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兵
【關鍵詞】 語文教學;思維能力;目標;特點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48—01
在初中教育階段,語文這門學科是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其能幫助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對相關課文進行系統性、整體性的思維分析。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突出學生的語文課堂主體性,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根據教學目標,制定思維能力培養計劃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制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標準,以此進行有組織性的教學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目標中的重要內容,所以,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根據語文教學內容與教學標準,制定對學生思維能力起到培養作用的計劃,以此保證順利達成課堂教學目的。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改寫文字、縮寫文字的能力進行系統培養,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需要培養學生提取教材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力轉換信息表達方式的能力。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計劃,引導學生進行模擬情境的創設,并且通過遷移情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刻體會,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體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對課堂進度加以調控,掌控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和反思,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計劃與目標進行合理調整。
比如,在進行《春》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對作者所描寫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這一景象進行想象,引導學生對作者的用詞特點進行思考,看能不能用其他詞語來替換“鉆”字。在設定計劃時,可以為學生多設計幾個交流環節,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與其他同學分享學習經驗,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思維組織能力。在課后,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寫作文的任務,讓學生將自己腦海中“春”的景象描寫出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及遷移能力。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還應該觀察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并且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訓練計劃的調整,以此來促使學生最大化拓展自身思維,全面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目標。
二、根據教學特點,向學生傳授思維方法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思維模式的培養,可以采用聯想、觀察、分類、比較以及聯系等各種方式,讓學生形成基本思維模式,再通過長期的訓練,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切實提升。
1. 采用聯想以及想象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人們因為一種事物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其他事物的一種思維模式即聯想;而想象則是人們根據已有的表象對其進行多次加工以及改變,進行新的形象的創造的過程。通過學生的想象以及聯想能力,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進行想象,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較好的作用。
比如,在為學生講解《背影》這篇文章的時候,課文中有很多句子都是對父親動作的描寫,在學到這一部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相應的場景進行創設,也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對現場情境進行模擬的方式,讓學生能自主對文字信息進行思考,情感體驗更為深刻,對文章內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
2. 通過觀察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觀察是一種語文思維的基礎能力,其能讓學生通過對比觀察或者順序觀察來對文章的主體內容進行觀察。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學作品都是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需要認真觀察才能獲得相關的知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文章來對學生觀察能力進行培養,進而培養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總結能力,幫助學生將觀察與思維進行有效結合,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切實提升自身思維能力。
比如,在進行《秋天》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篇文章與《秋景》(狄金森)中的內容進行比較觀察,讓學生在觀察中對兩位作者所描寫的秋天進行分析,對兩位作者表達的情感進行區別體悟。當學生對兩篇文章的內容進行觀察后,其思維能力會得到有效培養。
總的說來,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以此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目標。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