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斌
面對學校“主題鮮明”的水文化、竹文化,學生竟然回答不上來任何有關校園文化主題的內容,而教師甚至對學校的教風、學風、學校理念、辦學方向等一概不知。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巨大的作用。但實際中不難發現,一些學校對校園文化重視不足,主題隨意而定,耗費人力物力、投入資金,結果華而不實,得不到師生的認同。
作為一種無聲的環境教育力量,校園文化必須要走出假、大、空的務虛怪圈。有些學校總認為校園文化主題一定要高,但是在教育現代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審視眼光不再局限于一些外在的成分,而是更多關注內涵的發展。如,一個很常見的放學站隊,體現的是一所學校師生的整體風貌和師生的精氣神,從這細微的環節就可以感受到學校的氣場。只有將校園文化深入到育人的點點滴滴之中,讓師生能夠切實感知到,并從中得到啟發和收獲,才是有價值的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