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摘 要]統編語文教材的課文分為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兩種類型。目前,在教學中,教師不知道怎么定位略讀課文,導致略讀課文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價值。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應在“略而不簡,重在精教”下功夫,以幫助學生習得閱讀的基本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略讀課文;教學定位;精教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22-0022-02
統編語文教材設置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兩種不同類型的課文。這兩種類型的課文有各自不同的閱讀目標與任務,同時它們又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共同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發揮重要作用。目前,不少教師對略讀課文教什么、怎么教有著很大的困惑。這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地去探究、實踐,找到略讀課文教學的最佳路徑。
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在精讀課文中獲得方法,在略讀課文中形成能力。目前,有的教師認為,略讀課文不需要教,學生借助閱讀提示,自己閱讀并回答問題就可以了;有的教師認為,略讀課文有許多精華部分,如果不教學生就不甚明了,就不能體現出略讀課文的教學價值。那略讀課文到底需不需要教?教到什么程度呢?筆者認為,“略而不簡”應作為略讀課文教學的主要原則。
一篇略讀課文,短的幾百字,長的則上千字。在短短的一節課中,教學內容如何取舍?教學目標如何達成?教學依據何在? “略而不簡”是略讀課文教學的主要原則。
(一)依據學段目標而定
不同年段對略讀課文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語文要素的落實也存在差異。因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年段目標,確定哪些內容需要淺教、哪些內容需要精教。如,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聽聽,秋的聲音》一文,該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這一課的閱讀提示是:“有感情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然后和同學交流:你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基于單元和課文特點,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先自由讀課文,運用學過的方法去理解文中難懂的詞語;然后,再讓學生邊讀邊想象,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這樣教學,目標具體,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依據文本語文要素而定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預測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這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學習預測的基本方法;嘗試續編故事”。在這個單元中,《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的旁批已經為學生搭建了必要的預測支架。這為學生預測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因此,對單元中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要以語文要素為憑借,讓學生運用學過的預測策略進行閱讀。這樣的目標,略而不簡,有助于學生預測能力的提升。
(三)依據學生學習起點而定
學習起點是指學生已經具備的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教材,更要關注學生的起點,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
如,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的《昆蟲備忘錄》一文,是一篇略課文。在題目下,它的閱讀提示是:“蜻蜓、瓢蟲、螞蚱……這些昆蟲你了解嗎?它們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默讀課文,說說你最感興趣的內容。課外,再用喜歡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說明的圖片,試著做一份自己的昆蟲備忘錄。”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備教材,而且還要備學生。教師可調查學生對昆蟲的了解情況,知道學生對備忘錄的理解情況,了解學生平時愛用哪種形式進行備忘。只有這樣準確地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才能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對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之間的關系,葉圣陶先生曾這樣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笨梢姡宰x課文不是不需要教,而是需要特別的教、有的放矢的教,也就是說要精教。
(一)重干輕蔓,精在重點
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精教首先體現在教學重點的確定上。教師要根據文本內容,確立好重點內容。這樣,才能突破重難點,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如,教學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不懂就要問》一課,閱讀目標是:“一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和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二是學習孫中山不懂就問的精神;三是積累文中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睆慕虒W目標來看,學習的重難點是了解不懂就問的價值,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以這一點為精教的內容,引領學生以點帶面地進行學習。首先,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問學生:“在平時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你會怎么辦?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你是如何處理的?”讓學生發表各自的看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問學生:“從孫中山為了求得學問寧愿挨打的經歷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如此教學,抓住了略讀課文教學的重點,使學生對文本所表達的思想主旨認識更加深刻。
教例中,教師以“為什么不懂就要問”這個問題為主線,引領學生默讀思考并結合自身實際談看法。這樣教學,抓住了教學的主干,有效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二)重導輕教,精在點撥
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放手,給學生自讀自悟的機會。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再給予必要的點撥引導,以幫助學生走出重重迷霧,獲得對文本內容的真正感知。
如,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的《手術臺就是陣地》一文,環境描寫能很好地突出當時形勢的險峻。但是,學生很難理解、感受到這一點。在教學4~5自然段時,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不少學生指出:“救人固然重要,可是也不能不要自己的生命啊。你看,敵機不斷地頭頂上盤旋,陣地上很不安全,白求恩還是沒有離開,堅持救治傷員,真是無法理解。”面對學生的困惑,教師這樣引導:“作為一名醫生,他的職責是什么?如果白求恩大夫離開了,這些傷員會怎樣?白求恩沒有離開,而是選擇了與傷員們共同面對,從這你讀懂了什么?”這樣,在教師的點撥引領下,學生對白求恩大夫的國際共產主義精神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深化了閱讀教學的效果。
可見,略讀課文的教學,需要的是有的放矢的教、適時的導。只有在學生疑難處或者文本含義深刻處精教,才能導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三)重讀輕寫,精在拓展
略讀課文的定位是拓展、積累、運用。因此,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要以本組文章特點為憑借,拓展相關或者類似的文章,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運用中得到提升。
如,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一文,主要介紹了《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年代、內容等方面,使學生認識到它的藝術價值,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文化。在教學時,應在學生正確解讀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拓展閱讀相關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到祖國文物的價值,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文化。如此教學,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了學生知識,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品質。
可見,略讀課文的教學,學會一篇并不是終結,而是要鼓勵學生由一篇學會一類,使學生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綜上所述,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只有明確它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充分認識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的關系,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讓看似簡單的略讀課文教學演繹出一個個精彩的瞬間。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