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芬
摘 ? ?要: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社會各個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互聯網技術逐漸被應用于高校學生社團管理中,結合互聯網優勢可有效提高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水平,但也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探討“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有效對策尤為重要。
關鍵詞: “互聯網+”時代 ? ?學生社團 ? ?管理對策
“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多方向,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時代下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是當今高校重點育人目標,學生社團管理模式在互聯網環境下創新改革,以順應社會時代發展需求。分析“互聯網+”時代對于學生社團管理模式帶來的影響,積極解決遇到的問題,培養更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一、“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學生社團的主要特點
高校組織的學生社團能夠打破年級、系科界限,將愛好相近的同學團結在一起,有利于突出學生特長。高校學生社團是文化建設重要組織機構,內容豐富多樣,具有特殊性,能夠開發學生更多潛力。
(一)時代性與傳承性特點
高校社團的建立以校園文化為核心,各種元素相互碰撞能夠挖掘學生更多潛力,由于受到社會因素、國家政策的干預,校園社團建設體現出了很強的時代性。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讓大學生能夠快速融入社會,高校社團活動應該向多元化、現代化方向發展,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此外,高校社團活動不應該僅局限在校內,還可以擴展至校外,讓大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思想,能夠為社團帶來更多新鮮的元素。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社團通過網絡技術能夠拉近各個成員之間的關系,保證社團活動的有效開展,突出社團的時代性特點。社團建設圍繞校園文化展開,每個成員都對高校文化進行有效傳承,在社團活動開展中傳遞著校園文化,體現了高校社團的傳承性特點。
(二)教育性與文娛性特點
高校建立社團的目的主要是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將興趣相投的同學組織在一起,相互討論、學習更多有趣的知識。結合互聯網促進社團成員之間交流,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知識、技能,每個成員都可以為社團提供新的活動建議。為了提高學生活動參與積極性,可組織一些娛樂性互動,發揮社團的文娛性特點。社團以發揮隊員自身價值為主,組織一些合理、科學的活動,提高學生凝聚力和對團隊合作的體驗,具有育人的特點(1)。
(三)個性化與大眾化特點
高校社團建設門檻很低,很多社團都是在學校教師引導下自發形成的,社團活動內容沒有過多限制,社團整體建設向大眾化方向發展。大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參加相應的社團,能夠幫助學生拓展興趣,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學生通過社團活動能夠更好地了解自身整體情況,進而在職業規劃中融入社團文化,充分發揮個性和優勢。高校社團活動對成員沒有過多限制、要求,社團成員通常由感興趣的學員組成,體現了高校社團建設的包容性,包容性能夠促進學生個體個性化發展。
二、“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現狀
高校社團對于大學生自身能力的影響非常深遠,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業余愛好的施展空間,幫助大學生個人興趣培養,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然而由于高校學生社團自身具有自發性、松散性特征,導致社團合理化管理困難,分析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現狀,為良好的社團管理提供改革方向。
(一)對高校學生社團管理不重視
高校管理工作通常會將重點放在教學管理上,忽視學生社團管理,學校的不重視會影響學生參加社團的態度,不利于規范社團成員行為活動。學生在社團中的發展沒有受到有力約束,也沒有重視互聯網在社團建設管理中的作用,隨學生興趣開設相應活動,活動效果并不顯著。
(二)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功能承載力不強
高校將互聯網應用于學生社團管理中,網絡成為社團成員文化功能承載的重要平臺,高校可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宣傳社團活動思想,增進社團成員之間的交流。碎片式的社團文化思想傳播,無法有效實現社團文化的承載力,不利于學生長期學習成長及對高校文化精神的傳達(2)。高校社團發展理論與現實之間存在一定差距,簡單的互聯網社團管理模式無法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功能,高校學生社團需要進一步提升“互聯網+”管理形式,提高學生社團文化功能承載力。
(三)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組織制度不健全
高校雖然設有專門管理學生社團的部門,但就現狀而言學生社團管理并沒有達到預想效果,由于社團組織制度管理不明確,存在多層級結構管理的復雜性,影響學生社團管理質量的提升。學生社團管理通常采用一致的方法,而忽略社團的獨特性,不同類型的社團沒有針對性的管理方式,很難達到管理效果。社團管理過于嚴謹或過于松散,都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無法調動社團管理者及成員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高校對于學生社團組織活動沒有正確、清晰方向的引導,導致大學生沒有社團組織觀念,在“互聯網+”背景下很難找到有效的社團管理制度,削弱大學生社團管理的個性化和制度化發展。
(四)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活動經費保障不足
