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 原宇
摘要? ? 家庭農場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而丘陵地區家庭農場的發展對于彌補農業發展短板、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總結了南充市丘陵地區家庭農場3種典型的發展模式,分析了發展的制約因素,并提出了家庭農場發展對策,以期為丘陵地區發展家庭農場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雙驅動型;家庭農場;發展模式;丘陵地區;四川南充
中圖分類號? ? F324.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6-0230-03?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家庭農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具有規模經營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帶來的土地經營規模過小、農村基礎設施難以連片建設、農業生產長期成本高、農業科技水平難以提高等局限,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進了農業生產社會化,增加了農民經營效益。國內學者對家庭農場的研究多集中在發展條件、運行機制、路徑選擇方面。①發展條件:以專業化分工為基礎的勞動力市場制度,具有穩定明晰的產權且可規模化集中的土地制度,以農業機械化、金融服務、市場信息與科技信息服務為主的社會化服務制度等。②運行機制:包括家庭農場的認定機制、利益聯結機制、動力機制、約束機制等[1]。③路徑選擇:構建與家庭農場發展相適應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加大家庭農場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遵循深化技術幫扶、規范農用地使用流程、有效構建農場保障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督以及建立“示范農場”發揮示范效應[2-4]。
目前,國內的研究多數針對平原地區,對于丘陵地區家庭農場發展的制約因素、發展模式選擇涉及較少。在對策建議方面,針對的點往往較為單一、關聯性較弱、普適性不強,缺乏對家庭農場發展模式較深入的綜合性探究。
四川省南充市具有典型的丘陵地貌,是農業部2010年8月確定的51個第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之一。南充丘陵區土地具有細碎化和平整度低的丘陵區地貌特點,丘陵區空間分布與地域組合不匹配。南充丘陵區地勢呈高低錯落之態,土地分布呈分散之狀,在土方的移動、田型的規劃、農具的配套等方面,耗費的人力物力成本與時間成本較高,極大地限制了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土地產出率的提高。由于南充丘陵區同時存在坡地、谷地與山丘,地形交叉錯落,農用地面積占比較小而坡度較大,使當地農業生產所需的各種要素與稟賦,在空間上的分布和地域上的組合與農業產業要求的均衡規劃不相匹配,難以進行土地集約化與適度規模經營[5],土地整合難度較大、成本較高,大大制約了農業產出效率。丘陵區獨特的地勢條件與水土資源特征,給家庭農場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目前,國內的相關研究尚未根據丘陵地區特點提出適用于丘陵地區家庭農場的發展模式。本文以四川南充丘陵地區為例,探索家庭農場發展路徑,以期為全國丘陵地區推廣家庭農場新型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參考。
1? ? 南充市丘陵地區家庭農場發展模式
2014年,南充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南充市家庭農場注冊登記暫行辦法》提出:“家庭農場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的,應采取家庭經營形式;登記為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應以家庭共有財產出資;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應是具有親屬關系的家庭成員。”當地丘陵地區家庭農場經營者申請工商登記時,除按其選擇登記的市場主體類型向登記機關依法提交材料外,還需提交其親屬關系證明和用于經營的土地經營權證明。根據家庭農場注冊類型的不同,在注冊資本與驗資問題等方面也有所差異:申請注冊為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的家庭農場不具有法人資格,對注冊資本沒有門檻要求,不需要驗資,但需承擔無限責任,家庭財產有可能被用于抵償經營危機所致的債務;申請注冊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家庭農場具有法人資格,要求注冊資本最低為3萬元,需要驗資,并以注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家庭財產不受經營風險可能引發的損失所牽連。根據現階段四川省南充市丘陵地區家庭農場經營主體、經營結構和經營目標的特點,目前其家庭農場發展模式主要包含3種(表1)。
2? ? 南充市丘陵地區家庭農場發展的制約因素
2.1? ? 農場法人資格界定困難,資產抵押制度支持不力
