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友愛
[摘 要]現實習作教學中,教師抱著教科書“照本宣科”,導致學生視習作為“攔路虎”,無奈之下運用作文書“東拼西湊”。師生雙方視習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提出從班級故事入口,運用觀察方法,從而使習作更精彩。
[關鍵詞]班級故事;觀察;習作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22-0089-02
習作教學是語文老師的“軟肋”。教師除了完成每單元一次的作文教學任務,每周兩節的作文課之外,很少讓學生到課外生活中觀察、練筆。學生對于發生在校園里人、事、景、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可以依托班級當中發生的小事件進行習作觀察指導,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觀察,教他們用心去體驗、去感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故事描述:《一次不同尋常的遲到》
周三早自習學習委員遲到了。為了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學習委員到班之后,我故意讓她在門口站了三分鐘左右,讓學生靜靜地觀察著學習委員。與此同時,我悄悄打開了手機的攝像功能。
隨后,我馬上讓學生動手寫下自己剛才觀察到的情景。五分鐘后,當場交流觀察所得。
觀察記錄:早自習都過去兩分鐘了,任思赟卻還沒有來教室,我們都不知道該做些什么。老師一直站在前面看著我們。我正在納悶了。突然,門口傳來一聲報告:原來是任思赟來了。她背著大書包,在門口看著我們,我想她一定很想進來。
從學生習作中發現由于小學生注意力的分配不均衡、觀察水平有限,學生對學習委員一系列的表情、動作、言語沒有觀察到位。
快速寫生是美術專用語,指用簡練的線條在短時間內扼要地畫出人和物體的動態或靜態形象。習作教學中引入快速寫生觀察法是引導學生在班級故事發生之時,學會用自己獨特的眼光有目標、有順序地觀察事件,并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簡單扼要地記錄下來。
為了使學生學會運用快速寫生觀察法進行有效、合理的觀察,我把剛才偷拍的視頻進行了展示,并讓學生在反復觀看中,通過“暫停—交流—分享”的方法進行再次觀察。
梳理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把二次觀察重新書寫。
觀察記錄:早自習都過去兩分鐘了,卻遲遲沒有人上來帶讀英語。任思赟還沒有來教室,我不禁納悶了:任思赟今天是怎么了?突然,門口傳來一聲報告:原來是任思赟來了。她背著大書包,一張小臉漲得通紅,嘴巴一張一合的,不停地大聲喘著粗氣。在門口看著我們,當她看到老師已經站在教室時了,一下子呆住了:兩只手不停地在握拳頭,一會松開,一會又握緊,而她的兩只腳也像在洗澡似的,不停地搓來搓去。我猜她此刻心里一定很害怕。如果是我,在這樣的場合被全班同學、老師關注,我也一定會嚇得不知道說些什么。這多倒霉啊!
“二次觀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趨向目標性、針對性。觀察中,學生明確了觀察的對象——遲到的學生;觀察的內容更細致——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觀察的順序從臉面表情到肢體動作。
當學生把這些觀察所得用語言進行細致的表達的時候,學生的習作有了顯著的提高,提高的原因不在于學會了習作表達的技巧,而在于學生學會了在進行的事件當中,用一定的順序來觀察對象。而這次普通的遲到事件也因為學生的觀察,成了一次不同尋常的遲到。
故事描述:《感人的小凳子》
語文課到了,教室的黑板還沒有擦。值日生上講臺補擦黑板。由于前一位老師板書高,值日生無法夠到黑板。當全班同學在嘲笑時,一位經常跟她吵架的男生把凳子拿上去給了女生使用。
我就這件事與學生進行了敘述聊天,從值日生的動作、表情、心理猜測、男生的目的各個角度進行交流,并要求學生當場習作。
習作賞析:……然后值日生上去了,麻煩事來了。只見她踮著腳,把手往上舉,盡力往上拉,但還是夠不著。往上跳,結果還是夠不到,下面的同學看到這場景都哄堂大笑起來。我看著她的背影,很擔心她會不會扭到腳,心里有種不好的預感。這時,突然一個 身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跑上了講臺,拿了一條凳子輕輕地遞給了值日生,我定睛一看,原來是胡凌浩,此時他已轉身回到了位置。這一刻我都快哭了,我想起了英雄救美這詞。現在樓葉楠有了這條充滿愛,充滿助人為樂的救命凳,很快就能夠著了。黑板很快擦完了,這件小事卻讓我感受到了一份愛,這是一份充滿朋友互相幫助關心的愛。因為胡凌浩和樓葉楠這兩位同學讓我有了新的思考,每個人都應該伸出援助的小手,幫助每個需要幫助的人,這真是一場出人意料,讓人感動的值日活動。
一次尋常的擦黑板事件,本來在學生的眼中是不屑一顧的事情。因為教師與學生進行了敘述聊天,使學生對這件事情有了更深入的觀察。
敘述聊天觀察法就是指在與學生的對話交流中,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進行溝通與交流,力求在溝通與交流中,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把事情的發生細節弄明白,在學生之間的相互補充中,把每個學生的觀察所得進行總結與交流,并用文字的方式進行記錄。
在敘述聊天中,學生觀察到值日生的動作、神態,并進行了心理的推測;同時,由于教師還與學生一同討論了事件背后更深的思考,學生還觀察到了自己在這件事情中的思考,關注了人物的內心獨白。
教師要在班級故事發生之時,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在溝通交流中,把觀察的方法、事件的深層意義與學生一同探討。在訓練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捕捉信息的敏感力。
故事描述:《幻燈機表演》
語文課正用投影儀講作業。為了方便,就使用了“凍結”鍵將畫面進行了定格。不曾想,教師的指頭也被定格在了畫面上。眼尖的學生議論了:那黑乎乎的是什么呀?
本想跟學生解釋一下,或者就把凍結的圖案解除,重新再凍結。但轉念一想,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班級故事的觀察點嗎?于是,教師開始表演,讓學生開展觀察。
模特走秀觀察法是音樂表演術語,這里指班級故事發生時,學生以欣賞表演的眼光觀察發生的事情,而當事人則是以模特走秀表演的方式有意或無意地展示自己的行為,成為學生觀察的對象。
我當即用“魔術”的方法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個“黑點”是如何形成的,并讓學生把觀察所得用詩歌的形式寫下來。
幻燈機的魔力
小小的幻燈機/具有神奇的魔力/你瞧/它黑一下,亮一下/ 神奇的蠶豆/長出來啦!
小小開關
小小開關/ 它在幻燈機上/ 來當指揮家/變出不同的圖像/小小開關/雖小作用大
變魔術
1、2、3、變!/啊?/圖像怎么不見啦!/1、2、3、變!/圖像回來啦!/怎么變的呢?/好神奇啊!/噢!/原來魔術師就是老師。
從上述學生的詩歌中不難發現,學生的觀察角度廣,思維活躍,形式豐富。
而這些都是因為在班級故事發生之時,學生運用了模特走秀觀察法,以一種不同于快速寫生的實際觀察,敘述聊天的內心挖掘,而在于用詩意的眼光看待發生的一切的觀察法,將班級故事轉化為一場精彩的演出。
以上所描述的班級故事其實在學生的生活當中,經常會發生。而教師需要在一次次的偶然事件中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習作。反復這樣的操作訓練后,學生知道習作素材根本不需要瞎編亂造,只要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仔細觀察,如實記錄就可以了。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