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蘭 王艷華



【摘?要】 目的:探討和分析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中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應用和術后疼痛護理的效果。方法:此次抽選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醫治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70例)做研究,隨機分為乙組(35例)、甲組(35例)。兩組患者均經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乙組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甲組加術后疼痛護理,總結生活自理能力、膝關節功能、疼痛程度、膝關節活動度、住院時間。結果:甲組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術后3d的VAS評分、膝關節活動度、住院時間均優于乙組(P<0.05)。結論: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中,全膝關節置換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術后疼痛護理可明顯緩解患者疼痛程度,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膝關節功能,還可增加膝關節活動度、縮短住院時間。
【關鍵詞】
全膝關節置換術;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術后疼痛護理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骨科較常見的疾病,可致膝關節功能退化[1]。目前主要是經全膝關節置換術對患者治療,效果確切,但手術會導致患者存在較強的疼痛感,進而影響到早期康復,最終影響到療效,所以應給予患者有效的術后疼痛控制[2]。為探討和分析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中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應用和術后疼痛護理的效果,此次抽選本院醫治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70例做研究,具體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醫治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70例)做研究,隨機分為乙組(35例)、甲組(35例)。男性是30例,女性是40例;其年齡為48~78歲,平均為(55.11±3.2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可做對比。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經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DePuy PFC假體,全麻或者連續硬膜外麻醉,通過下肢力線確定脛骨外翻角度和脛骨平臺的截骨量,膝關節前正中做縱切口,找到髕骨內側,關節囊切開,把前后交叉韌帶、髕下脂肪墊、半月板和骨贅等清除,脛骨髓外定位,后傾(3°~5°)截骨,股骨髓內定位,遠端外翻截骨(5°~7°),外旋(3°)后踝截骨。在缺損區植骨,經螺釘固定,松解軟組織使后屈伸間隙平行于截骨。矯正膝關節力線,骨水泥固定假體,修正、去神經化處理髕骨。
乙組常規護理:在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確保呼吸道通暢,遵醫囑給予患者持續的低流量吸氧,密切觀察足背動脈搏動以及患肢末梢的血運、皮溫等,及時發現異常并處理。妥善固定引流管,確保引流通暢,對引流液的量、顏色等進行觀察,根據實際情況拔除引流管。飲食指導,在術后第1d流食,在術后第2d普食。功能鍛煉,囑患者循序漸進地進行功能鍛煉,詳細介紹功能鍛煉的目的、方法、作用等,給予患者關節伸屈、彎腰、踝泵運動、抬高等指導,先健側負重,之后患側負重。
在此基礎上甲組加術后疼痛護理:術后心理護理,強化患者心理疏導,提供給患者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緩解患者對于術后康復不自信、恐懼等情緒,提高康復信心。遵醫囑給予術后疼痛難忍者鎮痛藥或者止痛泵。詳細向患者講述術后疼痛的產生原因,經轉移注意力方式減輕疼痛,經自我心理調試來減輕患者不適感,并且提高疼痛閾值。減輕環境應激,為患者營造安靜、溫馨、舒適的康復環境,減輕環境的不良應激以及疼痛感,增加患者的舒適度。物理方法減痛,經局部熱敷方式來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從而減輕疼痛。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的膝關節活動度、住院時間。
1.4?評價標準
BI(生理自理指數)評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同得分成正比。KISS(美國膝關節協會評分)評價患者膝關節功能,膝關節功能同得分成正比。VAS(視覺模擬評分量表)評價患者術后3d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同得分成正比[3]。
1.5?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由(±s)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膝關節功能、VAS評分、膝關節活動度、住院時間,行t檢驗,當P<0.05時,就意味著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生活自理能力、膝關節功能
甲組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高于乙組(t=11.482,P=0.000)。甲組的膝關節功能評分高于乙組(t=10.688,P=0.000)。詳見表1。
2.2?比較術后3d疼痛程度
甲組術后3d的VAS評分低于乙組(t=7.187,P=0.000)。詳見表2。
2.3?比較膝關節活動度、住院時間
甲組的膝關節活動度大于乙組(t=4.648,P=0.000)。甲組的住院時間短于乙組(t=10.111,P=0.000)。詳見表3。
3?討論
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來說,全膝關節置換術屬于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但是要謹慎選擇手術適應證。在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后,患者易出現疼痛,對術后康復的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產生影響[4]。本次研究是給予患者術后疼痛護理,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以及情感支持,確?;颊咴诹己眯睦硐逻M行康復治療,降低不良心理應激產生的影響,并通過物理方法、止痛藥、轉移注意力等方式來減輕患者的疼痛[5]。
總之,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中,全膝關節置換術是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而且術后疼痛護理可明顯緩解患者疼痛程度,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膝關節功能,還可增加膝關節活動度、縮短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柯雪茹,趙莉,雷波,等.膝骨性關節炎病人全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行疼痛抑制功能與術后慢性疼痛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7,23(09):709-711.
[2] 康愛玲,韓玉慧.疼痛護理干預應用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人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效果分析[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7,11(05):419-420.
[3] 孔翠翠.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疼痛護理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7,30(z1):169.
[4] 馬杰,高嬌,湯靜,等.術前疼痛認知干預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49):81-82,86.
[5] 莊愛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護理的價值評估[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2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