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姣 張云霞 曹彥超
摘要? ?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災害性天氣頻發,經常給地方農業生產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本文主要對隴東地區短時強降水、雷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進行統計分析,并闡述了其對農業的影響,以期為決策服務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 強對流天氣;農業;影響;隴東地區
中圖分類號? ? P458?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6-0164-01?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強對流天氣主要是指伴短時強降水、雷暴、冰雹、大風等天氣現象,因其突發性較強,發生發展速度極快,對農業生產危害較大[1]。隴東地區傳統上為甘肅省平涼、慶陽二市地區的統稱,地處歷史稱為隴山的六盤山以東地區。隴東目前通常指慶陽市,位于甘肅省最東部,陜甘寧三省區的交匯處,系黃河中下游黃土高原溝壑區,統稱“隴東”,素有“隴東糧倉”之稱。隴東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冬季常吹西北風,夏季多行東南風,冬冷常睛,夏熱豐雨,夏季經常出現強對流天氣,給當地農業生產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本文利用隴東地區8個國家氣象觀測站(西峰、合水、慶城、華池、環縣、正寧、寧縣、鎮原)近10年來的氣候觀測資料對短時強降水、雷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進行了統計分析,并闡述了其對當地農業造成的影響,以期掌握該地區強對流天氣發生發展規律,為今后強對流天氣防御提供科學指導。
1? ? 研究資料
本文研究資料主要來源于隴東地區8個國家氣象觀測站(西峰、合水、慶城、華池、環縣、正寧、寧縣、鎮原)觀測資料及慶陽市189個自動區域站資料。其中,短時強降水資料選自2008—2018年全市國家站及區域站資料,雷暴和冰雹資料選自2004—2014年國家站資料,由于雷暴于2014年以后取消發報,無雷暴觀測資料。
2? ? 隴東地區強對流天氣統計分析
針對隴東地區各級氣象臺站近10年氣象觀測資料,統計得出隴東地區強對流天氣主要表現為短時強降水、雷暴、冰雹混合類天氣現象,區域性強對流天氣主要發生在5—9月。
2.1? ? 短時強降水統計分析
短時強降水和強對流天氣系統活動具有緊密聯系,降水迅猛、強度變化特別大。從年變化來看,2008—2018年隴東地區短時強降水整體呈不斷上升變化趨勢。近10年隴東地區年平均短時強降水次數為11.7次,最多年份是2017年,出現了24.3次,最少年份為2008年,出現了2.3次。從月分布情況來看,隴東地區短時強降水主要出現在4—9月,其他月份不會出現。夏季(6—8月)短時強降水比較集中,占全年的94.5%,特別是7—8月出現最頻繁,占全年的81.4%。
2.2? ? 雷暴統計分析
受局部地形條件以及大氣環流系統的影響,隴東地區每年均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雷暴天氣。從年變化來看,2004—2013年間隴東地區雷暴日數整體呈下降變化趨勢。近10年隴東地區年平均雷暴日數為21.4 d,最多年份是2014年,出現雷暴日數27.8 d;最少年份為2009年,出現11 d。從隴東地區雷暴月分布情況來看,隴東地區3—11月均可能會出現雷暴天氣,而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基本上不會出現雷暴天氣。隴東地區5—9月雷暴天氣比較集中,占全年總數的96.4%,特別是夏季(6—8月)雷暴天氣頻發,占全年總數的73.4%。
2.3? ? 冰雹統計分析
冰雹歷時短,局地性強,雖然隴東地區出現頻率較低,但是破壞性極強,一旦發生,常會給農作物造成毀滅性破壞。從年變化來看,2004—2018年間隴東地區冰雹日數整體呈上升變化趨勢。歷年隴東地區年平均冰雹次數僅為0.4次;最多年份是2015年,為1.3次;最少年份為2012年和2018年,均沒有冰雹天氣出現。從隴東地區冰雹比率月分布情況來看,隴東地區3—10月均可能會出現冰雹天氣,而11月、12月、1月、2月基本上不會出現冰雹天氣。隴東地區在5—7月冰雹天氣出現頻率最高,占全年總數的73.4%。
3? ? 強對流天氣對農業的影響
由于強對流天氣來勢比較迅猛,預報難度較大,經常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危害[2]。分析可知,隴東地區夏季(6—8月)短時強降水、雷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比較集中,在該時間段要特別注意其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應及時防御[3-4]。短時強降水極易形成洪水內澇,旱地作物受澇漬或長時間浸泡影響會出現爛根、死苗,還會因為濕度過大而滋生各類病蟲害,從而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雷暴天氣不僅會導致作物倒伏,還會威脅野外田間勞作農戶的生命安全。冰雹破壞性極強,大而密集的冰雹會影響小麥、棉花、玉米、蔬菜瓜果等作物生長。
4? ? 結語
綜上所述,隴東地區短時強降水、雷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一般出現在5—9月,特別是夏季(6—8月)發生十分頻繁,經常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因此,為切實減輕強對流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隴東地區各級氣象部門應積極在夏季強對流天氣高發期到來之前,制定精細化的氣象服務應對措施,提前做好宣傳,并制定相應的防御方案。及時開展技術服務,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做好育秧大棚、蔬菜大棚等農業設施的加固及油菜、蔬菜等經濟作物?大田的清溝工作,防止作物倒伏、漬害,盡可能減輕強對流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危害。
5? ? 參考文獻
[1] 黃賓賓.漯河地區強對流天氣特點及氣象災害預警服務的優化[J].南方農業,2017(11):100-101.
[2] 黃巖,謝世友.冰雹災害對河南農業的影響及防御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3):6174-6176.
[3] 彭潔,傅承浩,朱國光,等.湖南省強對流天氣特征統計分析[J].高原山地氣象研究,2009(增刊1):23-25.
[4] 許霖.湖南強對流天氣特征統計分析與數值模擬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