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
摘 ? ?要: 本文以微課在大學體育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為例,從有意義學習理論的角度闡述微課對于大學體育專業學生的新知識同化、知識情境的構建和知識的遷移都有積極意義。微課能夠推動課程資源的整合,對教師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以往的高等教育教學方式。
關鍵詞: 微課 ? ?有意義學習理論 ? ?大學體育英語教學
1.微課的定義及發展
1.1微課的定義
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網絡視頻課程”的簡稱,以微型網絡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重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且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視頻課程資源。
1.2微課的發展
在國外,微課程的雛形最早是由美國Le Roy A. McGrew教授提出來的,時間規定為60秒。現今的微課程概念是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圣湖安學院David Penrose 提出的。他提出建設微課程的五個步驟:(1)羅列教學核心概念;(2)寫15秒—30秒的介紹總結,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3)錄制長1分鐘—3分鐘視頻;(4)設計引導學生閱讀或探索課程知識的課后任務;(5)將教學視頻與課程任務上傳到課程管理系統(1)。
國內對微課的權威定義取自于2013年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文件,即: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時長5分鐘—8分鐘(2)。當前高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仍舊停留在講授法、課堂任務法及討論法等層面。雖然各層次教育教學機構常舉辦各種各樣的微課教學比賽活動,廣大教師參與的積極性普遍較高,但終究沒有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課件制作,有時僅僅是為比賽而比賽,為名次而比賽。在高校英語教學實踐中,中青年教師的比重較大,他們備課時善于運用網絡資源,并結合教學內容對網絡資源進行整合。實踐證明,這種基于互聯網+的備課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師備課效率,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擴展了課內外知識?;ヂ摼W資源的這種效應促使微課教學不斷成長。
2.相關學習理論
2.1有意義學習理論
奧蘇泊爾提出了有意義學習理論,也稱為認知同化理論。它強調學習者頭腦中原有認知結構的作用。該理論的核心是學生能否習得新知識,主要取決于他們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相關觀念。有意義學習實質主要是通過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觀念相互作用而導致新舊知識意義的同化(3)。
2.2先行組織者
先行組織者(advance organizer)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原學習任務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
學生面對新的學習任務時,如果原有認知結構中缺少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上位觀念,或原有觀念不夠清晰,則有必要設計一個先于學習材料呈現之前的一個引導性材料,但是在概括水平上高于要學習的材料(屬于下位學習),構建一個使新舊知識發生聯系的橋梁。使用先行組織者,有助于促進學習的遷移,對于需要解決問題的遷移測驗項目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3.微課在大學體育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3.1體育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
體育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部分學生的英語能力還停留在初級水平。此外,大學體育英語教學內容相對較專業、詞匯量較大,術語多等問題造成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濃。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在學習英語時顯得較吃力,難以跟上正常的教學進度,從而表現出厭學心理。
3.2微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以教授《體育英語》為例,筆者在進行籃球英語詞匯教學時,采用微課的方式,以動畫的形式呈現籃球專業相關詞匯及其表達,再鏈接到這些詞匯在普通英語詞匯中的意義,與之進行對比找出差異及相關背景知識,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知識同化新的知識。若學生缺乏先前的相關基礎知識,在學習中會感到困難,那么教師可以采用先行組織者策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源,構建相關學習情境,先介紹該單詞的基礎意義,而后學習新的意義,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被動的學習信息接收者轉變為信息意義的主動構建者(4)。
教師在講解重難點時,將其制作成短小有趣的視頻,供學生課上、課下反復觀看學習,從而打破傳統課堂在時空和形式上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具體、更形象、更直觀、更有趣的學習方式。
微課具有知識性、靈活性、新穎性的特點,被引入英語課堂教學中,打破了常規的受時空限制的教學情境,設計真實的任務型活動,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情境化,讓學生在完成真實任務的驅使下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結合有意義學習理論,教師要選擇符合學生心理認知結構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在設計微課前,對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進行充分的了解,以學生的認知結構為基礎,找到學生的知識生長點,最大限度地讓呈現的教學材料適應學生。
4.微課應用的反思
從課程資源開發的角度看,從“如何教”到“怎么學”這種研究的轉移是一種趨勢。微課的設計不能僅從教的角度出發進行課程設計,更重要的是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出發,從學生的情感需求出發,開發微課程;將微課視頻與現行的課程進行整合。從這方面來說,微課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還需要探索和完善教學資源的利用和整合(5)。
從教師的素質提升看,教師要提升信息技術應用開發水平,提高微課制作質量。教師要善于學習,勤于思考,把自己的思想用微課表達出來,做到“有想法,更要有方法”。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手段,解放教師的同時,也對教師的理念和信息技術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使用中,教師要加強微課教學的針對性,避免過于依賴微課,做到微課使用適時、適度、適當(6)。
從學生自主學習看,微課的運用能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圣人,而是身邊的導師;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可強化鞏固知識;是學生課外延伸的個性化閱讀和學習的最好載體,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內容還可以被永久保存,隨時查閱和修正(7)。
從教育方式看,微課作為數字化教學資源,為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它不斷改變教學方式、教師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的傳遞方式。駕馭數字化資源的能力是我們追尋教育夢想的有力武器(8)。但在教育的本質上,教育先哲陶行知告訴我們,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滿足情感需求和心靈交流,而這些是微課作為視頻難以承載的。理念的背后是數字資源的支撐。沒有具體的資源,理念的落實將會是空中樓閣。
總之,微課在與現有教學資源整合方面還有很長的磨合時間。作為一種新的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微課對教師的信息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它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但需要教師的引導。微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的教育的方式,但改變不了教育的本質,我們要用技術達到育人的目的,不能追求技術的“末”而忘記育人的“本”。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明.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2]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第七項比賽要求)[C].北京:全國高校網絡培訓中心,2012.12.26.
[3]謝宜辰.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4(15):81.
[4]謝亞軍.信息化環境下商務英語寫作翻轉課堂教學設計[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9):92-93.
[5]賀斌.慕課:本質“現狀及其展望[J].江蘇教育研究,2014(1):4.
[6]王紅陽.淺議慕課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J].科技展望,2015(12):160.
[7]王玉華,張敏惠.淺談微課、慕課和精品課程以及對教學的應用[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4(10):729-731.
[8]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