影響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的主要原因就是活動經費不足,由于活動經費有限,導致學生社團的開展沒有資金保障,影響社團管理水平的提高。國外通過高校為學生創建了各種實體,能夠提供良好的社團管理條件,社團活動成為不依賴行政撥款的自主活動。但我國高校社團活動經費十分有效,主要來源于學校給予的和企業活動贊助的資金,活動經費不夠穩定,無法滿足學生社團活動建設改革需求。此外,很多高校對互聯網的了解不足,還沒有建立起利用互聯網資源實現社團管理活動經費擴充的渠道,還需要進一步探討有效的方式,結合互聯網模式拓寬活動經費來源。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的對策
為了順應時代發展,高校應該結合互聯網更好地進行社團管理,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拓寬教育渠道。提升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水平、創新管理模式,是“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重要思路。
(一)建立以學生為本的“價值認同”及“品牌化”的創新思維
高校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價值教育為主,而“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思維為分享和互動,需要在傳統價值教育基礎上融入互聯網思維,促進學生社團管理模式優化升級。價值教育不僅包括學生的理性知識,還包括價值行為實踐、情感認同等,高校應激發學生積極的價值態度,保證學生抱著良好的心態參加社團,促進學生自身優勢發揮。在互聯網成為學生社團管理載體時,高校應該積極向學生傳達互聯網在社團管理中發揮的積極意義,站在大學生角度充分考慮其主體意識、參與意識(3)。以學生為本開設社團活動,讓學生能夠完全展示自我特長,堅持“互聯網+”時代下的“價值認同”思維。
除此之外,“互聯網+”發展的重要特征就是創新思維,高校是創新改革的重要場所,為了培養更全面的人才,學生社團管理需要重視創新形式。只有突出社團活動的獨特性,才能保證社團文化的有效表達,提升社團活動價值。因此樹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的“品牌化”創新思維非常重要,能夠加強社團凝聚力,維護社團長期良好地發展。
(二)高校學生社團管理遵循整合思維
在“互聯網+”時代影響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模式應遵循整合思維,對各類型社團進行科學、合理地整合,提高社團管理質量。高校學生社團管理需要通過精細分類實現思維整合,進而保證學生在社團里規范思想,針對不同興趣的學生積極采取有效的社團管理。基于“互聯網+”模式,對不同類型社團進行有效整合,提高社團資源利用率,保證社團之間能夠有效溝通、聯合,真正幫助學生拓展社團活動深度。將娛樂、專業、學術、實踐等不同類型社團進行科學整合,切合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更有利的活動環境,利用自媒體平臺充分利用社團資源,拓寬活動的表達方式(4)。
(三)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堅持“生本”原則
“生本”原則可以引導高校大學生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念,實現“互聯網+”模式在社團管理中的優化應用,改革傳統學生社團管理模式。只有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培養更優秀的人才,提升大學生整體素養,高校學生社團管理需要不斷幫助學生確立理性的價值認同。高校學生社團建設需要堅持“生本”原則,重視與學生的深入交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完善學生人格的同時為其發展提供更優的環境,激發學生主體意識,更好地利用“互聯網+”優勢發展。不斷完善高校社團管理方式,發揮學生自身優勢,堅定立場,優化社團原本扁平的管理機制,提升高校社團管理質量。
(四)高校學生社團堅持互聯網管理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下,應該利用各種多媒體平臺實現高校學生社團的優化管理,為了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可利用微信群、QQ群等對社團活動進行宣傳,進行更多的交流,提升社團活動的執行質量。高校學生社團管理人員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規范交流信息、內容等,保證每一位社團成員都能在網絡群組中有效發言,避免刷屏現象。針對社團活動進行積極討論,社團管理者通過網絡將活動內容上傳到網上,不斷宣傳社團活動,提高社團活動的參與度。
綜上,高校社團管理能夠幫助大學生豐富課余生活,各高校都十分重視社團管理發展情況,應積極探討社團管理在“互聯網+”時代下的發展對策,以提高社團管理質量。互聯網技術應用于高校社團管理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需要高校在實踐中探尋更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強化興趣技能。重視調整大學生整體思維,以更好地適應互聯網環境,提高社團活動的參與率,保證高校學生社團在互聯網時代優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章國贊,項建斌.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管理重要意義探析[J].大慶社會科學,2017(03):157-158.
[2]林瑩.“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社團發展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7(12):29-31+34.
[3]趙建,郭興華,張麗.“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社團文化建設[J].文教資料,2016(23):54-55.
[4]趙德寧.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體育社團模式的重構[J].運動,2017(15):81-8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鹽城市社科應用研究立項課題《“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現狀研究》(編號:18skyy50)最終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