近年來,南充市丘陵地區家庭農場注冊數量迅速增多,登記為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的家庭農場經營規模較小、從事的經營活動也是以單一的種養殖業為主、家庭成員之間難以明確分工、組織化程度較低。由于不具有法人資格,家庭農場經營者需要以家庭財產對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面臨風險較大,投資積極性較低。現階段,南充市丘陵地區除少數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提供房地產、大型農機具等金融機構認可的傳統抵押物外,家庭農場普遍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物,融資風險較大,金融機構發放信貸資金的意愿程度不高。法人資格難以認證與金融政策的缺位,造成了家庭農場主難以在短期內籌措到流轉成片土地需要的大量資金、規模化經營需要的土地整理費用以及購置生產資料所必須的前期投資費用,因而難以形成有效幫扶。
2.2? ? 丘陵區機械化難以實現,技術多樣化支撐不足
南充市丘陵地區耕地分散、形狀各異,且存在相當一部分坡度較大的梯式耕田。丘陵地區農場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時,多使用平原地區推廣的微耕機、糧食收割機等,用途單一、耕作效果不理想、與當地農田水利和公路設施配套不協調。在雨水充沛季節遇到積水難以轉移至相鄰田塊,操作便利性不高。在農機設備的選用方面,目前國內尚缺乏針對丘陵地區適應性強與實用性大的專業化機械設備;政府對新型農機具的研發缺乏重視,對日本、韓國等相似地貌區域的機械化經營技術引進不夠,對農機生產企業的扶持力度不足。不同類型的農機企業間難以形成充分合作與合理競爭,行業創新性不強。
2.3? ? 農場技術型勞動力短缺,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丘陵區不少村莊出現了“勞力荒”;留守的務農人員多為老弱婦孺,其技術能力、信息采集能力、決策能力、抵御風險能力、博弈市場的能力、盈利能力等都非常有限,以致于多數農民只能盲從。此外,注冊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家庭農場規模較大、生產效率較高;但部分家庭農場出現的內生動因仍在于套取政府提供的各項補貼,農場實際上處于“空殼”狀態。這主要表現在經營主體不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卻以家庭農場名義套取國家農業補貼資金與政策優惠,不僅分散了國家公共財政資金的支農效力,還壓縮了實際農業生產經營者的生存空間,信息不對稱現象非常明顯。
3? ? 南充市丘陵地區家庭農場發展對策
根據丘陵地區的地勢特點和相關制約因素,筆者認為,應該采取適應丘陵區的定制化機械耕作和金融扶持創新相結合的雙驅動型家庭農場發展模式。
3.1? ? 驅動一:提升丘陵區定制的機械化水平,提高丘陵區家庭農場耕作效率
3.1.1? ? 加大中小型、輕便型作業機械的研發力度,保證技術供給與機械化水平。在南充市丘陵區家庭農場已形成的發展模式中,應根據地勢條件、自然環境、農業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綜合評價目前丘陵區機械化供給情況,考慮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向的可行性,加快對新型農業機具的研發進程。針對目前南充市丘陵地區小型農機具短缺或不完全適用的現狀,應加大該地區科研力量的投入,有效保證機械化技術供給;加大新產品、新機具的開發力度,研發出適宜當地的中小型、輕便型作業機械;同時還要加強對新產品、新機具的試驗示范與推廣應用,進而促進南充市丘陵地區農業機械多樣化發展[6]。
3.1.2? ? 以標準化生產為基礎,將農機農藝有效結合。應結合南充市丘陵區的土壤類型、溫濕度狀況和農業經營制度等具體情況,重點研究調查各種經濟作物與水稻、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的栽培、育種技術等,總結出產量與效率雙管齊下的高標準機械多樣化農藝規范措施,促進南充市丘陵地區農機農藝有效融合和標準化生產發展[7]。參考周邊地區的農機保有量及作業范圍,根據現實供需狀況合理配置農機資源,避免重復配套或農機具需求短缺情況的發生,實現土地流轉規模與農機具配給的合理承接。
3.1.3? ? 加強丘區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機械化耕作支持體系。針對南充市丘陵區地貌復雜、耕地坡度較大且高低不一的特點,應結合當地農機具適用狀況,制定宏觀的農田規劃方案和土地改良措施,加快推進田型的整改、公路的整修,提升農機具在鄉村公路上的通行性與相鄰田塊間的可達性。同時,適當修筑機耕道,提高農機作業的可行性與便利性,健全農業機械化耕作中的基礎設施配套體系。
3.2? ? 驅動二:加快丘陵區家庭農場抵押貸款方式的創新,開發適應性強的丘陵區專項農業貸款
金融機構應加快丘陵區家庭農場抵押貸款方式的創新,開發適應性強的丘陵區專項農業貸款;同時,政府應積極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在丘陵區家庭農場的創新,分散家庭農場風險關聯性,保障家庭農場受災后及時恢復生產能力。
3.2.1? ? 加快丘陵區家庭農場資產抵押方式的創新。2015年,國務院《關于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大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建議除開展家庭農場設施用房、農業器具等生產資料的抵押創新外,將丘陵區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家庭農場可預見的未來收益作抵押,在實現土地經營權商品化和資本化的同時,開展產品收益權抵押的新型融資方式。另外,金融機構要改變在抵押方式創新方面“搭便車”的心態,政府也應對金融機構在抵押創新上的“拓荒”成本進行補貼,激勵金融機構開展丘陵區家庭農場資產抵押方式的再創新。
