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堂教學講求預設和生成,其核心是根問題的設置,這也是閱讀教學設計邏輯的起點。由根問題觸發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系列活動,一方面能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的實施,另一方面能促進教學過程的科學化、人性化。針對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實際,根問題的設置須講求一定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根問題 策略
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受新課改影響,提倡學生的閱讀實踐和主觀體驗,[1]這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
一、以學生興趣為主,把控課堂節奏
初中生活躍好動,教師教學時應注重發散思維,多元解讀,將根問題圍繞學生興趣點設計,[2]這可從“發問、應答、理答、二次補充”四個方面落實。第一,要對學生正確發問,鼓勵學生圍繞根問題多說、精說、有依據地說;第二,允許學生說錯并解釋其錯誤所在;第三,注重自評、互評、師評;第四,總結經驗,批注記錄。初中語文教學中根問題的設置直接體現了“教”與“學”的關系,初中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需要口語表達,良好的課堂氛圍也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因而教師要充當“伴舞”的角色,將“主角”交由學生。
二、著眼背景知識,突出時代特征
閱讀文學作品常需要結合作家的個性特質和特定的時代背景,語文閱讀教學也是一樣。初中語文典范性和時代性的特質決定了每篇選文都富含大量的背景知識,如文言文教學中的“知人論世”。
《陋室銘》是劉禹錫被知縣欺壓而憤然寫下,刻于石碑,立在門前,用于警誡自己。學生通過誦讀課文并不能感知文本的深層情感,因此教師應借助作品背景知識在故事中的導入提出根問題:“如果你是劉禹錫,你多次被貶,還被當朝知縣三次欺壓,你會如何用筆反擊?”這種提問方式不但能結合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還能立足特定的時代背景,結合詩人境遇引入文本,帶領學生體味劉禹錫雖安貧樂道卻仍胸懷天下的文人之心。
《馬說》是韓愈的不平則鳴之作,勸誡當權者應重用人才。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應立足于學生的自學活動,將疏通文義的任務教給學生。教學時可由“說”字延伸于文本外部,提出問題“統治者埋沒人才是必然的嗎?”推究歷史和時代的局限性,引導學生自由辯論新時代的人才培育觀和任用觀。基于此,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得到充分落實,思辨能力顯著提高,對文本主旨內涵的把握將更有深度。
三、從文本內容入手,篩選有效信息
(一)化繁為簡法。“化繁為簡”是指將繁難冗長的文本歸于簡單的提問設計,讓學生理解文本解讀的重心,自發提出疑問。錢夢龍老師在成名課《愚公移山》中的突破口是其人物關系,他將根問題定為“愚公愚嗎?”,從朗讀中的比較和人物態度出發,使學生得出“愚公不愚,實則大智若愚”的結論。具體來說,首先,從內容出發,層層推進,讓學生從主客觀兩方面考量移山決定的正確性;其次,將愚公與智叟對比,發現“愚公實不愚,智叟未必智”;最后,聯系實際,品味愚公精神,明確寓言的主題,即勇敢、奉獻、智勇,是為子孫后代造福的“大智”。
一定程度上講,這種策略更適用于較長的文本,將繁難的問題簡易化,也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認識分析水平。
(二)替換比較法。“替換比較”指將最能體現文本內容或隱含寓意的字詞用改寫、顛倒、刪減等方式來替換,以達到對文本內容的深度理解。一般而言,根問題常常在題目、開頭段、結尾段設置。如竇桂梅老師在《秋天的懷念》一文的課堂教學中,由題目發問:“為什么是‘秋天的懷念而不是‘懷念的秋天?”明確題目所要強調的是“懷念”這種情感。而后她將這個問題歸結為兩個“好好兒活”,一是母親自身的“好好兒活”,二是母親希望兒子“好好兒活”。[3]以根延伸枝葉,讓學生明白“懷念”的緣由,即史鐵生寫這篇文章并非一味宣揚母愛的偉大,更多的是關于生命的感悟。情感的挖掘需要一定技巧,替換比較法能較為深刻地使學生明了作者真正想要傳遞的價值觀和人生感悟,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三)創造假設法。創造假設法是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打破定式、設計問題。如對《臺階》一文的教學,將根問題設計為“如果父親沒有建造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他的精神狀態又會如何?”以此引導學生分析父親形象,探尋中國傳統農民在生存和理想上的精神落差。又如《孔乙己》一文,以孔乙己的死為切入口,“如果他沒有偷丁舉人的東西,結局會如何?”初中學生的語文經驗有限,但想象、創造能力豐富,因此,適當的逆向思維更利于培養其語文學習興趣,增強課堂討論氣氛。
總之,閱讀教學必須找準文章的突破口,明確“教什么,怎么教”。對文本內容要讀熟、讀透,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根問題,選準問題的聚焦點,基于學生特點,給其指明方向,使其有目的地獨立閱讀、獨立思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賴瑞云.文本解讀與語文教學新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劉海興,劉小莉.以提問策略發展學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基于竇桂梅《秋天的懷念》中的課堂提問分析[J].快樂閱讀,2016(02).
(作者簡介:張萌,女,延安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