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芹
[摘 要]在我國,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應用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因,通過幾年的努力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管理及使用進行了規范。而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背景下,會計集中核算模式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頒布和實施,有利于幫助行政事業單位對現有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中的缺陷和問題進行克服,提升財務管理的有效性。文章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存在的問題出發,就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模式改革進行了探討,建議行政事業單位取消會計集中核算,以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模式
[中圖分類號]F812.2
1 前 言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強調構建單一的國庫賬戶體系,運用先進的財政支付信息系統和銀行間實時清算系統作為支撐,以款項及時高效支付為目標,由預算單位在系統內錄入相應的支付申請,審核機關審核確認之后,通過清算系統進行資金支付。該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實施,為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改革提供了良好支撐,有助于實現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減少資金浪費問題。
2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存在的問題
2.1 會計責任不清
會計集中核算模式的本質,屬于特殊的會計委派制,在該模式下,會計核算中心的性質僅為代理核算機構,并非會計主體,會計主體責任依然在行政事業單位本身,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單位負責人必須對會計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可靠性負責。但是就目前來看,不少行政事業單位對于會計集中核算模式都存在錯誤認識,認為在該模式下單位本身只負責資金的使用,記賬工作全部交由會計核算機構完成,而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理所應當”由會計集中核算部門進行處理。在這種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是會計主體,但是本身并不負責會計核算工作,會計核算反而由并非會計主體的核算機構進行,這樣容易導致會計責任不清的問題。[1]
2.2 監督職能弱化
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會計工作與單位出現了分離,進一步增大了會計監督的難度,想要實現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事前和事中監督十分困難,而單純從原始憑證和單據方面出發的事后監督并不能幫助管理人員真正掌握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狀況,也無法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作出準確判斷。同時,實踐中,會計集中核算機構僅僅能夠依照事業單位提供的經濟業務活動單據,開展記賬工作和相關款項的支付,經濟業務的合法性、真實性無法得到準確判斷,會計監督職能嚴重弱化。
2.3 預算管理不當
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行政事業單位都只是設置報賬員來進行報賬,由于不需要開展其他工作,加上報賬員本身的財務基礎薄弱,預算管理意識和能力欠缺,難以為單位資金的使用提供合理化建議。另外,單位本身缺乏具備較高專業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無論是財務管理還是預算管理,都存在能力不足的情況,會給資金的使用帶來一定風險。[2]
2.4 信息質量偏低
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會計工作人員很難充分了解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業務的具體性質,而且其在很多時候,需要負責多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工作,面對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難以及時、有效解決,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同時,事業單位在提供會計核算所需的原始資料時,如果資料有誤或者不夠全面,同樣會對會計核算的信息質量造成一定影響。
3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模式
3.1 規范資金撥付渠道
傳統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財政資金會分散存儲在不同財政賬戶,采用多頭管理模式,很容易導致財政專戶資金年結存數額大而國庫資金不足的問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將資金支付給收款人,取消了各類財政專戶資金,規范了資金撥付渠道,能夠避免大量資金沉淀在國庫外,有助于財政資金運行效率的提高。[3]
3.2 前置財政監督工作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施前,財政資金的撥付采用的是層層下撥的方式,流轉過程相對較長,在針對資金開展撥付和使用時,可能存在上級單位克扣乃至挪用資金的現象。到達預算單位賬戶的財政資金使用權完全轉移,財政部門無法準確把握資金的使用情況,通常只能從行政事業單位提交的年終決算表中了解資金的使用和支出,這樣不僅會導致預算約束性的削弱,也影響了對于財政資金使用安全的監督管控。以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為基礎,財政資金撥付流程得到了簡化,審核通過后可以通過相應的國庫賬戶開展資金支付工作,在支付前就已經實現了財政監督,使得會計人員可以對預算分配和預算撥付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控制,對會計監督職能進行了強化,能夠更好地保障財政資金安全,減少資金浪費或者挪用問題。[4]
3.3 降低資金使用成本
以往國庫支付管理中,國庫對于預算資金的支付,一般是直接支付到行政事業單位提供的銀行賬戶,但是受不同支出項目支出時間滯后性的影響,支付的財政資金可能會大量沉淀在分散賬戶中,影響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也會導致國庫資金不足。為了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更好地滿足財政開支需求,政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來對資金缺口進行彌補,但是這樣又必然會導致資金使用成本的升高。與之相比,國庫集中支付模式的出現,能夠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用款計劃與實際資金支付的相互分離,財政部門可以實現對于各項資金的統籌安排,在提升財政支付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有效減輕債務負擔,降低資金使用成本。
3.4 實時反映財政支出
以往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各項財政支出具體數額多是依照具體的財政撥款數額列報,而在實際操作中,撥款數并不完全等同財政資金支出,兩者可能會存在較大差距,導致財政部門難以準確把握資金運轉和使用情況,不僅會對預算編制造成負面影響,還可能阻礙績效考核工作的順利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全面實施,能夠對財政支出狀況進行實時反饋,提升財政數據準確性和完整性的同時,也可以幫助政府部門形成對財政政策執行狀況的準確判斷。[5]
4 結 論
事實上,會計集中核算模式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相同目的,都是為了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保證資金使用安全。相比較而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能夠更好地對各級財政資金支付行為進行規范,實現財政資金的高效、安全運行。經濟社會飛速發展背景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持續深入,使得會計集中核算模式的缺陷越發凸顯,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實施,能夠促進會計集中核算模式改革目標的實現,同時也能對其存在的缺陷進行彌補。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逐步取消會計集中核算模式,退還日常會計核算職能,確保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實施,以此來減少資金的浪費問題,實現自身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姚浩然.行政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會計核算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8(23):117.
[2]張娜.探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8(33):64,66.
[3]姚浩然.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研究[J].財經界,2018(12):132.
[4]田潔.芻議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會計集中核算的影響[J].納稅,2018,12(33):49-50.
[5]方蕾,陳野,劉曉穎.國庫集中支付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山西農經,2018(18):107.
[6]王淑偉.行政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完善措施淺析[J].中國市場,20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