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蕊
摘要? ? 本文利用高空探測資料、地面觀測資料以及NCEP再分析資料等資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日多倫縣的一次強降雪天氣過程及對農業的影響。結果表明,此次強降雪發生時500 hPa中緯度主要表現為兩槽一脊型,且處于穩定少動態勢,貝加爾湖主要處于高壓脊區;伴隨著高空槽不斷東移,多倫縣主要受西南氣流控制,大氣層結特別不穩定,為暴雪天氣的發生提供了可靠條件。多倫縣位于槽前脊上,主要受高壓脊的作用;700 hPa和850 hPa多倫縣主要處于槽前脊上,受低渦與上方切變線的共同作用,進而產生強降雪天氣。在降雪天氣發生時,多倫縣的各個高度層的相對濕度場后方都分布著高濕度值中心,相對濕度均>80%,比濕值處于2.0~2.5 g/kg之間。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場存在著水汽通量散度輻合中心,這些為此次強降雪天氣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條件。850 hPa形勢場分布著1個負渦度中心,這種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配置對于垂直運動的發展十分有利,進而促進了強降雪天氣的產生。此次多倫縣強降雪天氣的發生對農業產生了較大影響。
關鍵詞? ? 強降雪;天氣形勢;物理量場;農業;影響;內蒙古多倫;2017年2月21日
中圖分類號? ? P458.12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6-0162-01?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1? ? 天氣形勢
1.1? ? 高空形勢分析
此次強降雪發生時500 hPa中緯度主要表現為兩槽一脊型,且處于穩定少動態勢,貝加爾湖主要處于高壓脊區;2017年2月21日8:00,多倫縣處于高空槽后,同時受西北氣流的影響,大氣層結比較穩定。21日12:00,高空槽不斷東移,多倫縣主要受西南氣流控制,大氣層結特別不穩定,為暴雪天氣的發生提供了可靠條件[1]。2月21日18:00,蒙古高空槽前的西南氣流對多倫縣造成了影響,大氣層結穩定,此時強降雪天氣過程趨于結束。
在700 hPa形勢場上,2月21日8:00,多倫縣處于槽前脊位置;21日18:00,多倫縣主要處在槽后,同時其后部分布著一切變線,具備著較好的動力抬升條件。
在850 hPa形勢場上,2月21日8:00,多倫縣主要位于槽前脊上,主要受高壓脊的作用;21日16:00,槽前底部低渦不斷北移,多倫縣主要受低渦與上方切變線的共同作用;18:00,切變線逐漸開始移出多倫縣,降雪天氣停止。
1.2? ? 地面形勢分析
此次強降雪天氣過程主要是蒙古氣旋南下東移作用產生的,2017年2月21日12:00,多倫縣地面低值系統逐漸增強,13:00達最強狀態,恰好對應多倫縣降雪最強時間段。18:00,低值系統逐漸朝東移東,多倫縣降雪過程基本結束[2]。
2? ? 物理量場分析
2.1? ? 水汽條件
2017年2月21日8:00,多倫縣各個高度層的相對濕度場后方都分布著高濕度值中心,21日12:00各層的相對濕度場都位于高值區,相對濕度都達到80%以上,特別是東北部水汽趨于飽和。分析比濕場可知,多倫縣各層的比濕值處于2.0~2.5 g/kg之間。在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場上,多倫縣上空在21日8:00存在著水汽通量散度輻合中心,其受低空西南氣流的影響,水汽由高濕區逐漸向低濕區內流入,有利于水汽通量的輻合,推動了該地區強降雪天氣的產生。
2.2? ? 動力條件
2.2.1? ? 渦度場分析。500 hPa渦度場,在2月21日8:00正渦度中心由貝加爾湖區域逐漸南移,21日12:00,多倫縣此時處在正渦度中心的底部。在850 hPa形勢場分布著一負渦度中心,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配置有利于垂直運動的發展,進而促進了強降雪天氣的產生。18:00, 850 hPa負渦度中心逐漸轉變成正渦度中心,強降雪天氣基本停止。
2.2.2? ? 散度場分析。2月21日8:00,多倫縣850 hPa形勢場主要為負散度,而500 hPa與700 hPa形勢場主要為正散度,且700 hPa存在著正散度最大值,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配置促使上升運動發生發展。21日12:00,500 hPa散度值為正,同時數值有所增強,為4×10-5/s-1;850 hPa散度中心逐漸南下,散度值逐漸變成負值,為-5×10-5/s-1,這意味著降雪落區輻散、輻合強度逐漸增強,上升運動發展也特別強烈,為強降雪天氣的發生提供了較好的動力條件。21日18:00 850 hPa散度為正,500 hPa為負散度,降雪過程逐漸停止。
3? ? 強降雪天氣對農業的影響
此次強降雪天氣的發生對于農業的影響有正反兩面。降雪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緩解前期農業干旱;但也容易導致灌區低洼地的地表土壤濕度持續增加,對于農作物的春播不利,使得作物播期延長,部分設施農業大棚受積雪造成垮塌,受損嚴重。在牧業方面,積雪有利于牧草越冬保溫,旱季融雪對于土壤水分的增加十分有利,可以推動牧草的返青生長。強降雪還能夠較好地為無水或者缺水冬春草場解決人畜飲水問題,但是同時會伴隨急劇降溫以及大風天氣,影響牲畜的正常生產發育,使牲畜變得瘦弱,導致牧畜流產、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饑寒交迫,死亡數量增多,給農牧民生產造成一定損失[3-4]。
4? ? 參考文獻
[1] 劉志輝,程玉琴,馬小林,等.赤峰市兩次強降雪天氣過程對比分析[J].內蒙古氣象,2015(2):7-12.
[2] 劉雅婷,劉寬曉,侯麗萍,等.興安盟初春一次強降雪天氣過程分析[J].內蒙古氣象,2014(5):20-22.
[3] 劉玉蓮,任國玉,于宏敏,等.我國強降雪氣候特征及其變化[J].應用氣象學報,2013,24(3):304-313.
[4] 周恩澤.遼寧中東部地區一次強降雪天氣過程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4(20):22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