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本文立足于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通過三個案例,呈現了智慧樹、微信、QQ、網站等網絡平臺與家長的互動,探究互聯網+背景下家園互動呈現出新模式。
【關鍵詞】E時代 ?家園互動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226-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然而,傳統的家園互動已不能滿足幼兒園、家長的互動需求,大致存在“三多三少”的問題,即單向灌輸多、雙向互動少,溝通渠道多、即時效果少,階段互動多,持續互動少。由此導致了家園溝通不暢、互動地位不對等、互動目的不明確、家庭教育指導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等問題,嚴重影響家園互動效果和幼兒全面和諧成長。隨著21世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通過智慧樹、微信、QQ、網站等網絡平臺與家長互動,使互聯網+背景下家園互動呈現出新模式。
(一)我要種一棵搖錢樹
恰逢六一,老師想給孩子們錄一段視頻留念,請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愿望。終于輪到熙熙了。熙熙對著鏡頭,顯得有些局促。老師問:“熙熙,你的六一愿望是什么啊?”熙熙答道:“我想要一棵搖錢樹!”老師一愣,不解地問道:“你為什么想要搖錢樹啊?”熙熙看著老師,認真地說道:“老師,我要種一棵搖錢樹。每天都長滿很多很多的錢。這樣我就可以給我的爸爸媽媽發工資,他們就不用去上班啦!可以天天在家陪著我!”
教育介入:
錄制完視頻,簡單剪輯處理后,老師將視頻文件以孩子名字命名,分別發到孩子父母的個人郵箱里。當天晚上,老師就收到了很多回復。其中,熙熙媽媽在郵箱回復了一封長長的信。通過讀信,老師了解到,熙熙的家境殷實,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中學老師。也正因此,爸爸媽媽忙于工作,經常很晚下班,孩子一般都是老人在帶。
鑒于家長經常忙于工作,沒空陪伴孩子或者消極陪伴孩子,老師借助智慧樹平臺,向家長朋友們發出倡議,每天堅持錄制《我與孩子的十分鐘》主題視頻,發送至智慧樹平臺。利用信息技術督促家長高效陪伴孩子。一個月下來,86%的家庭能堅持每天發視頻,老師也從視頻中選取最具借鑒價值的轉發至班級微信群、QQ群,既鼓勵了家長的陪伴行為,又宣傳了智慧高效陪伴的方式。
(二)我一定要生男孩兒
一次《母與子》教育活動中,老師請孩子們猜想掛圖中媽媽抱的寶寶是男孩還是女孩。大家說法不一,一向內心的妞妞卻勇敢地把手舉起來。“妞妞,你來說一說媽媽抱的會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呢?”妞妞很認真地說道:“老師,我覺得媽媽抱的小妹妹肯定是小男孩兒!”聽到妞妞的回答老師哭笑不得,天真的孩子啊!不曾想,妞妞接著說: “老師,我一定要生男孩兒!”老師問:“為什么?”“因為我沒有爸爸!”一句話,老師只覺得鼻子很酸,眼睛濕潤了。
教育介入:
帶著心疼與惋惜,當天下午孩子離園時,老師與妞妞媽媽做了溝通。妞妞媽媽述說了很多關于婚姻和孩子教育的故事。老師得知,妞妞是一位單親家庭的孩子,自卑脆弱、缺乏信心。經過交流,家園達成一致,要對妞妞要多引導,多鼓勵。老師向妞妞媽媽推薦了幾個單親家庭教養相關的微信公眾號,經常轉發給妞妞媽媽一些相關推送文章,并利用基于智慧樹平臺的幼兒園網上家長學校,引導妞妞媽媽提升育兒理念。妞妞的媽媽不再那么偏執,每月妞妞都能和爸爸媽媽開心地玩一天。聽著妞妞興奮地聊和爸爸媽媽去過的地方,做過的事情,看著妞妞熱情洋溢的笑臉,真是感慨萬千!
案例啟示:
從案例可以看出,E時代背景下與家長進行互動,智慧樹、微信、QQ、網站等網絡平臺的有效運用,提升了家園互動的效率,呈現一片新氣象。
第一,打破時空限制,提高工作效率。案例1呈現了孩子對家長陪伴的渴望,老師發起的《我與孩子十分鐘》主題視頻活動,將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有機結合。案例2互不相識的單親家庭也可通過公眾號互相交流心得和經驗,解決家庭問題。
第二,拓寬溝通渠道,豐富互動內容。案例1利用智慧樹、案例2利用微信及公眾號等傳遞信息,多渠道全方位促進家園互動,形式多樣。并且案例1通過在智慧樹平臺上發放錄像視頻,可以起到互相學習和督促作用;案例2利用微信公眾號推薦文章,擴大了家長獲取信息的途徑,也讓家園互動的內容更豐富。
第三,實現多角色、多方位家園互動。尤其是案例1,老師、幼兒、家長多角色共同參與;案例1、2中既傳遞信息,又進行相互交流,還根據實際需要組織家長在網上家庭學校進行系統學習。
由此,E時代背景下,幼兒園應在原有家園互動模式基礎上,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構建以幼兒園、教師、家長、幼兒為中心,以社區公共服務為半徑的數字化家園互動新體系,打造數字化、智慧型新校園。
參考文獻:
[1]趙欣.課堂教學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的實驗與研究[D].學周刊,2015.
作者簡介:
黃梅,女,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第二實驗幼兒園,二級教師,大學學歷,教育學學士,研究方向為家園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