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對許多人來說,高考承載著他們的夢想,是改變命運的重要轉折點。試考完了,填志愿也是一次重要的選擇。不過就在近日,浙江、河南卻接連發生了兩起惡意填報、篡改他人志愿的事件。
誠然,作為高考考生,必須提高防范意識,妥善保管賬號密碼,防止被他人利用,但也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受害人“睜大眼睛”。一方面,教育部門應提高技術含金量,考慮采取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技術手段,防止過于簡單的賬號密碼被人竊取后篡改;另一方面,還需要立法加大篡改高考志愿的違法成本,可在《刑法》中明確單獨罪名、量刑幅度,或者以司法解釋,明確將篡改高考志愿作為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的加重情節,以此提高違法者的犯罪成本,遏制惡意填報、篡改志愿的亂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