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問題為導向(PBL)教學模式是一種當前國內外較為流行和認可的新型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在對相應的理論知識進行熟練掌握之后再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開展討論。本文首先闡述了PLB教學模式的特點,其次,深入分析了高職《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中PLB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PLB模式;高職;經濟學基礎;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周穎芳,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
隨著我國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高等職業教育在近年來得到了較大的發展,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已經成了我國國民經濟產業大軍的主要來源,經管類專業是很多高等職業學校在近年來都相繼開設的專業,《經濟學基礎》課程是高職經管類專業的必修課程,但由于課程涉及面廣,一直以來也是教學難點。以問題為導向(PBL)教學模式是一種當前國內外較為流行和認可的新型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在對相應的理論知識進行熟練掌握之后再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開展討論。從目前來看,高職《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已不再是原來的“一言堂”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處于合作者、探究者的角色,而教師則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凸顯出來。PLB教學模式就是一種較佳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格外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以此來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本文就PLB模式在高職《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研究。
PBL教學模式是建立在認知心理學與信息加工心理學的基礎之上,涵蓋“意義建構”“情境”“會話”“協作”四大要素,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的原則來讓學生進行主動、獨立地交流、討論與思考來對教學問題進行求解與反思。PLB教學模式格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獨立分析能力、主動學習能力,既有利于學生去探索新的學習思路,又有利于學生獨立地去完成任務,自始至終都貫穿了“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則不再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通過PBL教學模式,能夠讓每一位同學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有效教學活動中,去獨立分析、搜索、總結相應的知識信息,在潛移默化中能夠對知識點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悟與理解,激發了學生創新思維及邏輯思維,進而有利于形成“以學為本”的學習范式。PLB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區別如表1所示。

1.精心設計問題。PLB教學模式的關鍵就在于教師要基于《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要求來設計出邏輯性強、關鍵性強的教學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主動性與積極性。在《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來精心設計出可激發學生探索性的問題,由于《經濟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重、教學時間有限,故所設計的問題應該具備4個特點:第一,可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第二,項目難度中等;第三,項目要有代表性;第四,學生可綜合運用所學技能與知識。
2.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教師在每次上課之前均要向學校發放下次課的核心問題、代表性案例等,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做好預習工作,這也是PLB教學模式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條件。同時,可將學習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3-4人為一組為宜,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來對一些難點問題與重點問題進行解決,預習時間通常為整個課堂教學時間的1/3為宜。
3.引導學生開展聯想思維。教師也特別重視問題之間的因果關系,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聯想思維,必要時還可自設問題、舉一反三,不斷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開展聯想思維,在大量的問題練習過程中擴展知識面、增強記憶力、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4.合理開展評價工作??刹扇〗處熢u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三者相互結合的方式。其中,學生互評、學生自評過程中側重于讓學生自己找問題、相互找問題,同時也要對所思所想進行總結。而教師評價的依據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態度、知識掌握程度等,尤其是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進行重點考察,力爭要讓評價結果體現出學生的真實素質,當然,若學生在項目開展過程中表現較為優秀,教師也應該不吝夸獎,讓這些學生也能夠體驗到較強的成就感。
總之,高職《經濟學基礎》課程PLB教學改革遵循“理實一體化”的要求,將傳統教學中實踐與理論相互脫離的問題進行了有效的解決,讓廣大學生能夠真正實現“邊學邊做”“邊做邊思”的效果,大大增強了《經濟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更為重要的是,能夠讓培養出來的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素質視野,進而滿足當前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參考文獻:
[1]Doehy F., Segers M., Van denBossche P, et a1. Effect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 meta- analysis[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3,13:533-568.
[2]劉云.項目教學法在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23(03):191-194.
[3]朱沁夫.《經濟學基礎》教學內容與考核方式改革及其效果[J].經濟研究導刊,2008,18(9):191-194.
[4]楊欣,李忠旭,王艷.《經濟學基礎》課程定位及教學改革探討[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0(01):101-104.
[5]趙燕,閆賀平,董彥霞.淺析高職高專西方經濟學的課程改革和建設思路[J].教育研究,2014,20(12):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