳名幸, 陳文炬, 等. 微螺釘種植體支抗應用對提高口腔正畸預后的有效性.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5(8):22-24.
[7] 杜申釗, 王明麗, 徐姍, 等. 自攻型微螺釘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應用體會. 中國醫藥指南, 2014, 12(4):11-12.
[8] 梁景章, 丁偉峰, 麥玉燕. 微螺釘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應用.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3, 13(5):76, 81.
[收稿日期: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