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琴

[摘要] 目的 探討精細化護理在老年重癥糖尿病足傷口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從該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間收治的老年重癥糖尿病足患者隨機選取4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用常規護理,予以觀察組精細化護理,進行兩組護理成效的對比。 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程度得分為(75.6±2.6)分,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2.0±2.8)分,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空腹血糖水平為(9.8±1.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為(12.8±0.6)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10.8±1.6)%,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予以老年重癥糖尿病足患者精細化護理,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在深入探討的基礎上展開廣泛應用。
[關鍵詞] 糖尿病足;精細化護理;護理滿意度;血糖水平
[中圖分類號] R473.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7(b)-0073-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是由周圍神經功能病變和(或)外周血管疾病所致,發病初期臨床癥狀以感覺、觸覺、溫度覺和疼痛感減弱等期間可累及運動神經和自主神經,影響皮膚排汗功能和血運功能的發揮,對患者正常生活有著明顯影響。與健康人相比,老年重癥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波動明顯,日常護理工作不到位,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影響[1-2]。為此。該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以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精細化護理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任意選取40例入住該院的老年重癥糖尿病足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護理方式分成例數均為20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齡在62~80歲之間,平均(70.5±1.8)歲,病程10~50 d,平均(32.1±4.5)d;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均為10例,年齡介于60~79歲這一范圍內,平均(70.2±2.0)歲,病程12~48 d,平均(32.5±4.2)d。上述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式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服務,注重足部衛生的保持,睡前洗腳,適當進行足部按摩,定期檢查,鼓勵患者攝取高纖低脂飲食。予以觀察組患者精細化護理,具體措施為。
1.2.1? 知識宣講? 患者病情穩定時,護理人員應為患者主動講解糖尿病足相關知識,將足部護理、飲食控制作為知識宣講的重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足部潰瘍的危害;定期舉辦交流座談會,鼓勵患者主動提問,予以及時準確的解釋說明。
1.2.2? 血糖控制? 在每天固定時間點內幫助患者檢測血糖水平,告知口服降糖藥者攜帶含糖量高的食物,以降低低血糖發生風險;若患者自護能力有限,可由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病情需要發放降糖藥物或進行胰島素注射,減少血糖波動對創面愈合地影響。
1.2.3? 心理疏導? 糖尿病病程長,既使患者承受軀體上的不適,也給患者造成心理壓力。因此,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展開積極主動的溝通交流,在了解患者現有或潛在負面情緒的基礎上予以針對性疏導,以堅定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念,促進護理工作順利開展。
1.3? 觀察指標
參照該院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進行兩組護理滿意程度的判定,問卷采用百分制計分法,內容由護理態度、護理技巧、護理安全和護理水平4個方面組成,各項指標得分在0~25分之間,最終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對護理工作越滿意。同時監測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 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1.4? 統計方法
在SPSS 22.0統計學軟件中錄入40例老年重癥糖尿病足患者的研究數據,護理滿意程度、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水平均由(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程度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得分為(92.0±2.8)分,與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得分相比,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前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兩組護理后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對比,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外周血管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加上過高的機械壓力,可使糖尿病患者骨關節系統和足部軟組織被破壞,甚至出現畸形,進而導致足部疾病,若救治不當,極有可能加重患者原有疾病,引發災難性后果。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發病期間較為普遍的并發癥之一,通常以足部疼痛、間歇性跛行、皮膚干燥、肌肉萎縮為主要表現,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3]。
在對老年重癥糖尿病足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結合患者病情需要予以相應的護理干預,最大限度發揮疾病治療效果。精細化護理是對可能影響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狀態等各個方面進行護理,既要使患者的軀體處于舒適狀態,也要幫助患者心理層面的壓力,努力滿足患者呵護清理的基本需要。在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中,應加強對患者的知識講解,幫助患者維持血糖水平的穩定性,同時采用切實可行的疏導措施幫助患者緩解負面情緒,進而減少疾病對患者的影響,促進患者滿意度的提升[4-5]。
文中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精細化護理可提高老年重癥糖尿病足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兩組護理前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基本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證明精細化護理能夠提高老年重癥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指標。
綜上所述,予以老年重癥糖尿病足患者精細化護理,可在提高護理滿意度的同時,控制血糖指標,使得在深入探討的基礎上展開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余文林, 張斌, 李勤. 糖尿病足的創面修復156例[J].實用醫學雜志, 2017,33(3):73-75.
[2]? 許樟榮,王玉珍.糖尿病足的綜合防治和分級管理[J].中國醫刊,2017,52(2):11-14.
[3]? 呂麗雪,黃麗容,勞美鈴,等.老年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營養狀況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 2017,52(3):332-335.
[4]? 李成葉,葉芳,楊絲文,等.精細化護理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傷口護理中的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12):179-182.
[5]? 于惠玲.人文精細化護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社區醫學雜志, 2016, 14(15):40-42.
(收稿日期:201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