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蘭莉,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正高級教師,現任蘭州市安西路小學校長。曾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雙有”先進個人;甘肅省特級教師、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甘肅省骨干教師、甘肅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首批入選蘭州市“151人才工程”,蘭州市領軍人才,蘭州市金城名師、金城名校長,蘭州市骨干教師、蘭州市優秀教師、蘭州市第六屆教學新秀;獲得七里河區十佳杰出青年,七里河區“十佳”師德楷模等榮譽稱號,擔任兩屆七里河區政協委員、政協常委。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他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為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指明前行方向,對廣大教師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殷切期望。辦好學校思政課,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地開好思政課。
一、多位一體, 合力育人,抓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把下一代教育好、培養好,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是教育的神圣使命。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我們定能培養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國之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貴在樹人。培養人關乎民族未來、國運興衰,歷來被視為政事之本、興國之基。解決好這一問題,意義重大而深遠。在學校教育中,要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結合、理論灌輸與實踐教學相銜接的方法,抓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青少年時期是人的道德觀念建立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這一時期教育的根本任務,把思想道德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務,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首先,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等高尚品德寫入課本、引入課堂,幫助青少年在思想上樹立正確的認識,從內心深處建立對良好道德觀念的認同,為指導實踐奠定積極基礎。其次,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道德實踐活動,不斷創新德育活動形式,豐富德育工作內容,拓展德育途徑,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實精神世界,接受思想熏陶,從而引導他們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根本上取決于辦學育人方向。教育作為社會上層建筑、意識形態領域重要陣地和精神生產的重要手段,本質上是由一定社會政治和經濟所決定的。安西路小學提出的辦學理念是恒美教育,即“以恒為美,締造完美——成就最美最好的自己”,樹立“立德樹人,以文化人,課程育人,課堂塑人,活動做人,習慣成人”的教育理念和“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的辦學宗旨,讓學生在六年的學習中能養成學習、做事有始有終,持之以恒,遇到困難積極克服,具備滴水穿石的恒心和堅定的意志,讓教育在學生心里印上深深的烙印,讓這些良好的品行和意志伴隨學生一生。
二、提高政治站位,打造高素質的思政教師隊伍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指明方向,對廣大教師寄予殷切期望。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果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那么思政課教師隊伍則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力量。“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以思政課教師為代表的教師隊伍,從事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是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責任所在、使命所在,也是挑戰所在、價值所在。
教師肩負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找到人生正確方向,首先要求思政教師政治要強,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個優秀的思政課教師,應當有著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把目光投向時代和社會,不斷從實踐中和人民中汲取養分、豐富思想,為學生樹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擔當、有情懷的榜樣。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追求并確立大境界、大胸懷、大格局,就能給學生指點迷津、引領人生航向。為了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安西路小學一方面發揮黨員教師榜樣引導作用,開展“三亮雙培一寶塔”工程,“三亮”就是黨員教師亮身份、亮準則、亮承諾;“雙培”就是把青年教師培養成骨干教師,把骨干教師培養成共產黨員;“一寶塔”就是樹立典型塑塔尖、選拔骨干壯塔身、全面培養固塔基,為教師搭建成長階梯。其次,加大思政課教師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實行送出去、引進來的政策,提升整體學術水平與教學水平。學校十分重視思政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積極送教師外出培訓;凡是教研室組織的任何教研活動都予以積極支持,同時學校也十分重視教師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通過教研組扎扎實實的主題教研活動,開展《用智慧點亮課堂》《乘著歌聲飛翔》《身邊的善良》等主題研討會,來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教學素質和科研意識。第三,以學科平臺為依托,依靠學科建設,加強科研成果與教學內容的銜接,以科研促教學,推動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創造性研究,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高度和深度。
思政課教師要自覺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方面要求對標,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自覺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
三、強化改革創新,增強思政課教育實效性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始終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全過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辦好思政課,就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用“四個自信”明心立志,用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引導學生。
目前,我國大多數學校思政課的教學普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重智商,輕德育。在教學目標上,依舊以升學率為目標,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忽視綜合素養的培育,尤其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第二,就是缺乏規范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教育理念比較落后,依舊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照本宣科的比較多。大部分小學思想政治教師往往是由語文或其他學科教師擔任,缺乏科學的、規范的教育理念體系,而且兼任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精力有限,難以認真地落實各項教育工作;同時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面對思維活躍,天真好動的小學生,往往會挫傷其學習積極性。第三,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手段單一,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發達,純理論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難以適應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得學習比較枯燥。
安西路小學提倡在思想政治課當中豐富教學手段,創新教學內容,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技術,比如利用互聯網視頻、動畫、語音等優勢,從而使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豐富起來,同時還創新授課方法,將思政課搬進博物館,探索品德教育中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路徑。安西路小學與甘肅省博物館共同攜手合作,進行館校共建,讓學生們走進博物館上課,從“馬踏飛燕”中追尋青銅器的緣起,從“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中看到古人的無窮智慧,從敦煌壁畫中尋找絲路之旅的漫漫行程……安西路小學將課堂搬進博物館,學生們有機會與講解員、與老師、與同學、與文物、與人類文明對話,學校通過傳統文化“浸潤”學生們思想品德。基于“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和“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基本屬性,聚焦課程改革,不斷推動課程內容的豐富和課程形態的躍變。帶領學生“行走”在各個博物館中,與學生一起在“博物”中博“悟”世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其不斷成長。讓學生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博物館資源、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非遺教育資源、文化可持續發展教育資源有效地引入到思品課程中,改變傳統的說教形式,讓學生在參與中、在對話中不知不覺融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與自信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只有改革創新思政課,才會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與親和力。讓學生們體驗到更多生動有趣的思政課,同時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四、發揮課程育人的功能,落實學生核心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要探索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教育指向,以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為重點的頂層內容體系構架,并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特點,開展德育課程一體化設計。著力構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共性課程和個性課程、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有機結合的課程網,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類課程的育人功能。
一是在關注學生語文、數學領域發展的同時,重視學生其他學科領域的發展,讓學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開發;二是在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重視學生個性發展,讓學生在智力優勢領域不斷冒尖;三是在關注學生發展的短期效果的同時,重視學生發展的長期效果,讓學生形成終身發展的愿望、習慣和能力。要使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育人合力,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優勢,加強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挖掘社會教育的育人功能,發揮育人的綜合效應。
開發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校本課程是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要、開發學生多元智能、促進學生在智力優勢領域冒尖和個性充分發展的重要保證。安西路小學成立“恒美課程體系”,將全校的校本課程劃分為八大板塊共40多門課程:弘美課程、科美課程、藝美、體美課程、智美課程等。同時,高度重視課程項目和內容的創新,大力提倡教師開發特色性校本課程,打造精品校本課程。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人民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信心,青年人的民族自豪感、時代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持續增強。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辦好思政課,讓黨的事業更加興旺,讓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成為光輝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