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蘭


【摘?要】 目的:分析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前置胎盤(簡稱PP)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本研究主體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來院治療的67例PP患者,分A組和B組,分別為34例與33例,行針對性護理與常規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A組的新生兒結局均優于B組;產后并發癥率低于B組;護理滿意度高于B組(P<0.05)。結論:為PP患者行針對性護理可改善妊娠結局,確保母嬰安全,具有較高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
針對性護理;前置胎盤;護理效果
PP是孕晚期的高發并發癥,即孕28周后胎盤位置為子宮下段,或位于胎盤下緣和宮頸口,位置低于胎先露[1]。經產婦是其高危群體,可嚴重影響其妊娠質量,甚至會導致流產。臨床多通過藥物治療或飲食調護確保妊娠安全,同時輔以護理干預。本研究主體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來院治療的67例PP患者,旨在探究針對性護理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主體為來院治療的67例PP患者,分A組和B組,分別為34例與33例。其中,A組年齡范圍是22~40歲,平均(28.62±0.49)歲;經產婦25例,初產婦9例;孕周為29~34周,平均(30.25±0.15)周;疾病類型為:部分性PP20例,完全性PP10例,邊緣性PP4例。B組年齡范圍是23~38歲,平均(28.15±0.42)歲;經產婦23例,初產婦10例;孕周為29~35周,平均(30.41±0.21)周;疾病類型為:部分性PP 19例,完全性PP 9例,邊緣性PP 5例。比較并無差異(P>0.05),允許對比。
1.2?方法
B組的方法選用常規護理:告知護理要點、日常注意事項、遵醫囑用藥指導和體征監測等。A組的方法選用針對性護理:
1.2.1?胎兒監護?指導患者取左側臥位,囑其臥床休息,待陰道出血癥狀消失后可適度活動,如下床活動和散步。避免行灌腸或陰道指檢等操作,遵醫囑行吸氧治療,時間為30min以上。指導其監測胎動,時間為60min,每日3次。胎心監護頻率為每日1~2次,記錄宮縮與胎心情況。
1.2.2?心理干預?多數患者對PP的認知度低,受流血癥狀或臥床休息等因素干擾,易出現負面情緒。應全面講解疾病的誘因與進展過程,并普及其治療預后。告知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保證母嬰安全。以和藹態度與患者溝通,傾聽其主訴,并行針對性宣教。
1.2.3?用藥管理?嚴格控制藥物的輸注速度,確保劑量準確,同時應監測用藥反應,若經硫酸鎂治療后出現發熱或心慌等反應,應酌情放慢滴速,并評估其血壓和膝反射等情況。
1.2.4?病情監測?定時觀察流血量、顏色與性狀,用稱重法估算會陰墊內出血量。告知患者及時更換會陰墊,確保陰道清潔和干燥。增加病房巡視次數,每隔2h巡視1次,并觀察其面色、意識和肢體感覺等情況,若有頭暈或低血壓等情況應立即治療。分娩后應定期監測體征與C反應蛋白值,若有異常變化應考慮為產后感染,需加大抗生素劑量或更換藥物。同時行新生兒護理,根據其體重或并發癥情況行針對性處理。
1.3?觀察指標
記錄新生兒體質量和新生兒阿氏評分,包括呼吸、肌張力、心率、喉反射和皮膚顏色5個指標,均為0~2分,共10分。分數與窒息程度負相關。評估產后出血和產褥期感染幾率;利用自制評價表測評護理滿意度,包括日常護理行為、服務態度、操作技能與溝通技巧,共80分,分為十分滿意(72~80分)、滿意(63~71分)、相對滿意(54~62分)和不滿意(0~53分)。
1.4?分析統計學
數據處理選用SPSS 16.0軟件,計數資料表達為(±s),檢驗方法為t值,計量資料表達為%,檢驗方法為χ2值,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結果
2.1?對比新生兒結局
A組的新生兒結局均優于B組(P<0.05)。如表1。
2.2?對比產后并發癥
A組的產后出血率為2.94%(1/34),產褥期感染率為2.94%(1/34),并發癥率為5.88%(2/34);B組的產后出血率為15.15%(5/33),產褥期感染率為9.09%(3/33),并發癥率為24.24%(8/33)(χ2=4.446,P=0.035)。
2.3?對比護理滿意度
A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B組(P<0.05)。如表2。
3?討論
PP的發病率較高,致病因素是胎盤異常、受精卵發育緩慢,胎盤面積偏大和子宮內膜伴有病變等[2]。其主要癥狀為陰道出血,出血率為75%左右,且常伴有子宮收縮,表現為腹部疼痛。PP會導致產后出血等情況,甚至會使新生兒窒息,需要給予細致化護理。針對性護理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行個體化干預,左側臥位是最佳體位,可避免壓迫胎兒或心臟,充足休息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陰道出血量[3]。適度運動可減少刺激,胎心監測可定時評估胎兒情況,給予及時處理。負面情緒是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主要因素,應通過友善態度獲取其信任感,并普及疾病知識,提升其配合意識。病情監測的目的是了解出血量情況,監測血壓等體征,避免疾病惡化,或及時進行對癥治療,減少并發癥[4]。用藥管理可確保輸注藥物的均量和勻速,防止因藥物治療引發低血壓等表現。
A組的新生兒結局均優于B組;產后并發癥率(5.88%)低于B組(24.24%);護理滿意度(97.06%)高于B組(78.79%)(P<0.05)。結果同陳冬梅[5]等研究相符。可見,針對性護理可改善PP患者的妊娠結局,效果較佳,可在臨床實踐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婁巍.探討針對性心理護理應用于前置胎盤剖宮產術后出血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4):270-271.
[2] 張傳芬.兇險性前置胎盤伴胎盤植入患者的圍術期護理體會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06(02):93.
[3] 黃云倩.探討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護理對策[J].智慧健康,2018,04(34):110-111.
[4] 鄧雪.淺析兇險性前置胎盤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9):206-207.
[5] 陳冬梅.中期妊娠胎盤前置狀態出血引產運用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17,18(1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