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全球化進程在不斷地加快,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也在加深,所以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忽略了跨文化意識,這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了改進這樣的現象,教師要促使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
【作者簡介】朱華僑,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
前言
英語教學和文化教育是一體的,如果沒有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那么就無法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因為學生會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識,所以導致閱讀理解失誤,所以不能得體的用語言進行交際。在這樣的情況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顯得非常重要。
一、為什么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近年來,社會經濟大力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往來越來越頻繁,人們與外國人的合作、交流也越來越多。因此,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非常重要。此外,英語教學也不僅僅局限于單純的語言教學,而是拓展到了文化風俗、背景等方面,所以語言和文化具有不能分離的性質。如果不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那么就容易產生用語失誤。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將英語和西方文化進行結合,促使學生有意識的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一門語言。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對策
1.充分利用教材來拓展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英語課堂屬于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要場所,教師要通過英語知識的傳授,促使學生了解中國和西方國家在稱呼、招呼語、告別等方面的差異。在上課時,教師需結合教材的內容,抓住教材中的西方文化元素,讓學生領會不同文化的差異,避免學生因為受中文影響而產生語法錯誤,幫助學生在各種語境中進行合理的交際。
舉個例子,在學習牛津英語初中8B Unit 5的內容時,以“International charities”為主題,讓學生自行組成不同的小組,分頭查找相關的文化背景資料,而且在上課的時候進行分享。記得其中一個小組的學生在對“ORBIS”進行匯報時,提到了其性質、總部、功能等,以及多少名患者接受了檢查和治療,最終重獲健康,介紹的內容能拓展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能讓學生學到西方文化知識,而且也能避免用語方面的失誤。
2.設置教學情境,在其中滲透文化元素。在美國教育家布魯姆看來,只有在課內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才能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經學到的語言材料,促使英語教學課堂的效率得以提升。因為良好的情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全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模擬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不會受到中文母語的影響。
舉個例子,在學習牛津英語初中7A Unit 4《Food》中Reading I的內容時,在讓學生了解了Daniel、Kitty的飲食結構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采用教材中學到的詞匯和句子,介紹自己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在進行比較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更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再舉個例子,在圣誕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賀卡并且互相贈送,同時在賀卡中用英語寫上最真摯的祝福語,同時也要由學生介紹圣誕節的由來,以及和我國春節的差異。通過這樣的方式,能促使學生感知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3.借助漢語英語之間的語法差異,讓學生體會中西方文化。教師要在語法教學中,從漢英句法的差異入手,促使學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從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舉個例子,在學習牛津英語初中6A Unit 2的內容時,其中有這樣幾句話:I have a friend,she cant read or write,she sometimes watches TV and never goes out at night.這幾個句子包含了and、or的用法,兩個連接詞看起來簡單,然而在使用中卻時常被忽略。教師在講解這兩個連接詞的用法時,拓展了yet、but、so、however等一系列連接詞的用法。而且也強調,英語造句也無法離開這些連接詞,但在漢語中幾乎不用這些詞語。將上面兩句話翻譯成中文:我有一個朋友,她不會讀也不會寫,她經常看電視,從來不在晚上出來。從翻譯過來的漢語中,幾乎看不出英語原文or和and的痕跡。究其原因,是由于英語具備形合的特點,其來自亞里士多德理論。因此英語注重的是結構成形,體現在語法中有主謂一致、時態一致,比較級被比較的對象一樣。但中文則強調意合,基本不使用連接詞,然而卻注重連貫性。
在分析英語文章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站在語篇結構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然后再對細節進行閱讀。分析文章結構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很多文章都有topic sentences(主題句)。并且在主題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也就是supporting details(細節支撐)進行驗證。究其原因,是因為英語的分析性較強,強調線性的因果式思維,所以在英語的表達方式非常直接。而漢語則屬于“螺旋式”語言,時常有“兜圈子”“旁敲側擊”的模式,在漢語中注重的是“意會”和“揣測”。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了解中西方思維的差異,這樣才能寫出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作文。
三、總結與體會
綜上所述,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其包含了背后的文化、風俗,如果對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不了解,那么就容易產生用語方面的錯誤,甚至影響交際。所以教師要培養初中生的跨文化意識,促使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更好地掌握語言,利用語言。
參考文獻:
[1]周麗萍.基于文化意識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英語教師,2019,19(07):41-44.
[2]徐贇.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9(0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