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關鍵詞】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學質量;影響;調適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16—02
一、對象與方法
1. 對象:中職一年級學生。張掖市職教中心一年級686名學生,就業班276名學生,高考班410名學生。生源來自河西五地市。共涉及財會、機電、計算機應用、電工電子、幼師、建筑、機械加工、汽修、風電設備維護等10個專業。
2. 方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文獻法。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本量表共有90個項目,包含有較廣泛的精神癥狀學內容,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個因子分別反映10個方面的心理癥狀情況。問卷調查由心理健康老師利用晚自習時間對每個班逐一進行測試。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團體施測,受測學生依據統一指導語自填量表,當場做完,并逐一核對,收齊上交統計。共施測20個教學班,實測學生686人,發放量表686份,收回有效測試量表686份。數據統計用EXCLE電子表格處理。
訪談資料的收集主要來自于心理咨詢室的個體咨詢。查閱的文獻為保衛科違紀學生記錄、教務科學業成績表。
二、結果
1. 總體情況分析。《SCL-90癥狀自評量表》調查結果顯示:一年級被調查的20個班級中,整體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班級有12個,占全年級的60%;一年級被調查的686名學生中,存在各種輕微不良心理異常反應的個體有300名,占整個年級學生的43.73%;存在的主要心理與行為問題和所占的百分率分別為:強迫癥狀占58.31%,人際關系敏感占53.06%,敵對占45.34%,偏執占41.40%,抑郁占37.17%,焦慮占31.78%。2011年6月-2012年6月保衛科記錄違紀學生96人/次,其中學業不良者85人。教務科成績表顯示,近年來學生各科成績過關率總體低于50%。2011年9月-2012年1月,心理咨詢訪談個案35例,當事人學業不良的案例28例。
2. 關于就業班和高考班對照組的差異分析。《SCL-90癥狀自評量表》調查結果顯示:班級整體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高考班占高考部的55%,就業班占就業部的67%。個體心理健康狀況如下表:
保衛科統計的違紀學生情況顯示,96人/次違紀行為中,高考班學生20人/次,就業班76人/次,其中學業不良者85人。在所有違紀事件中打架69人/次。
學業成績統計顯示:高考部各班總體各科過關率在40%—50%之間,就業部各班總體各科過關率在45%—55%之間。其中英語、數學,以及各專業的理論課過關率較低,一般在30%左右;語文、政治,部分專業的操作課過關率較高,一般在80%左右。
3. 關于班級男女生比例的差異分析。《SCL-90癥狀自評量表》調查結果顯示:男女生均有一定比例的班級,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如電工電子專業、計算機專業;純男生班專業(機電、汽修、焊接、建筑)和純女生班專業(幼師、護理),整體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班級較多。
保衛科統計的違紀學生情況顯示,96人/次違紀行為中,機電、建筑、汽修等純男生專業學生有71人/次。
從男女成績對比來看,有男女生組成的班級,女生成績往往優于男生。從專業來看,女生占優勢的財會、幼師、護理等專業的學業優良率明顯高于男生占優勢的機電、汽修、電焊、建筑等專業。
三、心理健康對教育教學質量的影響分析
1. 關于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和學業整體狀況。本研究發現,中職學生學業不良不是個案,其主要原因是由心理健康不良引起的。眾所周知,中職學生均是中考失利沒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學生群體,這些學生中有不少人存在心理上的偏常,這主要表現為:普遍存在厭學、懼學心理,缺乏理想;不少學生意志薄弱,在困難面前縮手縮腳,不會正常交往,不能承受挫折,不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適應性差,欠缺基本的獨立生活能力,性格存在缺陷等等。他們中的許多人內心充滿了深深的孤獨和自卑,同學間言語沖撞、打架也特別頻繁,人際關系非常敏感。這些心理困擾往往阻礙了他們正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導致學業不良。
2. 關于就業班和高考班的差異。在研究中筆者發現,高考班學生入校成績高于就業班,但考試的過關率卻低于就業班。從《量表》測驗結果看出,高考班整體個人總分和因子分均高于就業班,說明高考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就業班差。這與高考班學生學習壓力大,就業班學生學習壓力小有關。這一結果說明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學業成績。當然,也不排除存在命制試卷時,就業班所考知識點比高考班容易的情況。
另外,在咨詢個案中,高考班學生更多傾向于由學業引起的心理困惑,但就業班學生以人際敏感而求助者較多。《量表》顯示就業班敵對傾向較為嚴重的個體多于高考班,這一結論得到了保衛科違紀學生記錄結果的支持。
3. 關于性別的差異。《量表》調查結果顯示,男女均有一定比例的班級整體心理健康狀況好于單一性別的班級。從教務科成績查詢來看,這些班級的整體學業成績較好,從保衛科違紀學生統計表來看,這些班級違紀學生也較少。心理學研究表明,青春期男女生公開正常交往有利于心理健康,有利于個性、思維、情感等方面的互補。所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有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調適對策
1. 要引起社會關注,尤其是家庭和公共媒體。整個社會公共媒體輿論、社區、家庭,要關注和正確引導中職生的發展與定位。《中國青年報》報道:“95%的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72%的家長沒有看過教育學方面的書。”也有心理專家指出:“十個問題孩子后面站著九個問題家長。”社會公共媒體輿論沒有正確的定位,家長不了解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的態度和做法會影響到社區,乃至整個社會輿論導向,同時社會公共媒體輿論導向又影響著家長的態度和做法,形成惡性循環,使得中職教育有政策沒支持,嚴重影響了中職教育的發展。
2. 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要重視。《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和管理,積極組織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幫助解決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但筆者調查發現,許多中職學校沒有專職的心理輔導老師,就算有專職心理輔導老師的學校,心理輔導也是虛設,只有硬件設備,并沒有真正開展實質性的工作。當前,在現實的教育評價機制中,功利主義思想突出,許多中職學校也不得不下大力氣搞應試教育。這種狀態直接影響了中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3. 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定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首先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根據職業特征,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其次,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便正確進行自我調節,正確對待中職學生,融洽師生關系。
4. 培養專職和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并非一些人理解的說服教育或談心,其理論和操作需要專門的培訓和指導,因此,要想使中職學生心理素質真正提高,從而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培養專職和兼職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
5. 學科教育活動、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各科教學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內容,只要備課時加入心理教育的內容,就可以使授課內容深入一層,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門學科的教學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節目標,使教育模式由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心理教育轉化。如程序設計、平面設計、動畫設計等課程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語文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這樣,才能形成整體的心理健康氛圍,從而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6.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專業個體輔導、團體輔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同時,對于有一些不能自己進行心理調適的學生,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進行篩查,由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給予指導,防患于未然。對于一些班級或宿舍等集體,如果存在共性的問題,可以由專業的老師進行團體輔導,以便及時消除學生心理方面的隱患。通過專業的心理輔導,能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從而使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最終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