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傳說
“2.5天小長假”真的要來了?繼年初河北省提出探索實施周五下午加周末休息以后,又有一省份將其寫進了政府文件。7月1日,江蘇省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實施意見》,在“政策支持”中,明確提出在有條件的地區實施“2.5天小長假”。至此,全國已有河北、江西、甘肅、安徽、廣東等10多個省份出臺相關意見。
從實施效果來看,“2.5天小長假”也許只是看起來很美的傳說。在出臺了意見的城市中,“2.5天小長假”皆有不同程度的限定詞,比如“有條件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等。這說明,這項鼓勵性政策惠及的群體和人數有限,這就讓人擔心,是否會異化為少數群體的“專屬福利”?是否會帶來“不公平”的異議?
現階段,在國家明文規定保障休假權利的前提下,仍有一些地方連雙休日都落實不了。部分基層單位、企業“白加黑”“5+1”是常態,特別是某些互聯網公司,盛行“996”“7×24”等加班文化,殘酷淘汰“不能拼”的人,把員工搞得身心疲憊。
由此可見,在“2.5天小長假”實施前,應先把雙休日全面落實下去。也只有在保障雙休日的前提下,勞動者才會相信,隨著法律越來越健全,未來自己也有享受“2.5天小長假”的機會。
先植“規”再植發
“第一批90后已經禿頂了”。相關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植發行業的營業額已達到92億元人民幣。然而,媒體調查發現,龐大的植發市場背后,是各種治療及培訓機構的違規非法掘金路:一家培訓機構并非醫生的“老師”,帶著四五個同樣沒有醫師資格的“學員”,直接在人頭頂上操刀“實踐教學”。
植發手術涉及很多方面,比如麻藥的配比、手術室的消毒、取發的鉆頭是否合格等。如果麻藥和消毒不過關,有可能導致患者嘔吐、暈厥甚至死亡。所以,那些不具有專業背景的“老師”帶著同樣沒有醫師資格的學員直接“實踐操作”,簡直是拿消費者的生命當兒戲。
必須承認,植發行業確實具有相對的特殊性。作為一個快速壯大的新生市場,行業標準、技術規范在一定階段走在了市場發展的后面。無論是基于整個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還是基于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植發行業都需要“植入”新的秩序。當90后打響“發際線保衛戰”,植發行業也需要一場監管保衛戰和直面雜蕪的自救行動。
不可原諒的“原諒寶”
最近,一個名為“原諒寶APP”的微信公眾號悄悄上線,自我介紹稱“只需一張圖、一段音頻幫您全網檢測是否被人偷拍,并提供相應的數據擦除服務”。關注之后還會看到,“本產品使用人工智能人臉識別、聲紋識別,大數據采集與清洗,人臉反向搜索技術……”總之看起來很高大上。
但是,其“司馬昭之心”是不準備隱藏的,比如交互頁面中“接盤報告”“原諒指數”“老實人保護計劃”等措辭就暴露了猥瑣的本質。簡單解釋一下,“原諒指數”越高,說明一個人的經歷越單純。先別急著對這個產品進行道德批判,“物化女性”“侵犯隱私”這些帽子當然都適合它,但不急,它還沒到那么高級的地步。
有人對它進行了一個簡單的測試,發現“原諒指數”完全沒什么依據可言,就是一個掛羊頭賣狗肉、嘩眾取寵的賬號,根本就沒什么核心數據和技術。更加無厘頭的是,這個公眾號的主體是一家6月份才注冊的百貨商店個體工商戶——真是小小的身體,大大的野心。
“原諒寶”鬧劇帶來的真正問題,不是男女之間“你好我壞”“你強我弱”之類的無謂爭執,而是在大數據時代,如何防止有人打著高科技的幌子去行騙,又如何提醒一些人別動不動就上繳“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