3.2.2? ? 強化丘陵區家庭農場法人地位,開發適應性強的農業貸款。應強化家庭農場的法人地位,準許其申請信用貸款,幫助其得到區別于從事傳統小農生產農戶聯保互保貸款的專項貸款。金融機構應根據家庭農場認定類型,建立合理的信用評級體系,消除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將家庭農場年收入和經營規模作為可獲貸款金額的參考指標,制定與其還款能力相匹配的期望融資規模以及合理的期望融資期限。建議金融機構主動開拓和發掘丘陵地區農業貸款市場,切實加大業務創新力度,并結合當地家庭農場的發展類型和經營類型等,開發適應性強的信貸支持方案,采取多樣化的產品利率和貸款期限,提高農業貸款授信額度,匹配資金需求。為短期內難以見到明顯經濟效益的家庭農場開放1年以上的中長期農業貸款,延長貸款期限,減輕農場主的經營壓力。
3.2.3? ? 政府應大力支持金融機構對丘陵地區家庭農場的保險創新。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涉農信貸與保險的協作配合,創新符合農村特點的抵押擔保方式和融資工具。”丘陵地區家庭農場在經營規模擴大的同時,風險承擔主體依舊是農場主個人,農業保險的空缺顯得尤為明顯。在農業生產存在雙重風險的背景下,農業保險市場化水平往往不高,商業保險很難開展支農業務。建議政府將財政手段與市場機制對接,通過政策導向、保費補貼與管理費補貼等政策扶持,進行合理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引導,在以農作物和養殖動物為保險對象的條件下,拓寬農業保險責任范圍,增加家庭農場農產品覆蓋的廣度與深度,盡可能減輕農場主保費負擔與因災損失,增強其抵御風險的能力,提升家庭農場受災后及時恢復生產的能力,保障丘陵區家庭農場健康快速發展。
3.3? ? 機械化驅動與金融驅動之間的內在耦合
機械化驅動與金融驅動是丘陵地區家庭農場發展的兩大引擎。①機械多樣化有利于金融創新驅動。農業機械多樣化是突破丘陵區農業生產技術限制的重點。丘陵區農業機械化發展能優化家庭農場生產方式,顯著提高農場土地生產率及勞動生產率,為農場主創收并積累大量農村資本,減輕前期創辦家庭農場時的購置成本和還款壓力。這有利于提升農戶資產信用等級,推動金融機構在抵押模式和貸款權限上進一步創新。②金融創新驅動對于農業機械化的推進起到支撐作用。優先考慮丘陵區家庭農場農業貸款的級別,有效提升丘陵區生產性投融資,促進農機企業對新型農機的技術創新能力,加快農業機械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優化農業機械裝備結構,建立更加完善的丘陵區農業機械公共服務體系。丘陵區農業機械多樣化與金融創新2個驅動相輔相成、互為依托,二者的有機耦合促進了丘陵區家庭農場的發展。
4? ? 結語
本文從技術與資本2個角度對四川南充丘陵地區家庭農場的發展模式進行了研究,提出丘陵區應推行以機械多樣化和金融扶持創新的雙驅動型發展模式。一是加大中小型、輕便型作業機械研發力度,以標準化生產為基礎,將農機農藝有效結合;根據現實供需狀況合理配置農機資源,實現土地流轉規模與農機具配給的合理承接;加強丘陵區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機械化耕作支持體系,促進丘陵地區農業機械多樣化發展。二是加快丘陵區家庭農場抵押貸款方式的創新,開發適應性強的丘陵區專項農業貸款;加快丘陵地區家庭農場資產抵押方式的創新,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家庭農場可預見的未來收益作抵押,開展產品收益權抵押的新型融資方式;強化丘陵區家庭農場法人地位,開發適應性強的農業貸款;采取多樣化的產品利率和貸款期限,提高農業貸款授信額度,匹配資金需求;政府應大力支持金融機構對丘陵區家庭農場的保險創新,拓寬農業保險責任范圍,增加家庭農場農產品覆蓋的廣度與深度,保障家庭農場健康發展。
5? ? 參考文獻
[1] 廖冀,蘭勇.我國家庭農場運行機制及成效分析[J].農業經濟,2017(5):19-20.
[2] 何勁,熊學萍,宋金田.國外家庭農場模式比較與我國發展路徑選擇[J].經濟縱橫,2014(8):103-106.
[3] 尹哲友.我國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和路徑選擇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8):267-269.
[4] 王建華,楊晨晨,徐玲玲.家庭農場發展的外部驅動、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基于蘇南363個家庭農場的現實考察[J].農村經濟,2016(3):25-26.
[5] 丁建軍,吳學兵.家庭農場經營規模及其效益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荊門市66家種植類示范家庭農場的調查[J].農業經濟,2016(10):9-11.
[6] 王燕燕.我國家庭農場發展的困境及解決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7(18):29-30.
[7] 宗錦耀.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戰略[J].農機市場,2009(1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