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金融正借助大數據時代的風帆,在我國爆發式地增長,其中以電子商務業最為典型。新的模式帶來了嶄新的變化,零售行業的興起,電商與金融的迅速互化已經發生在我們身邊,顧客至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產品的多樣化、雜交化、互補化已成為趨勢。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已不可分而談之。
關鍵詞:金融互聯網化;商務電子化;產業經營雜化;經濟的共享化
我們的生活正潛移默化地受互聯網金融的影響而改變,我們所能確切感受到的電子商務的改變包括交易方式、交易渠道、交易類型、交易平臺、交易物品等,這些都是互聯網金融的產物。我們應該關注它們外在的表現和內在的聯系,進行系統分析,以小見大來反應和證實互聯網金融勢不可擋的變革趨勢。本文僅僅揭開其改革狂潮的序幕,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一、互聯網金融的現實狀況
互聯網金融就是基于互聯網而形成的金融體系,其載體是互聯網的普及及發展。介于互聯網金融覆蓋面積之廣、影響之深,其本身已成為一種形象化概述,因而它的概念界定不一。我們無法從頭到尾來分析互聯網金融,也無法做到,但考慮到互聯網金融對產業的影響大致相同,我們可以從它所帶來的業務形式的不同,結合業務的互聯網化的具體表現,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以其所映射的產業形勢來描述其發展狀況。
1.借貸的網絡化——P2P借貸模式
傳統借貸已經不能滿足于當今社會個人巨大的資金需求,隨著網絡的普及,互聯網化的借貸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P2P網絡借貸模式。網絡借貸因其可以超越距離的限制,大大擴展了交易范圍,從而加大了資金的借貸來源,加之互聯網信用的地位上升,網絡借貸的可靠性逐步上升,網絡借貸應成為新時代的借貸平臺。通過P2P網絡借貸平臺,借貸雙方可以實現公平競價,經撮合協商后成交。借出資金的一方可享有資金帶來的利息收益,使之成為一種理財方式;而資金借入的一方在到期之后需要償還本金和利息;網絡信貸平臺則相應地收取中介費用來維護平臺的運行。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安全報告2018》可看出,近年來我國網絡借貸行業已趨于成熟,每年成交量仍呈上升趨勢。
2.資金眾籌的互聯網化
因受互聯網信息傳播巨大優勢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項目可由不同的地方不同時間的投資人共同出資完成。眾籌的平臺也越來越多地出現,這將大大促進眾籌活動的進行。介于互聯網化的眾籌方式,顯而易見,具有投資多元化,即投資的門檻要求低,投資者的數量不受限制,投資的數量及其來源多的特點。許多眾籌都可借助互聯網眾籌平臺進行,包括企業股份股權的眾籌、企業及個人的債務債權的眾籌,以及隨處可見的介于傳播媒體的出現而流行的募捐、眾籌等。
3.網上銀行的興起
銀行的互聯網化標志著資金的流通可以突破實際的界限,為未來繁榮的全球經濟模式鋪平了道路。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客戶端的普及漸漸取代了實體經營店,通過網絡通信技術及新興的物聯網技術的運用,網絡化業務辦理也漸漸取代了傳統的進店手續辦理,這將意味著業務的處理能力迎來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銀行建立,其成交額已在全部銀行交易額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4.理財的互聯網化發展
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充斥著各種互聯網理財方式,最為典型的就是余額寶,它開啟了理財項目互聯網化的先河。借助于手機、電腦等互聯網移動端,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各種規模、各種方式的理財項目。理財項目的網絡化推動了各行各業的人們進行小規模的、門檻低的、方便快捷的互聯網理財,這種理財方式大大促進了資金的流通,為市場經濟注入了活力,潤滑了經濟鏈,加速了經濟的繁榮發展。
二、電子商務受互聯網的影響分析
1.以消費人員角度分析
(1)消費者的消費能力
互聯網金融可以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能力,進而提高經濟效益。互聯網金融所延伸出來的一系列消費金融產品大大激發了消費者的消費動力,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地進行自主選擇消費,并且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貨到上門已不再是夢想。消費支付金額的數字化將直接降低消費復雜度,使等價交換互聯網化,消費種類的繁多、實體消費與虛擬消費的結合,這些都大大喚起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而類似于花唄、網絡借貸的興起又為消費者提供了足夠的消費能力,消費者可以借助互聯網金融服務,快速便捷并且可靠地在短時間內得到大量資金,間接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而像“花唄”及“京東白條”等電子商務平臺的出現,又為顧客解決了消費能力不足的后顧之憂。互聯網信用體系的逐漸成熟加速了信用借貸發展,在滿足消費者消費需求的同時又間接地約束了消費者,使消費趨于健康化合理化,也抵制了非理性的消費行為,這些都大大地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促進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2)消費者的支付方式
隨著互聯網金融體系的完善、互聯網信用制度的建立,新的支付方式已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主流,即第三方消費。手機等移動端成為了新的消費平臺,人們可以通過手機上的代理機構來進行付費,這種消費往往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間接地提高了消費水平。首先,這種支付方式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界限,消費者可以用不同的消費方式,可以選擇超前支付或者延時支付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這就相當于拓寬了消費渠道和消費面。其次,消費的快捷性很重要,手機上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掃碼支付逐漸取代了以往的現金支付,人們不再用有限的實質貨幣進行有限的消費,轉而用數字化、現代化的消費方式為市場經濟做貢獻。隨著現金支付的減少以及互聯網金融支付可靠性的增強,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最為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網絡技術的應用使人們可以追尋每一筆資金的來源和去向,其安全性不言而喻。
