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歷江
【關鍵詞】 教師;語文高效課堂;主導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05—01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追求語文課堂的高效率是所有語文教師所期盼的,那么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引導學生既樂于學又能學有所得,這是值得每一位教師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構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實踐,認為教師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應該發揮好如下幾點作用。
一、課前導學,引導學生自主預習
新課標中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主張“把課堂交給學生”,不提倡教師過多的講授。這對于改進傳統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是對的,但會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很少,學生是“充分體現了自主學習”,可課堂效率并不高。看似熱鬧的課堂,可學生真正學到的知識卻非常有限。那么教師要真正發揮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首先應該從課前的準備做起。預習的效果對于課堂中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有重要影響,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認為預習是學生自己的任務,但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在預習階段就發揮良好的引導作用。采用“學前導案”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所謂“學前導案”就是教師以問卷的形式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列出來,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對“學前導案”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預習。這樣,預習在有教師目的性地指導下將會變得更有成效。通過長期訓練,就會逐漸培養出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掌握知識點的好習慣。
二、精心設問,促進學生自主思考
教師有目的地設置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問題設置得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而一個不合理的問題卻能挫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畏難而退,使課堂沉悶漫長。所以,在追求高效課堂中要求教師對問題要精心設置,且能在課堂中隨機應變,引導學生的好奇心。面對一篇課文,筆者常陷入深思,反復比較、斟酌、篩選,確定一種最佳切入方式。例如在教學吳伯簫的《燈籠》一文時,為了使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筆者設計提問:這篇文章圍繞 “燈籠”寫了作者的一些記憶和聯想,你覺得作者為什么會喜歡燈籠呢?這一問題的提出重在引導學生通讀全文,總結概括本篇散文所寫的主要內容。這一問題的提出,每個學生都可回答,同學之間可互相交流補充。
語文課堂是放飛形象思維的廣闊藍天,是思想自由發揮的課堂,教師除了讓學生掌握基礎字詞句的應用外,更應該引導學生自主追求人文關懷。這就決定了語文課堂不可能追求數理化課堂中的唯一答案,相反語文課堂中答案越多樣化可能效果越好。所以,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一優勢,當一個問題提出來以后,如果沒有人答,教師不妨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方式提問,或穿插索引,或伺機點撥,促使學生真正自主思考。表面看,是學生在思考回答,但實質上是教師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的思維由縱向橫向擴展,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是教師在課堂應發揮的作用。
三、積極反饋,保證學生反思學習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最重視課堂上的教學部分,卻忽視課前與課后的環節。在構建高效課堂過程中教師課后的積極反饋也是達成目標的重要步驟。教師作為一名“反思性實踐者”在自身的發展中“批判性反思”發揮著重要影響,同樣學生也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擴展和不斷鞏固。而學生的反思從哪里來?主要就是教師對于課堂中各種問題的積極反饋。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抽查批閱、同桌對改、個別解答、小組展示等形式反饋檢測結果。這樣既培養學生辨別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又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思維是否符合文本情景。但在反饋過程中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學生的反饋也要做到因人而異、實事求是,在反饋時力求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適時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只要學生有興趣有熱情學習語文,不論是課內課外,學習的主動性自然會增強,學習的效率也就會得到大幅度提高。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