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生 吳永寧
【關鍵詞】 課堂教學終端;個性化學習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 G4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28—01
一、學生在校使用智能終端的現狀
1.調查分析。以智慧教育引領教育信息化的創新發展,從而帶動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已成為信息時代的必然趨勢。智慧終端作為智慧課堂的組成部分,對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學生素養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技術的進步,智能終端的價格逐漸低廉,且應用軟件多樣實用。傳統的課堂教育和互聯網教育模式,由于其地點、時間、設備等方面存在諸多限制與不足,而基于智能終端的無線網絡支持下的移動學習,具有移動性、交互性、共享性和個性化學習等特點,可以滿足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任何內容的學習愿望。然而,當前學生在智能終端使用上與家校管理間存在著諸多矛盾。一方面學生與學校、與老師、與家長通過智能終端的溝通渠道不暢通;另一方面通過智能終端能訪問瀏覽的學習資源太少。
2.研究對策及意義。基于智能終端的班級個性化學習資源平臺建設與應用研究是充分運用學生現有的智能終端和無線網絡等媒介,收集、整理、管理和使用各種適合于班級個性化學習的移動資源,建設開放性的班級移動資源管理平臺,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移動菜單”。構建基于智能終端的班級個性化學習模式,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有力補充,為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創造了條件,促進學生最優化發展。它充分關注學生的自我調控和自我導向,讓學生主動調控學習行為,自主合理地掌握學習進度,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學習資源的使用效率。
二、主要研究內容和解決措施
1.開展調查訪問。調查實驗班級學生個性化特征及個性化學習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影響,分析學生個性特點和個性特點存在的差異因素。
2.提出解決方案。探索學生基于智能終端的班級個性化學習環境實現策略。通過學習資料個性化、學習模式個性化、評價標準個性化、認知工具個性化的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全面實現學生學習環境的人性化。
3.整合學習資源。發掘適合學生基于智能終端的各種學習資源。根據班級學生的興趣、能力水平、學習風格等,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開發并形成豐富的移動學習資源。
4.平臺專業建設。開展合作,建設基于智能終端的班級個性化學習平臺及App,將平臺設計為學科教學資源、專題學習資源、綜合實踐活動管理平臺、交流互動平臺等主要功能模塊,通過這些模塊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創造豐富的資源環境。
5.拓展應用途徑。探尋基于智能終端的班級個性化資源平臺功能應用的途徑,實現學習、交流、評價、反饋、互動等多種應用功能,保證學生在課外隨時能夠實現個性化學習。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1.建設學科資源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校本資源建設方面,目前主要是上傳各學科教師在日常輔導學生中收集的各種問題,附上解答。隨著內容的日益豐富,學生遇到的大部分學科問題都能通過搜索得到答案。通過與合作學校及資源服務提供者建立學科資源庫鏈接,投入資金從教育資源網站購買教育資源,讓學生共享優質學習資源,拓展學習視野。
2.建立教學反饋評價機制,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各學科老師向學生推送布置的作業,只要學生完成并通過智能終端成功提交,老師就能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正確率等作出分析評判,以適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智能終端的交流模塊,班級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都能實時交流。學生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向老師請教,也可以請同學幫助。
3.搭建實踐活動平臺,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學校發布的有關綜合實踐活動如《研究性學習選題指南》等均通過智能終端向學生公布,并通過專題欄目向學生適時發送活動指導意見。學校成立的學生社團包括名稱、活動主題、活動場所、指導教師等相關信息,通過班級平臺發布到學生的智能終端,由學生遴選,并通過報名入口提交報名信息。
4.展示學習成果,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學生可將參加學科競賽、科技創新大賽、電腦大賽等取得的證書,以照片的形式通過智能終端在班級“成果展示”中曬出,并勾選姓名、競賽類別、獲獎等次,系統自動在學生名下的“社會實踐”折算并記錄學分。
5.建立家校聯系,暢通溝通渠道。班級“心靈驛站”,類似社區論壇,允許學生、科任老師和家長實名注冊,學生可以針對學習和生活發表自己的看法。定期邀請心理老師進入,與班主任老師一起集中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以微信群、QQ群為媒介,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