2.以供貨商的角度分析
(1)中小型企業融資得到發展
消費者和商家永遠是電子商務的主要矛盾。從以上分析得到,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已經在互聯網金融化的攜領下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商家為之提供龐大的消費物品,以達成消費行為的供需平等。而現實中具有壟斷機制的大公司往往在消費的盲區做不到全部滿足,由互聯網金融產生的新型的中小企業互聯網融資逐漸成熟起來。信息行業與物流行業的迅速成熟,使眾多微型企業得以聯合為商家供貨,這將大大緩解由消費水平提高而產生的供需不平衡的問題。網絡平臺為這種“眾人拾柴”的消費模式提供了從收貨到備貨、到宣傳、到營銷、到物流和金額的收付等服務。這種靈活多變、消費快捷的金融模式只有互聯網金融體系才能滿足。
(2)營銷渠道得到擴大
隨著消費黃金時代的到來,數以萬計的供應商處在相互競爭的平臺,而消費渠道是否新穎、快捷、安全都將決定誰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消費競賽中占有優勢。當商品供應不斷的情況下,就需要嶄新的營銷方式來加快出倉,以便加快資金的流動,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潤滑劑。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借助于網絡信息傳播迅速可靠、物流服務便捷的優點而出現的營銷模式,它們幾乎都會精準到個人,為每個消費者提供專屬的消費模式,這將大大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當然,這也要依靠當今網絡時代的信息全能。這種營銷模式可與線下銷售取長補短,更全面地適應層出不窮的消費需求。
3.以電商企業的角度分析
(1)產業鏈的不斷更新
無論是被迫的還是自主的,現在的企業想要在互聯網金融的狂潮中生存發展,就不得不改善自己的產業鏈。隨著消費者的需求及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往的產業生產、營銷模式已無法滿足新型的消費者,而企業想要徹底做大做強,就必須不斷進化產業結構,無論從貨源渠道,還是營銷方式、售后服務,這些都必須扛得住消費需求的考驗,例如阿里巴巴以及京東等大型企業,他們的成功往往讓人們看到了他們推出的新產品,為他們的售后感到滿意。
(2)顧客回頭率的提高
隨著鋪天而來的消費需求,企業在借助互聯網金融妥善解決后,又會因其獨特的金融服務而大大提高消費者的回頭率。首先,一系列消費服務的便捷可靠已經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其次,新型的消費支付、消費流程、消費售后都將大大提高消費者再次購買的欲望。例如,分期付款就在潛意識中推動消費者的消費心態,使其在消費過程中無后顧之憂,消費心態良好,必將對消費行為的印象加深。很多電商提供的消費平臺在消費者多次使用后都會產生依賴感,比如生活繳費等,一旦養成了習慣,這些消費群體就成為了固定及穩定的消費對象。
三、電子商務在互聯網金融下的發展前景
1.金融行業壟斷加強
互聯網金融在為中小企業提供合適環境的同時,也為原本底蘊深厚、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的壟斷之路提供機會。隨著金融互聯網化的步伐越來越快,生產、銷售及消費者的需求都日新月異,絕大多數微型企業無法在資金和人力上跟上時代的步伐,無法在群雄并起的互聯網金融時代長久地占據一席之地,而像阿里巴巴、京東、天貓等大型平臺,他們推出的各色項目產品已經成為市場主流,而且沒有停止的跡象。據統計,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幾乎占據了市場營銷額的75%。小型企業主打的銷售盲區領域有著被大型企業吞并的趨勢,金融行業的壟斷正逐步進行。在以后,眾多小型電商平臺將以依附于大型電商平臺的方式存在,而這種壟斷趨勢仍在逐年增加。
2.電商雜化特征日趨明顯
在互聯網金融興起的大背景下,商品的流通大大超出市場預期,這使得部分電商無法以主打某項產品站住市場腳跟,商品替代越來越快,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強,商品的實時性越來越重要。這就意味著商品的壽命不能由一個電商來決定,需要多種衍生方向來為商品營銷注入新的生命。現實中,各行各業的領域已不再明顯,開始出現混交的局面。互聯網技術的具體體現如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阿里和蘇寧等大型電商已經開始向各行各業伸出“雜交”之手,借助于微型電商分布之廣、數量之多的特質來達到引領全球的目標。未來,我們將越來越多地發現他們的身影。
3.以顧客為賣點盛行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加之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們正迎來一個信息全球化的大時代。隨著消費人群的不斷壯大,相應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但是隨著消費行業的互聯網化,消費者可從手機等客戶端任意選擇商家,也可進行留言投訴等行為,這將導致電商無法回避并且越來越以顧客為中心進行銷售。隨著這種消費模式成為主流,消費者的權益意識也在不斷加強,伴隨著競爭企業的存在,以顧客為賣點的銷售模式成為了唯一的生存方式。
四、結束語
信息革命之后,互聯網以高速的、穩定的、多向的信息傳輸能力取代了以往的信息媒介。互聯網的穩定性和實時性大大滿足了更高層次金融業務的需求,其與電商的融合更是大大促進了電子商務平臺的繁榮,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林一雄.金融機構在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時代的發展[J].時代金融,2015(08):40-41.
[2]李學海,唐靖楠.互聯網金融對電子商務的支持與發展[J].北方經貿,2015(06):66+68.
[3]鐘穎.以電商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5(24):89-91.
[4]劉自然,呂越.試分析互聯網金融對電子商務的支持與發展[J].中國商論,2016(31):12-13.
[5]翟敏.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浙江金融,2015,(12):24-29.
[6]張華.互聯網金融時代下電子商務金融化問題分析[J].智富時代,2016(11).
作者簡介:陳俊杰,男,副教授,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專職教師,從事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