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患者口腔潰瘍的臨床治療方案及其治療效果。方法 將2018年1—12月這一時段內在該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口腔潰瘍患者96例納入研究,按照住院號單雙數,將之分為兩組,每組48例,對照組聯合應用西瓜霜噴劑、維生素B12及維生素C,觀察組應用碘甘油,連續用藥1周,對比兩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評價。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5.83%,顯著要比對照組的81.25%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患者發生口腔潰瘍,應用碘甘油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實踐中采納使用。
[關鍵詞] 糖尿病患者;口腔潰瘍;臨床治療;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87.1;R781.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a)-0028-02
糖尿病,為內分泌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的特征為血糖水平升高。值得注意的是,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有3億多,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1]。作為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糖尿病會使得患者長期血糖偏高,如若患者患上其他疾病,比如說口腔潰瘍,其治療會受到血糖影響,難度增加嗎,需綜合考慮到糖尿病的因素,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以提升治療總有效率。該次試驗以2018年1—12月收治的96例患者為對象,重點分析評價糖尿病患者引發口腔潰瘍的醫治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在該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口腔潰瘍患者96例納入研究,按照住院號單雙數,將之分為兩組,每組48例。對患者基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具體如下:①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0例,最小、最大年齡分別為41歲、75歲,中位數年齡(57.34±6.15)歲;糖尿病最低、最高病程分別為1年、13年,病程中位數為(7.03±2.14)年;潰瘍直徑為1.1~2.3 cm,平均直徑為(1.73±0.36)cm;②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21例,最小、最大年齡分別為42歲、75歲,中位數年齡(57.83±6.24)歲;糖尿病最低、最高病程分別為2年、13年,病程中位數為(7.16±2.35)年;潰瘍直徑為1.0~2.4 cm,平均直徑為(1.80±0.31)cm。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口腔潰瘍直徑等基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后續數據具備比較的意義。
1.2 ?入選標準與排除標準
(1)入選標準:①存糖尿病既往史,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確診,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口腔潰瘍發生于黏膜表層,有1~6處創口;③該次試驗合乎醫學倫理道德規范,將對照組、觀察組治療方法及預期療效告知患者后,均知情簽署相關醫治同意書。
(2)排除標準:①存在心、肝、腎等嚴重器質病變者;②存在用藥禁忌證者。
1.3 ?方法
①對照組:該次入選的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醫治方案,即:使用將維生素B12(國藥準字H14022815)、維生素C(國藥準字H41022081)各1片,研制成粉末,混合均勻,噴灑上適量西瓜霜噴劑(國藥準字Z45021599),攪拌成糊狀,以棉簽取適量藥糊涂抹于口腔潰瘍表面,3次/d,用藥后30 min禁飲禁食。
②該次觀察組患者采取碘甘油(國藥準字H31021854)進行醫治,涂抹于口腔潰瘍創面,3次/d,用藥后30 min禁飲禁食。
兩組連續用藥1周,治療期間,合理應用胰島素,加強飲食管理,少量多餐,循環進食,將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3.9~6.2 mmol/L區間,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1~11.1 mmol/L區間,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用餐后3 min內刷牙,或者使用淡鹽水漱口。
1.4 ?判定標準
治療期間,觀察患者口腔潰瘍面積、數量變化,根據治療后患者進食是否產生不適感,將療效分為:①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口腔潰瘍癥狀消除,檢查結果顯示口腔黏膜恢復正常水平,飲食不會產生不適感[2];②有效:口腔潰瘍數量減少,面積縮小,口腔黏膜有所恢復,進食稍有不適感;③無效:達不到上標準。前兩項有效率為總有效率;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評價其治療效果。
