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萬群
摘 要:關于數學繪本,數學繪本不是簡單地把數學概念灌輸給學生,而是重在把數學的本質蘊含其中,讓孩子慢慢去體悟。書中不是單純地講數學,更重在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發現問題和嘗試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關鍵詞:繪本閱讀;數學教學
繪本將數學知識退到學生能經歷的簡單故事中、退到學生能理解的簡單故事中、退到學生能想象的簡單故事中。讓學生以簡單、科學的方式走近數學,愛上數學,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充滿好奇的快樂數學世界。除了通過閱讀數學繪本,我們還嘗試讓學生續寫與再創作繪本,這也是讓學生拓展數學思維,逐步內化數學知識的一個過程。
一、閱讀數學繪本,走進數學課堂
數學繪本閱讀,通過精彩的故事情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蘊含數學知識的圖片啟迪學生的知慧,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獲得知識、培養情感、完善人格、形成能力。所以,在數學課堂中結合繪本閱讀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相較于常規的教材內容,數學繪本情境性、趣味性比較強,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與思維。借助繪本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有趣味性,所以圍繞繪本故事來設計教學往往更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繪本教學中該如何提問、提什么樣的問題才能真正激發學生思考。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圍繞活動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設計問題,使提問更具有效性。
例如:我們在閱讀繪本《來玩文氏圖的游戲》時,教學目的是通過閱讀,初步感知文氏圖,能借助文氏圖理解集合圈中每一部分的含義,通過語言的描述和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特殊的數學問題。整節課分為四大部分:1.知道什么是文氏圖;2.理解兩個集合圈各部分的表示的項目和數量;3.理解三個集合圈,各部分的表示的項目和數量;4.利用文氏圖玩偵探游戲。第一部分,師提問:那考考你,這幅圖中左邊的圓圈表示哪一類呢?右邊的圓圈又表示哪一類呢?
那黑色和灰色混雜的彈珠為什么放在這兒呢?生1:因為這顆彈珠既屬于黑色彈珠這一類,又屬于灰色彈珠這一類。師:是的,我們把黑色和灰色混雜的彈珠放在兩個圓圈相交(紅色顯示)的部分。是的,文氏圖不僅能把物體分類,而且能直觀地表示出它們的關系。第四部分,師:看來同學們已經和文氏圖成為好朋友了。下面我們就來玩個偵探游戲。如果你是小小警察官,你發現了什么線索?
王太太經過仔細觀察,發現棕發的有小莉和阿吉,赤腳的有阿吉和小倫,臟手的有小莉和小倫。觀察左圖,你有什么發現?你能把人名進一步整理到右圖中嗎?
匯報交流:在這幅圖里,你能看到每個孩子的特征了嗎?師:那到底誰拿了派呢?一個個有效的提問,讓學生始終在跟著老師的提問在思考。
二、續寫數學繪本,拓展數學思維
數學繪本往往會在某些地方留給人想象的空間,我們可以抓住繪本中的這些資源,讓孩子根據所學的內容,對繪本進行合理的續寫。也就是說,當學生對數學繪本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共鳴之時,便是續寫之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將繪本與對應的知識點結合,引導學生去聯系,去發現,進而著手續寫。那么,孩子在續寫的過程中,對于自己所學的知識,又有了新一次的認識,有利于知識的回顧與鞏固,重新構建與創新。
例如,配合“認識時間”的單元,將《鴨子叔叔的時鐘》的故事加以改編,“猴子想知道其他人家里的時間是不是一樣。于是就打電話給隔壁住的兔子……”;配合“比一比”的單元,將《勇敢敏捷的貓》的故事進行續寫,“比一比,看誰釣上的魚更大……”
三、創作數學繪本,內化數學問題
數學繪本將數學蘊藏在故事中,鼓勵學生在讀故事中獲得知識,深受學生的喜愛。數學繪本創作使學生感悟數學之美,擁有一雙用數學觀察世界的眼睛,擁有一個用數學思維認識世界的頭腦,去發現,去創造。真正地走進數學,感受數學,將數學問題內化。
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學習“多邊形面積”這一單元,有一節測量樓梯刷油漆面積的實踐課程,學生通過測量計算,方法不止一種,于是創作了《三只小豬搭樓梯》的繪本故事。
全班布置繪本創作的時候,不求畫面有多么精美,也不強求故事多么吸引人,可以讓學生把學習中“悟”到的數學思想方法用生動有趣的繪本形式創作出來,是作為一次知識的復習,也作為一次知識的運用。
數學繪本與數學學習的研究還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在這個新的領域中我們還需要做很多的努力。通過實踐,我們知道數學繪本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變得靈動,讓數學與生活有效聯結。學生在深入的數學繪本閱讀中,走近數學,理解意義,通過繪本的續寫與創作,學生可以自主構建新知識,拓展思維。數學繪本與數學學習的結合,真正讓學生眼中的數學學習更加生動有趣味起來。
參考文獻:
[1]數學繪本:激發學生思維的“新能源”[J].鄭堯偉.基礎教育論壇. 2018(01)
[2]活用繪本,讓數學教學更巧、更趣、更有數學味[J].楊燕俊.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