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慧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是與經濟快速發展相伴的是日益嚴峻的環境和生態問題,保護環境和生態文明建設刻不容緩。高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人才、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其校園文化必須積極強化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國家綠色發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綠色教育校園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理念,論述了校園綠色教育的實施措施和主要的指導思想。
【關鍵詞】綠色教育 ?校園生態文明建設 ?措施 ?指導思想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017-02
1.引言
加強高校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保護意識和能力,對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具有深遠的意義。中國的綠色教育思想起步較晚,近些年來,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在借鑒西方綠色文化教育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一些良性的嘗試。比如,清華大學作為重點高校,在1998年首先提出創建“綠色大學”的全新辦學理念,并通過在校園中貫徹綠色意識、推出綠色產品、建設綠色校園的“三綠”工程,提高大學生的綠色素質教育。
1.加強綠色教育的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考察調研、訪問交流等場合,多次強調要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環境安全、保護綠水青山。高校作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必須積極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要求,強化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加強綠色教育。所謂“綠色教育”,是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教育全方位地滲入到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等綜合性的教學和實踐環節中去,使之成為學生的基礎知識結構以及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教育對于促進國家的綠色發展、保護社會的環境安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綠色教育促進校園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措施
2.1建立綠色教育平臺體系
建立綠色教育平臺,構建網絡綠色文化的創造、消費、傳播環境。注重內容更新,把環保領域的最新動向通過網絡傳播給師生。生態文明建設要注重“造勢”,形成良好的綠色環保風氣,使之成為傳承綠色理念的主陣地。此外,可鼓勵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綠色文化營,確立以自然教育為重點的發展方向,鼓勵青年人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學習觀察自然、記錄自然的方法,體驗各種生態游戲,學習與自然互動,提高當代青年認識自然、觀察自然的能力,培養年輕人熱愛自然的優秀素質,從而自覺自愿地加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
2.2開展“綠色化”教學模式和體系
制定綠色教育課程計劃,以課堂教學為支撐,開設“環境與資源”“可持續發展與經濟”“環境健康”等相關綠色課程,講授綠色環保知識。在課程內容安排上,拓寬專業基礎課的內涵,注重專業交叉,加強文理滲透。環保類課程應該成為各專業必須設置的課程。選擇開設的課程有《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概論》、《生態環境保護》、《資源與環境》、《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環境健康》等,針對不同專業要求,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文科類專業側重人文素養,理工科類學生側重知識和技能。此外,營造綠色課堂氛圍,建設優美寧靜、催人奮進、充滿活力、干凈融洽、環境安靜、綠色氣氛濃厚的教室。
2.3開展社會綠色教育
大學和社區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相關合作研究,提供“綠色化”人才的培訓基地,建設學生綠色意識生態實習基地。環保宣傳教育不僅針對學生,更重要的是發揮社會教育功能。走向社區與農村,有針對性地開展環保宣傳,不斷擴大參與人群。以參與互動為倡導,增強公民的環保意識,提升公民的主觀性和參與性。在城市社區主要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室內環境安全、城市生態綠地保護、節水節電等宣傳。在農村主要進行生態保護、農業廢棄物利用、水資源保護、飲用水安全等宣傳。此外,可抽調精干力量,深入工業企業進行專題宣講,把環保思想、技術、方法送到企業,在提升員工環保意識、增加環保知識的同時,把先進污染控制技術運用與環保意識提高結合起來。
2.4搞好“綠色化”校園活動
鼓勵廣大師生自發組建環保組織,自主開展環保活動,在活動理念上要求可持續性,比如,加強針對低碳、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時事宣講;開展“節紙、節水、節電、廢物回收”以及“少開一天車”等倡議;開展全校規模的綠色環保DIY大賽、節能宿舍評比、涵蓋綠色校園建設背景以及低碳、生態文明建設下的征文、演講、辯論和知識競賽等課外活動;對校園環境進行環保規劃;校園綠色植物介紹;校園綠地認領;有害垃圾分類處理;以及進行植樹活動;開展相關知識宣傳以及簽名等活動。通過廣泛開展具有可持續性的、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活動,讓學生在組織和參與過程中吸收精神營養,牢固樹立低碳環保意識,掀起構建綠色校園文化的浪潮,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覆蓋,增強群體意識和創新精神,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完善品格,提升素質,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刻了解低碳生活新風尚和生態文明的理念,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3.推行綠色教育的指導思想
第一,塑造放眼世界、身體力行的人人環保意識。在建設綠色校園文化實踐中,要注重營造人人參與的綠色文化氛圍。一方面,通過各種層次的學習交流活動,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環保意識,確立國際化的綠色視野,自覺投身環保事業;另一方面,通過內容豐富的實踐項目,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節儉習慣,形成責任意識,從身邊小事做起,成長為綠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力軍。第二,樹立持續發展、循環利用的綠色校園理念。通過廢品回收、循環利用、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等環保活動,使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綠色環保理念深入學生心中,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環保事業,形成一股持續發展、循環利用的綠色風尚。第三,養成參與科研、挖掘創意的環境教育觀念。構建綠色校園文化要倡導科研和實踐的統一,將環保領域科研項目與挖掘大學生豐富的環保創意相結合,鼓勵大學生充分發揮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多出環保科研成果,豐富創意活動,形成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交相輝映的良好態勢。
4、結束語
綠色教育對于促進校園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進行綠色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應高度重視,開展綠色教學,注重實踐探索和理論提升,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以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為落腳點的綠色教育體系,引導學生形成環保意識,養成綠色理念,學會文明生活。
參考文獻:
[1]朱耀華:《創建綠色校園文化》,《教書育人》2009 年第11期.
[2]劉猛,龍惟定.“綠色大學”簡介[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2007(4):37-40.
[3]王志華,鄭燕康.清華大學創建“綠色大學”的探索與實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1):83-86.
[4]曹清堯,郭清和,葉智.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2-18.
[5]宋維明,劉東生,陳建成.低碳經濟與林業發展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3-68.
[6]楊金蘭.高校環境教育問題現狀分析[J].知識經濟,2014(2):147.
[7]孫秀菊.創建綠色學校引領環境教育[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2):39-40.
[8]朱本義.論大學校園綠色文化建設[J].中國電力教育,2011
[9]彭希喬.試析開展綠色校園建設的有效途徑[J].節能環保,2011
[10]劉萬里,鞠葉新.綠色校園發展建設策略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14(7):23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