1.5 ?統計方法
該次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該次涉及的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其中,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5.83%,顯著要比對照組的81.25%高,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作為內分泌科常見的疾病之一,發病多數和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該類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包括:多飲、多尿、多食以及體重下降等。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需采取及時有效的醫治方案。近年來,臨床研究報道稱:糖尿病患者確診后應長期服用二甲雙胍、達格列凈等降糖藥物進行治療,并輔以飲食管理、運動干預,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目前,糖尿病與高血壓、高脂血癥并列為三大基礎疾病,它會破壞人體內環境平衡,影響糖類、脂肪、蛋白質代謝,繼而影響到人體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及營養吸收系統,會增加口腔潰瘍等疾病的發生率,同時,加大疾病治愈的難度[3-4]。
口腔潰瘍(recurrent aphthous ulcer)是一種臨床常見口腔疾病,,在臨床上有多種分型,常見的有復發性阿弗他性口炎、貝赫切特綜合征、創傷性潰瘍、單純皰疹等。疾病發作時,患者唇內側、頰黏膜、舌頭、舌腹、軟腭等部位出現灰白色潰瘍面,且潰瘍周邊有紅暈,患者會感到強烈的刺痛感及灼燒感,影響正常進食[5]。此外,對于口腔潰瘍疾病來說,具有周期性、自限性、復發性的基本特征,由精神緊張、局部創傷、營養不良、激素水平改變、缺乏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等所致,從這一層面來說,與糖尿病有一定的關聯。
糖尿病患者發生口腔潰瘍的風險較高,而且,有學者研究發現,口腔潰瘍的面積、治愈難度、復發率都與糖尿病病程成正比,而且,由于患者血糖水平偏高,口腔黏膜中葡萄糖含量較高,給細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會加速病程進展,增加口腔潰瘍并發癥發生風險,治愈難度大,且復發率高[6]。針對糖尿病口腔潰瘍患者,在治療時,必須加強血糖控制,通過注射胰島素、口服降糖藥、飲食管理等方式,將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以降低糖尿病對于口腔潰瘍治療的影響。該次試驗中,對照組聯合應用西瓜霜噴劑、維生素B12及維生素C,其中西瓜霜噴劑主要發揮的功效包括清熱解毒及消腫止痛等;在臨床中使用西瓜霜噴劑的同時,聯合使用維生素C及維生素B12,在患者的口腔潰瘍患部均勻涂抹,能夠起到顯著的抑菌作用,能夠使膠原蛋白的合成以及細胞間質的合成得到有效促進,進一步使患者口腔潰瘍發病部位的愈合速度加快。在該次研究過程中,觀察組還采用了碘甘油藥物,對于碘甘油來說為一類廣譜消毒劑,能夠和致病菌蛋白質氨基酸組分有機結合,起到理想的殺菌作用,同時還能夠對炎癥反應得到有效抑制,使潰瘍面紅腫癥狀得到有效消除,進一步達到改善潰瘍部位愈合效果的作用。
該次研究,采取碘甘油治療的觀察組,在總有效率高達95.83%,明顯高于采取常規方法治療的對照組的81.25%,可見碘甘油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發生口腔潰瘍,應用碘甘油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實踐中采納使用。
[參考文獻]
[1] ? 李瑋,霍靜煜.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地塞米松+奧硝唑的殼聚糖膜修復兔口腔潰瘍的效果觀察[J].北方藥學,2019,16(3):162.
[2] ?趙常曉,姜樹敏.牙體及牙周基礎治療對預防糖尿病患者口腔并發癥的臨床效果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29):50-51.
[3] ?劉長磊.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外用溶液聯合半導體激光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潰瘍愈合及復發率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24):14.
[4] ?謝方英,陳浙麗,高月藍.益氣養陰生肌方對復發性口腔潰瘍大鼠的治療作用及其對黏膜炎癥因子和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9,24(1):20-26.
[5] ?秦風霞,郭偉杰.口瘡靈方局部貼敷聯合氨來呫諾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療效及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9,40(1):94-96.
[6] ?張光華,王麗玲,白艷紅,等.健康教育聯合飲食指導對2型糖尿病合并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162-164.
(收稿日期:201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