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敏


【摘?要】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在人工流產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人工流產術的5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對比兩組效果。結果:經護理兩組SAS及SDS均得到顯著改善,且護理后觀察組SAS及SDS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人流綜合征發生率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健康教育應用于行人工流產術患者,可顯著降低其抑郁、焦慮情緒,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人工流產術;健康教育;抑郁;焦慮
人工流產術是避孕失敗后一種常見的補救措施,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在妊娠14周以內采用手術方法終止妊娠;因其方便安全已經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1]。本研究將健康教育應用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人工流產術的患者中,取得較好效果,現進行總結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人工流產術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術前均經B超檢查確診為宮內妊娠,無手術禁忌證,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選藥物過敏者,合并嚴重內科疾病患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其中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27.8±2.9)歲;孕6~11周,平均孕周(7.8±1.2)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2.3±0.9)次;已婚41例,未婚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及以上41例。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分析,差異不顯著(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入院指導、病情觀察、常規處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如下:1)術前教育:術前護理人員進行自我介紹,取得患者信任,幫助患者熟悉環境,充分尊重患者隱私權,告知家屬多關心、愛護、陪伴患者;發放健康須知,講解手術相關知識,耐心回答患者問題,幫助患者了解手術,提高配合度;了解患者心理狀態,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排解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耐心傾聽患者訴求,盡量滿足患者需求,可適當放舒緩音樂幫助患者放松心情,告知手術技術成熟性及優越性,解除患者后顧之憂;做好呼吸放松訓練。2) 術中護理:術中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做好配合,手術醫師應動作輕柔,對子宮情況進行準確判斷,減少損傷;術中醫護人員不談論與手術無關及涉及患者隱私話題,充分尊重患者;術中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如有異常立即報告醫生。3)術后教育:手術結束確認手術無異常后幫助患者穿好衣服,整理手術器械,待患者恢復意識后告知術中情況及手術成功,安撫患者情緒,送入觀察室休息2h;人流手術對患者身心都是一種損耗,因此,術后應針對每位患者具體情況做好營養指導,忌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囑患者多食富含鋅、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有利于提升免疫力,確保機體早期康復;囑患者術后12h禁止從事復雜或有危險動作,術后持續3~5d臥床休息,保證足夠睡眠,半月內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忌動冷水。保持外陰清潔,勤換內褲及衛生巾,做好個人衛生,術后30d內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密切關注體溫、腹痛及陰道出血情況,如患者無明顯腹痛、體溫正常,可適當下床活動;如患者出現發熱、腹痛、陰道流血量超過月經量且持續時間超過2周、白帶異常等情況應及時回院復診。再次宣傳流產后避孕知識以預防再次意外妊娠,講解如何正確避孕,指導患者正確避孕,切勿將人流視為一種避孕節育的措施,術后有懷孕需求者需避孕6個月以上。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心理情況、護理滿意度及人流綜合征發生情況進行記錄分析。
1.4?評價標準
心理情況從焦慮及抑郁兩個方面進行評價,焦慮及抑郁情況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價,SAS及SDS得分與焦慮及抑郁程度成正比[2]。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進行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1.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SAS及SDS比較結果
護理前兩組SAS及SDS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經護理兩組SAS及SDS均得到顯著改善,且護理后觀察組SAS及SDS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度及人流綜合征比較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人流綜合征發生率高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詳見表2。
3?討論
多數進行人工流產術的患者出于對手術效果、再生育及預后等方面的擔憂,常出現緊張、情緒不穩、應激反應增強及生理功能反應減退,增加了發生人流綜合征的風險[3]。健康教育是一種依托于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護理新模式,通過了解患者需求,從患者實際出發,進行針對性的系統的健康教育[4];從術前、術中及術后包括心理、生理及飲食指導等多個領域,既穩定了患者情緒,提升疾病認知度,提高手術配合度;又提升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并了解正確避孕方式,有利于預防意外妊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健康教育應用于行人工流產術患者,可顯著降低其抑郁、焦慮情緒,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金麗華.婦科門診無痛人工流產的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35):132-133.
[2]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416-421,442-443.
[3] 劉東波.護理程序在人工流產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7):216.
[4] 邱惠玲.健康教育在計劃生育人工流產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07):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