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
采訪筆記
“其實,我當初只是想沖一下自己的業績,可沒想到我這個同學越陷越深,最后還是我良心發現,制止了她。”電話里,周光宇的情緒有些復雜——他忽悠一位同學炒黃金,但又不忍心同學被騙得太多,主動告訴對方內幕。結果,這同學把真相發到了同學群里控訴,搞得他形象盡毀,徹底被踢出了同學圈。
現在都流行同學聚會,可在我看來, 只有三種人愿意參加。一種是混得順風順水,自以為比所有同學都更成功;另一種是混得非常不好,參加聚會,無非是想憑著臉熟,和那些成功的同學套上關系,撈點兒好處;還有一種是裝作成功,要在同學面前收獲虛榮。
我呢,就是后一種。
大學畢業后,我沒從事自己的文科專業,而是一心在金融領域打拼。偏趕上這幾年金融行業形勢不好,股票市場持續低迷,網上借貸的P2P平臺一個接一個倒閉,銀行理財政策變化,不再承諾保本……總之吧,我在金融的每個細分領域里跳來跳去,都混得不理想,總是在失敗和從頭再來兩點間往返。直到有一天,接到大學同學聚會的邀請,才驀然驚覺——畢業已經5年,我仍一事無成,一貧如洗。
心情低落加入同學聚會的微信群,發現在群里聊得活躍的,全是“成功人士”,男同學有的已做了部門經理,有的生意發達已經擁有了上千平方米的店鋪,還有的在跨國公司里干得風生水起,他們在群里聊天時高聲大氣、扔山撇海,一副睥睨群雄的氣勢。
女同學中聊天活躍的多數是嫁得好,有的嫁了公司高管,有的成了老板娘,有的已經被“男朋友”寵著養著。在群里聊天,雖是圍繞聚會話題,但言來語往,總要或明或暗地顯示一下自己如今的生活檔次,發發在高端場所購物的照片,曬曬自己的包包名表,話里有話地恭維幾句昔日的閨蜜,然后再婉轉慨嘆自己如今雖然有錢但也心存許多遺憾。
在這樣的群里,我本來一言不敢參與。但總有好事的同學,要求每人都講一下自己近況。輪到我說時,一股虛榮和自卑直沖大腦,我脫口說:“我現在開了一家投資公司,做黃金現貨交易,規模……不算大,資產也就八九千萬吧。”
我一說完,群里就沉寂了。先是有人不信,問:“賺這么多錢?真猛,什么路子啊。”
我也只好編下去,好在我的這些同學都是文科專業,并不懂金融。我把這幾年在金融領域學的那些術語隨便甩出幾個,立刻將他們鎮住。又將自己身邊曾有的幾個金融創業成功的案例,稍加刪減變成自己創業的故事,更讓他們深信不疑。剎那間,我成了同學群的焦點,大家都熱衷講我在上學時的各種軼事,仿佛要幫我寫回憶錄。
同學聚會當天,我從深圳坐飛機到杭州,本地的同學專門開車來接我,40多人的聚會,我和另外幾名真正混得成功的同學都被當成明星一樣對待。所幸我準備得充分,將“金融業青年才俊”的形象表演得深入人心。
聚會后,不僅是微信群,幾乎所有同學都主動加了我的微信,更有一位女同學和我聯絡格外密切,她雖有一個非常有錢的“男朋友”,但一直想學習理財,將“男朋友”給她的錢變得更多。所以散場后,她幾乎每天都會發微信和我聊一陣,想從我身上找到理財捷徑。
說真心話,我并不想忽悠同學的錢,但架不住對方幾次主動要求。另一方面,自從我入職這家黃金現貨交易公司后,客戶的數量始終不理想,已連續兩個月沒完成規定的交易量和資金總量。經理找我談過,這個月如果再拉不來資金量、交易量大的客戶,我就可以去找別的工作了。
我已經開發不出新客戶,眼前的潛在客戶只有這女同學一個了。于是,我只好按照編造的“黃金現貨投資公司總經理”身份,“不耐煩”地對女同學說:“像我這種身份,只給資產上千萬的客戶做指導,但大家既然是同學,你可以少投一點兒,在我們公司的交易平臺上開個賬戶,投個五六十萬,我就把你拉到高端客戶服務群里,讓你跟著賺點兒錢。”
女同學千恩萬謝,很快就通過互聯網在我們公司開了賬戶,并在賬戶內放了50萬元資金。我則拉她進了“鉆石VIP交易指導群”。
女同學進了這個群之后果然大開眼界——群里40多名投資者,賬戶資產都是超過千萬,通過他們不斷曬出的交易截圖表明,是按照我的指導,他們采用高杠桿、高頻率交易手段,在黃金現貨交易上獲利豐厚。
看到這些,女同學激動萬分,不斷微信我,讓我指導她操作,我也沒客氣,直接指揮她進行高頻交易,在一天之內買了賣,賣了賣,來回交易20多次,僅一天時間她就虧了5%。
怎么還虧了?女同學疑惑。我解釋說:你資金量太少,限制了操作手法,你看群里那些賺錢的,每一筆下單都上百萬,發現問題還有好幾百萬可供補倉,你這50萬元太少了。
“我可以增加錢。”女同學看到群里曬的交易記錄確實如此,而且都賺到了錢,她被刺激得紅了眼,毫不猶豫又補進來150萬元,跟我說,這是她手頭所有現金了。讓我好好指導她。
我是盡心盡力指導,怎奈我水平太差,帶著她又交易了兩天,靠著頻繁買賣創造出來的交易量,我在交易費上的提成賺了三四萬元,可她的賬戶又虧了8%。
怎么還是不賺錢?這次,還沒等我編理由,她自己說了:“一定是因為資金量不夠,沒法實現合理的倉位配置,你等著,我再去籌一筆錢。”
我傻了。原本,就是覺得她是有錢人,稍微忽悠一下,我賺點兒手續費就行,可她如此拼命,一旦傾家蕩產地投入,最終賠了,我可就真是害人了。而此時,她已經被我忽悠得失去理智,幾天后,直接在賬戶內追加了1000萬元資金。
“這是我男朋友的,他正準備和自己老婆離婚,把錢轉移到我這存著。我先拿過來用一陣,賺了錢給他拿回去。”在微信語音里,女同學的聲音帶著一種莫名的興奮,仿佛她正在投資一項穩賺不賠的生意。
直到這一刻,我覺得有點兒玩大了。反復勸她冷靜,但毫無用處。我想了一夜,說到底,她畢竟是我同學,不能真的騙她到萬劫不復。第二天,我直接和她攤牌,告訴她我并不是什么總經理,只是一個小業務員,根本沒能力幫她炒黃金賺錢,我自己都賠得一塌糊涂。
“不會啊,你帶的這個群里,幾十人,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曬交易記錄截圖,有的一天就賺10%,不都是你指導的嗎?”女同學不相信我的實話,反而懷疑我不想帶她發財。
事到如今,我只能跟她全盤托出——這個群其實只有女同學一個人是真實客戶,其他的人,都是我注冊的假微信。我每天坐在電腦前,同時操縱幾十個微信號,編造他們之間互相對話,用做圖軟件制作各種交易記錄在群里發,制造賺錢的假象。其實,一切都是為了給她一個人看,讓她相信。
說到這的時候,微信已經發不出去了,女同學將我拽到了黑名單。而且第二天,我被從同學聚會的群里踢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