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
【摘?要】 目的:觀察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實行飲食控制的臨床療效,為母嬰健康提供保證。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式,注射甘精胰島素,觀察組以其為基礎,注意科學調整飲食,治療后比較兩組血糖含量變化情況。結果:干預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與餐后2h血糖均明顯下降,觀察組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各項數據之間比較均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采用飲食控制方式治療妊娠糖尿病患者,可以明顯降低患者體內血糖含量,臨床治療中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 飲食控制;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產科一種常見病與多發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其發病率從8%上升到了17%。當前大多數孕婦對該病相關知識的了解還比較匱乏,該病也成為困擾廣大孕婦及醫師的重要問題之一。相關調查顯示,超過80%的糖尿病孕婦在臨床上被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1],其發病機制非常復雜,甚至會對母嬰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臨床上主要從藥物治療、飲食控制及運動等方面出發,其中合理飲食不僅可以滿足妊娠期各項需求,同時能合理控制患者血糖含量,從最大程度上保證胎兒安全。為此,本次研究選取66例在本院就診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飲食控制的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遴選本院收治的6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收治時間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有關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2],經血糖檢測確診為妊娠糖尿病,排除免疫功能有缺陷者、認知功能有嚴重障礙者,所有患者均主動配合本次研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葡萄糖耐量試驗正常上限為:空腹5.1mmol/L,1h 10.3mmol/L,2h 8.5mmo1/L,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有患者3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小23歲,最大為37歲,平均(31.23±2.45)歲,其中初產婦23例,經產婦1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小22歲,最大為39歲,平均(32.36±2.89)歲,其中初產婦22例,經產婦11例。兩組患者各項病例資料比較,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通過醫院倫理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式,注射甘精胰島素,初始劑量為8U,后續結合患者臨床表現調整劑量。觀察組患者在其基礎上科學調整飲食,具體方法為:1)調查患者體質量、血糖指標及妊娠時間等,將各項數據記錄下來,結合具體數據計算患者每天需攝入的熱量和營養指標,制定有針對性的飲食控制方案,并結合該方案嚴格控制患者的日常飲食;2)根據患者文化水平不同、個人喜好差異等內容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注重飲食的多樣性,跟蹤調查患者體質量變化,以便于合理調整其飲食方案;3)根據患者血糖指標給予合理的健康教育,引導患者了解飲食控制對其病情好轉的重要性;4)督促患者養成合理的、健康的飲食習慣,并在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飲食情況與血糖變化情況,記錄好相關數據,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出現,必須及時采取合理措施進行處理。
1.3?觀察指標[3]
治療后,觀察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具體項目包括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差異。
1.4?統計學分析
用軟件excel記錄各項數據,用軟件SPSS 19.0處理各項數據,各項數據均采用(±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數據差異明顯為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BG(2.56±1.02)mmol/L,PBG(5.24±1.24)mmol/L,對照組患者FBG(4.06±1.56)mmol/L,PBG(7.25±1.52)mmol/L,各項數據之間比較均具有明顯差異,t=4.623,P<0.05;t=5.886,P<0.05。
3?討論
妊娠糖尿病是圍生期一種常見并發癥,主要是指排除妊娠前已有糖尿病者,妊娠期患者出現尿糖量異常的產婦。相關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干預和治療,容易引發妊高癥、羊水過多、新生兒呼吸窘迫等一系列問題[4],甚至對圍產兒生存情況造成不利影響。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生活的環境也發生了明顯改變,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妊娠糖尿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與重視。
研究證實,人體內空腹血糖含量在5.1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含量在8.5mmol/L以下,即可判定其血糖正常,相反則顯示患者有糖耐量異常現象出現[5]。本次研究中選取66例妊娠糖尿病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后,對照組常規注射胰島素,觀察組在其基礎上科學調整飲食,加強飲食控制,結果顯示經治療與飲食干預后,觀察組FBG、PBG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飲食控制后患者血糖含量恢復到正常水平,提示臨床醫生可以利用控制飲食的方法,幫助患者維持妊娠糖尿病血糖的穩定性,避免由于注射胰島素等藥物的方式控制血糖,引發低血糖等不良反應,從最大程度上降低對母嬰引發的負面作用[6]。如今,臨床防治糖尿病的方式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飲食控制對血糖控制的效果非常顯著,也是當前臨床血糖控制的最基本手段。據資料顯示,有約30%的糖尿病患者通過單純控制飲食的方式達到理想效果,因此相關學者表示,合理控制飲食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非常經濟、衛生的方式。總之,針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加強飲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應確保患者飲食結構的合理性,并在其基礎上結合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幫助孕婦控制血糖,同時還能確保滿足胎兒發育所需。
綜合以上內容,加強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可顯著降低患者體內血糖含量,臨床治療中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 劉楠,徐光,安麗,等.妊娠期糖尿病規范化治療與妊娠結局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藥,2018,40(24):3835-3837.
[2] 陳媛.個體化飲食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1):116-118.
[3] 薛小敏.系統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疾病知識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3):193-195.
[4] 邵珠香,張波,郭英,等.不同治療方式對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8,20(11):45-47.
[5] 官秀麗,江少容,陳廣芝.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效果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0):310,314.
[6] 王秀華.運動指導聯合飲食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31):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