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關鍵詞】 體育教學;提問;作用;類別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81—01
要提高體育教學效率,使體育教學科學化,就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提問。教師要對每節課所提問題進行精心設計,使之能開闊學生思路、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因此,問題的設計對于搞好課堂教學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師授課之“綱”,又是開發學生智力之“路”。它是教案的精華,教學的藍圖,是值得嘔心瀝血探索的一門藝術。
一、提問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提問是一種“延長手段”,它能打破口頭傳教稍縱即逝的時間性限制,給學生留下思考、理解的空間。提問是一種“引導手段”,它帶領學生有目的地去觀察,通過視覺器官把直觀的東西反映給思維器官,促進思維發展,這樣就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提問又是一種“整理手段”,它能把教師口頭語言的表達條理化、重點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1.好的問題引人注意,能激發情趣
在“前滾翻”教學時,教師提出問題:怎樣才能讓滾動不偏離直線?學生積極嘗試,并踴躍作答:“準備時,雙手撐地,手指向前”“蹬地推手力量要均勻”“滾翻時低頭含胸,滾動要圓滑”。這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再觀察動作,進一步體會這幾個動作之間的關系,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使學生懂得了:觀察事物時要從整體到部分,注重連貫性,有一定的次序。
2.好的問題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墊球質量不高這一情況提出問題:“如何控制好墊球方向?”經過反復練習和觀察,學生總結出要想控制好墊球方向,首先要控制好擊球點和手臂觸球的部位,同時要將墊球“六字訣”插、夾、提、移、蹬、跟運用到具體動作中去。這個問題對突破難點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不僅加深了動作印象,還糾正了例如擊球時屈肘、翹腕等易犯的錯誤,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好的問題具有提示和范例作用
好的問題能使學生獲得鮮明的感知印象,積極開展思維活動,并進而理解動作的內部結構,進行對比與聯想,因此有利于學生由形成概念,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它也具有提示學生牢記動作的作用。另外,問題的內容和提出的順序都是學生學習的范例。提問時明確的目的,簡明的提要,清晰的條理,精練的語句,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范例。
4.好的問題能教給方法,培養能力
在教學中,好的問題設計會給學生留下鮮明深刻而牢固的印象。課堂教學中如若本著更好地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腦設計問題。這樣做,學生不但興趣濃厚,加深了對動作的理解,使學生掌握了學習動作的方法,而且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二、問題設計的典型類別
1.激勵型
這類問題利用學生所知的人或事,將所提人物或事件設定為榜樣或目標。例如,在籃球教學開始時提問:“大家知道姚明嗎?”“有哪位同學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姚明?”“我們有很多同學喜歡籃球運動,有誰能說說你和姚明之間有什么差距?”這樣的問題一提出,馬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大家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所知,并且躍躍欲試要展現一下自己的技術。雖然這類問題答案很明顯,但它符合了這一階段學生崇拜偶像、喜歡表現的心理,這就為后面所授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也為完成教學目標開了一個好頭。
2.引導型
這類問題突出動作的技能,抓住教材的核心內容,按照教材內容或者動作連貫性等,設置合乎學生探究順序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好像思維的路標,教師啟發學生沿著路標定向思維。例如仍然以“前滾翻”為例,首先解決滾翻線路不直這個問題,之后再提出問題“怎樣在滾動過程中做到圓滑”,最后提出“如何讓上體跟上成蹲撐”,這每一個問題都是動作在相應階段所要達到的要求,前面的問題是后一問題的基礎,后一問題又是前面問題的延續。它們前后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也就引導著學生一步步完成了動作,并更加加深了他們對動作的理解。
3.推理聯想型
這類問題在學生初步了解了動作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由淺入深的挖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達到深入理解動作要領的目的。在深挖教材的同時,啟發學生從理論角度學會“以理(理論)推理(理解)”,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發現答案的能力,幫助學生克服了片面的思維習慣。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