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

【摘要】中學與中職作為青少年道德培養的不同階段,兩者間的銜接直接影響德育工作的連貫性。在實際教學環節中,中職德育教師不了解中學德育的現狀,中學德育教師也不知如何向中職輸送合格人才,從而制約了德育實效性的正常發揮。本文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并結合實踐情況,分析了當前德育銜接的困境,針對德育內容、德育體系和德育管理等方面,探討了學校德育走出困境的措施。
【關鍵詞】中學德育 ?中職德育 ?德育銜接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069-02
一、當前中學與中職德育銜接的困境
(一)對中學與中職德育銜接的問題重視不夠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中學德育評價呈單一化的傾向,在追求分數的指揮棒下,學校忽視德育育人的實質性功效。與此同時,在職業教育發展良好的形勢下,我們應清醒地看到,中職教育習慣把教學重點放在職業技能的培養上,德育工作仍處于薄弱環節,課堂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二)德育目標定位不明,層次不清,缺乏統籌規劃
德育目標是學校德育工作的落腳點。針對青少年年齡段的特點,德育目標的制定與實施也存在著階段性。從時間上來區分,德育目標分為遠期、中期和近期目標。在我國,德育的遠期目標是培育青少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教育部為小學、中學和中職階段的德育工作分別制定了中期目標。此外,各省市、學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近期目標。雖然中學、中職的德育目標各有體系,但對階段性目標關注不夠,經常被遠期目標所掩飾或代替,德育工作缺乏嚴格意義上統籌全局的理論指導,科學性有待提高。
(三)德育內容重復倒掛
中學與中職德育教學存在內容重復單調、缺乏系統性和銜接不連貫等問題。中學教材以人教版為例,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教學內容見表1。中職階段以技工院校為例,課程設置見表2。
二、加強中學與中職德育銜接的實施策略
(一)注重轉變觀念,重視中學與中職德育銜接的問題
2001年,我國教育部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做到不同階段德育工作整體銜接。在德育實踐中,以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為依據,把德育的總體目標與大中小學各階段的道德教育緊密聯系起來,防止相互脫節、簡單重復以及超前或滯后。從德育理論的角度看,學校德育目標具有統一性、階段性的特點,高一階段德育內容必須以低一階段德育內容為基礎;德育教學應循序漸進、逐漸積累轉化。二十一世紀是我國職業教育飛速發展的階段,中職教育作為我國義務教育的重要分流,同樣也應納入德育有機銜接的體系中來。
(二)把握各自側重點,整體規劃德育體系
陳垠亭指出,構建現代學校德育體系,應當堅持整體性原則,解決好各個學段德育目標、德育內容的有機銜接。學校德育體系的總框架包括統籌布局的德育目標體系,與日俱進的德育內容體系,傳承創新的德育工作體系,縱橫貫通的德育環境體系。構建整體德育目標體系的關鍵,在于樹立大德育的全局觀,要求統籌設定法紀、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質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切實保證德育內容在各階段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三)建立銜接交流機制,強化德育管理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交流互動的機制,探索德育工作溝通交流的有效渠道。中學和中職學校通過定期參觀學習、組織互訪、召開研討會等方式,促使雙方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銜接,加深德育工作者之間的了解與合作,提升德育工作的整體水平。在德育銜接的具體執行過程中,秉持民主、公開的原則,廣泛聽取教育一線師生的意見。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中學與中職德育工作的交流與互動,改善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問題,以充分保證德育體系科學銜接的有效實現。
參考文獻:
[1]詹萬生.中小學德育的行動指南-《教育部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解讀[J].中國德育,2008(8):23-26.
[2]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
[3]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4.
[4]技工院校德育課程標準[S].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