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妮
摘要:伴隨我國市場經濟穩步發展,各類中小企業逐漸將發展目光轉向國際貿易融資方面,借助國際資金融通使自身資金短缺情況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從當前國際貿易中中小企業融資實際情況看,存在的問題仍較為突出,主要表現為融資困難,需采取有效的改進策略。本次研究將對國際貿易中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做簡單介紹,分析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中小企業融資相關改進策略。
關鍵詞:國際貿易 中小企業 融資問題 解決策略
國際貿易融資是近年來中小企發展中采取的重要方式,對緩解資金困難現狀可發揮重要作用。盡管大多中小企業對國際貿易融資給予高度重視,但受多方面因素包括政府、銀行以及企業自身等影響,融資中仍會出現較多困難,極大程度上制約貿易融資目標實現,如何解決該問題成為中小企業當下關注的內容。因此,本文對國際貿易中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相關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貿易中中小企業融資現狀介紹
中小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底,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全國企業總數中中小企業占比達到97.5%,且營業收入保持72.2萬億元。且有研究報道中指出,國內62%發明專利、50%以上稅收以及80%以上城鎮就業均是中小企業創造實現,對于擴大就業、技術進步與促進經濟增長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中小企業發展中強調從國際貿易角度出發,在融資額度表現出逐漸上升趨勢。從這種融資實際情況看,主要表現為民間借貸相對普遍、銀行貸款難以及扶持政策未被充分利用等。由此可見,雖然在融資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面臨的問題也較多,這些將成為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需考慮的主要問題[1]。
二、國際貿易中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分析
(一)銀行支持力度不足
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中,很大程度需依托銀行的支持,然而從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實際看,在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方面有較高的利率,整個貸款流程相對復雜,甚至要求進行擔保資產抵押評估費用支付,極大程度上增加融資成本,為國際貿易融資帶來較大難題。同時,對于國際貿易融資,銀行在貸款審批時間上較長,許多企業為解決資金短缺難題,迫不得已利用民間集資方式實現融資,這種融資方式一般帶有明顯的高利貸特點,為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帶來極大的風險。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中小企業自身也有一定關系,如中小企業賬目報表不準、盈利不穩定、資金設備規模小以及資信評估缺失,另外,銀行機構目前在風險調控方面處于缺失狀態,并未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預測,更無從談及采取有效的風險調控措施[2]。
(二)融資結構不合理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其原因很大程度歸結于融資結構不合理。從大多研究中可發現,目前融資方式可細化為直接與間接融資,考慮銀行貸款可加速融資進程,所以大部分中小企業對銀行貸款更加青睞,而銀行方面對中小企業融資也保持較高的意愿,但可發現最終融資方式結構與企業供需并不相符,致使中小企業融資目標難以實現。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原因歸結于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融資困難。
(三)法律環境不完善
與國內貿易不同,國際貿易活動中需考慮不同國家的相關法律條例。部分企業在毛利中,很容易以本國法律為依據開展交易活動,不遵守國際慣例,致使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前進困難。從我國現有的法律環境看,表現為法律缺失,許多如擔保、信托、票據等并未在法律規定內容中進行明確,權責劃分模糊。這些問題的存在,均可發硬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方面的立法并不完善[3]。
(四)缺乏專業人才
國際貿易融資在我國中小企業中起步較晚,也因如此在高素質從業人員上處于缺失狀態。從大多企業人員團隊看,以內銷轉變較為常見,很難與高級管理人員、高素質外銷人員專業能力相比,且在貿易融資、銀行貸款相關知識上了解較少。這種人才專業能力較低情況,是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問題。
三、國際貿易中中小企業融資相關改進策略
針對當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可考慮從企業、銀行、政府等角度采取有效的融資改進策略。這樣才能使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解決,推進中小企業國際貿易活動順利開展。
(一)企業角度
針對當前國際貿易中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首先要求從企業自身著手,具體實踐策略包括:第一,經營管理素質加強。中小企業應在經營管理制度上不斷完善,注意財務信息透明化,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并注意在風險管控能力上提升,有效預防并規避風險。同時,注意員工綜合素養提升,適時開展培訓活動,保證人員素質強化。第二,在信用意識、融資能力上增強。中小企業需對信用等級給予高度重視,通過企業制度、財務報表與企業資本相關管理,使信用等級提升[4]。
(二)銀行角度
中小企業貿易融資難,需從銀行角度出發采取有效的完善策略。首先,應在融資產品創新步伐上加快,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在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上并不足,觀念相對滯后,要求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上不斷更新,立足于企業需求,在融資產品上不斷開發,實現國際貿易融資服務增值。其次,需在風險防范體系上完善。銀行在審核中小企業中,應對企業相關信息充分了解,如還款來源,并在抵押物品種類上拓寬,從多個方向控制可能出現的風險,或考慮采取審貸分離形式。另外,也需對融資企業模塊進行整合,通過融資分類整理,更有助于成本規劃、融資業務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再次,中小企業信息評估體系構建。銀行應在中小企業評級標準、信用評估制度上完善,對風險紅線嚴格控,從企業授信額度、企業資信以及企業信息等多個角度把控,實現風險管控目標。最后,銀行工作人員應在業務素質上提高,可通過在教育模式,使員工在融資、結算業務處理方面做到游刃有余[5]。
(三)政府角度
國際貿易中中小企業融資很大程度需依賴政府實現,這就要求從政府角度出發采取有效的改進策略。具體實踐內容包括:第一,中小企業資本運作平臺創建。政府在利用政策推動企業發展的同時,還需構建資本運作平臺,融入金融產品、保險與信貸等內容,使中小企業在競爭優勢上提高。第二,信用擔保體系完善。如融資信用評價體系構建,保證企業對信用等級提升給予足夠重視,或考慮進行中小企業保證體系構建,以此使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相關體系進一步完善。第三,相關法律規定完善,立法部門應結合貿易融資實際情況,在法律規定內容上逐步完善,使國際貿易融資雙方在權責上具體界定,且注意法律內容應切合國際慣例,使風險發生控制到最低程度[6]。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解決是其當前參與國際貿易活動的關鍵。中小企業發展中紅,應正確認識當前國際貿易中融資現狀,立足于當前融資困難表現,從企業、銀行、政府等角度采取有效的融資改進策略。這樣才能使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解決,推進中小企業國際貿易活動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劉偉,焦藝歌.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難問題分析及解決路徑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8,37(03):70-73.
[2]馬凱旋,劉勇瑋,趙苗苗,趙鑫娜.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探討[J].現代商業,2016(35):42-43.
[3]杜盟.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探討[J].財會通訊,2016(23):19-20.
[4]于佳永.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難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6(10):43.
[5]林志鵬.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5(02):10.
[6]鄭海濤.從國際貿易的角度看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J].現代商業,2011(29):112-113.
(作者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