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摘 ? ?要: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板書作為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技能,作用與功能發揮受限。本文通過明確板書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的特殊功能,闡釋板書在樹立教師權威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促進中學地理教師提高板書技能等進一步發揮板書功能的建議,認為板書在地理課堂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鍵詞: 多媒體 ? ?中學地理課堂教學 ? ?板書功能
板書通常是對黑板和粉筆書寫的簡稱,它是教師上課時在黑板上書寫的文字、符號以傳遞教學信息的一種語言活動方式,又稱為教學的書面語言,是教學內容的精華所在。板書是中學地理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教師授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板書對于地理課堂教學十分必要。
一、板書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的獨特作用
(一)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思維發展是個體認知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個體在中學時期的思維特點是,抽象邏輯思維逐步占優勢,具有形式化的特征,即中學生能時常有意或無意地運用邏輯規律解決問題。地理教學不能脫離中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培養和發展。所以,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至關重要。然而在日常地理課堂中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不足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培養難以得到應有的重視。與此同時,板書——作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被忽視。
中學地理知識中包含許多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它們大都是相互聯系的,并且內容往往比較細致、零碎。如果不對此進行系統地梳理,這些知識對于學生而言無論是記憶還是理解都具有一定的難度。板書在梳理地理概念及構建知識結構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其中圖表和圖解式更為突出。例如,在教學“黃土高原地理環境的演變過程”時,為了表現相關知識點的聯系,板書可設計為如圖1所示。
這樣的板書設計清晰而簡潔,富有條理性,有利于學生記憶和理解。
(二)突出重點,強化記憶。
在江蘇省高考中,中學地理的地位在各科中相對較低,缺少供地理使用的課余時間。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把握并掌握重點。板書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書面語言,一方面地理板書的文字具有高度概括性,內容簡明扼要,配上適當的幾何圖形、符號和色彩,比單一的文字排列要豐富和直觀,一節課下來,重點內容自然而然地呈現在黑板上。另一方面,相比較多媒體內容容量大、停留時間短的特點而言,教師在課堂上邊講邊寫邊畫,學生會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因為學生在聽和看的同時,還要動手把重點記下來甚至畫下來,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共同作用。如此情境要比僅靠聽和看更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記憶。例如,同樣是講“大氣的受熱過程”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把整個大氣的受熱過程劃分為三個部分,通過提煉濃縮概括為“太陽照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這三句話十五個字。掌握了這三句話十五個字代表的具體含義,其實就掌握了“大氣的受熱過程”的全過程,再結合教師邊畫邊講大氣受熱過程的示意圖,很容易達到強化學生記憶的效果。
(三)樹立地理老師在學生心中的權威。
地理這門學科的一大特點是離不開各式各樣的地圖。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門語言”,地圖的繪畫和描繪是中學地理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隨著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逐漸喪失這項基本技能,完全依賴多媒體的呈現,導致地理教師從某種意義上說就像“電影放映員”,沒有表現出自己獨有的教師技能,也就失去地理這門學科具有的獨特性。因此,當地理教師在板書中畫上一幅必要的簡略地圖,或者畫上一些幾何圖形及其他符號以表現某種地理事物的簡筆畫,甚至信手拈來地畫出幾個規范的圓形時,很容易激發學生對于地理教師的敬仰之情,這種情感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催生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動力。例如,在教學“中國主要的山脈分布”時,教師可以先畫出大概的中國輪廓圖,然后講到哪個山脈就在相應的位置畫出該山脈。像畫出中國輪廓這種難度較大的版圖,對于學生的視覺和情感的沖擊力無疑是巨大的。
二、中學地理教師提高板書技能的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板書教學觀念,提高板書技能。
盡管多媒體有一定的優勢及合理性,但是在課堂教學上不能“顧此失彼”,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即合理利用板書。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應有意識地選擇板書,不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教學,也不能使二者對立,要努力做到多媒體與板書的有效結合。地理教師要通過日常有意識地練習書寫和版畫,從而盡可能使板書科學、生動、嚴謹。
(二)設置合理的板書布局,把握課堂重點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板書的布局是否合理、主次是否分明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清晰地把握課堂的重難點。板書分為正板書和副板書,正板書能夠呈現出課堂的重難點、脈絡結構,對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一般放在黑板的中心位置。正板書是由教師在備課階段通過了解教材及課程標準、把握教學重點后精心設計,以使板書結構清晰、重點突出;副板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需要對正板書進行補充說明,相對于正板書而言較隨意,主要是較零碎的知識點或者描繪地理事物的簡筆畫,通常位于黑板的兩側。現代課堂講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適當“留白”,留給學生適當的空間進行板書。例如在講到水循環時,可以把做出示意圖的機會留給學生,然后在學生作圖的基礎上進行檢查、修改,這樣在檢驗學生學習程度的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設計合適的板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板書的內容體現著教師的教學目標,更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所以板書內容設計得得當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板書作為教師在課堂上的書面語言,首先要突出重點,層次分明。一堂課的內容有很多,不可能讓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板書的詳略得當充分利用學生有限的有意注意。這就意味著教師在備課階段要對教材和課標了然于心,這樣在進行教學和板書時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要簡明扼要,力求用最少的字表達完整的意思。例如在講到洋流分布規律時,總結規律時的板書設計見圖2。
這樣既節省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又便于學生記憶;最后,板書要注意語言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在對地理知識進行總結概括時要完整、嚴謹地表達,而不能以偏概全,僅僅為了概括而概括。同時板書時要避免錯別字,不僅會給學生做出錯誤的示范,更會改變其代表的地理意義。比如講到“太陽活動對地球產生的影響時,往往發生磁暴、極光現象”,其中“磁暴”的“暴”很容易寫成“爆”,這個字的改變使該地理意義發生變化,成為錯誤的表達。
(四)追求美觀的板書設計,增強板書藝術性。
美觀、直觀的板書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板書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圖文并茂、色彩鮮明兩個方面。地理學科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圖,所以地理教師在進行板書設計時,一方面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配上有關地理事物或現象形成過程的簡筆畫,比如地球自轉、熱力環流等部分,另一方面可以用多種顏色的粉筆對圖中不同的要素分別展現,更容易向學生解釋清楚。比如在解釋熱力環流形成原理時,用白色粉筆畫出已知條件,用紅色粉筆畫出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的箭頭,用藍色粉筆畫出在空氣遇冷收縮下沉的箭頭;在畫等壓線時可以用區別于以上顏色的黃色粉筆畫出地面冷熱不均時的氣壓狀況。示意圖如圖3所示。
總之在多媒體教學方式發展的同時,板書不應該被忽視和丟棄。相反,更要不斷地提高板書技能,使之與多媒體相得益彰,以便更加直觀、有效地將地理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受地理事物,理解地理原理,進而實現地理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陳瑩瑩.思維地圖在初中地理板書設計中的應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09):70-73.
[2]項陽.淺析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板書的作用與應用[J].才智,2015(36):111.
[3]徐健.地理教學中的板書設計研究[J].地理教學,2012(04):24-27.
[4]胡良民,袁書琪,關偉.地理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