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 要:林權制度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是鄉村振興農村社會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產關系的變革,主要解決進一步解放與發展林業生產力,發展現代林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生態文明的問題。新疆兵團林權改革與地方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存在共性,但也有個性。因此,必須要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探尋林權制度改革過程中的各種制約因素,探索有效的措施,才能進一步推進新疆兵團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林權改革;現狀;問題;對策;新疆兵團
兵團林業起步時間較晚,在林業管理上還存在很大不足,相應的管理機構還亟待完善,相應的管理機構還亟待完善還存在很大不足,影響造林營林效果,導致區內森林資源發展比較緩慢,難以體現區內林業優勢與地位。
一、新疆兵團林業發展現狀
兵團地處新疆境內,氣候特點為干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有約森林面積 12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 5.7%。林木除了果樹之外,主要包括柳樹、白楊、榆樹、落葉松、云杉、樺樹、槐樹、胡楊、沙棗等。人造林主要分布在墾區建筑周圍、田間地頭、道路與渠道兩側,沙漠邊緣。天然林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與天山等山區、河流地帶。受區內干旱氣候條件與水資源條件的影響,雖然兵團在林業發展中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林業發展還非常嚴峻,生態環境脆弱,同時兵團的主要產業是農業,在這種情況下,推進林權制度改革,促進林業快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成為兵團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兵團林業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體制滯后
(1)所有制結構單一,產權不明晰。相關統計顯示,目前兵團森林面積中有約99.2%的國有林,而0.8%的為私有林,同時團場享有林地權以及使用權。這就引發團場與職工之間,在利益主體上存在不明確的情況,責權沒有合理劃分,對職工和廣大群眾參與造林管護的工作主動性造成很大影響。
(2)沒有進行分類經營。目前在林業管理過程中,團場對于生態林與商品林進行統一管理,而且主要推行 “以林養林”的政策,生態林沒有直接的經濟效益,同時,其生態與社會效益處于被無償使用的狀態,團場經濟水平較低,在生態林管護上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僅僅通過商品林獲得的生產效益中,挪取一些資金,來開展生態林管護,這樣對生態林和商品林的發展都造成很大影響。
(3)采伐指標分配不科學。生態效益是生態林建設的重要目標,其采伐工作,只是進行更新性采伐。而用材林主要是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應當對采伐政策適當放寬。但是現在生態林與用材林采伐指標都是統一下達,這對用材林的發展造成很大影響。
2.政策保障機制不到位
(1)林地的法律地位不明確。目前人工林與平原天然荒漠林,都沒有相應的林權證頒發,造成很多天然林成為耕地,之后又出現棄耕情況。道路以及水利工程建設,農田改造對道路林和農田防護林造成很大影響,同時,未對相關林地進行重置,并且沒有明確的法律地位,影響林地保護工作的正常進行,引發林地流失。
(2)管護經費無保障。在撫育管護平原天然荒漠林以及人工林過程中,國家和兵團難以提供相應的管護資金,僅僅依賴國家專項資金提供幫助,嚴重影響林木撫育管護工作的正常開展。近年來,兵團團場進行綜合配套改造,導致管護出現真空現象,管護資金缺乏,管理不足,使林木出現較大損失。
(3)科技含量低。有的團場對造林面積非常重視,但在種苗生產質量與數量上,還存在很大不足,目前依然是有什么樹苗,便種植什么樹苗,無法真正貫徹落實適地適樹原則,同時林木管護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影響林木成活。并且監督機制還很不完善,雖然國家在此方面有相關的政策支持,團場也簽訂了相關責任狀,還相應地進行獎懲制度的制定,但團場管理工作人員有限,負責的面積有非常大,工作任務繁重,以至于監督工作很難落實到位,當年還能進行相應的監督檢查,但是今后林木是否能夠存活,卻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同時一些涉林地恢復工程得不到有效監督,不僅影響樹木成活,對林地資源發展也形成很大阻礙。
三、對策與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的發展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與農牧團場改革后新形勢下林業管理的需要相結合,加強各級黨委的組織領導,成立林權改革領導小組,統一思想認識,強化行政主導,完善各項政策,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把握好林權改革方向和進程,準確及時解決林權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難點及問題,規范和指導兵團林權改革工作。
2.分類經營。依據農田防護林建設規劃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田防護林建設技術規范》預留農田防護林林地,納入林地資源管理。農田防護林實行“林隨地走,就近承包”的方式,落實到鄰近承包耕地的職工個人或職工聯戶。同時加強道路林、防風固沙基干林,團部(城鎮)及連隊居住區綠化林,人工用材林和苗圃管理工作。根據兵團實際情況,將立地條件較好的農田防護林 、防風固沙基干林、生態用材兼用林 (包括退耕還林地) 和部分道路林納入商品林 ,主要向職工公開承包,進行林權改革,給職工發放不動產證,以確保職工安心承包,靜心管護,收益得以保障。
3.完善林地承包合同。在團場承包職工主體資格上,承包營造生態防護林可不受年齡、退休時間的影響,鼓勵支持職工的廣泛參與,提高全社會參與生態 建設的積極性。承包營造商品經濟林 則應限制為離退休時間不少于5年的在崗職工。在職工退休前后承包林地政策上 ,承包營造生態防護林可延長到退休后承包期滿,并保持林地利費不變。在林權流。轉上,承包合同應列明林權轉出者可有條件收回林地使用權的條款,原林地承包者的責任義務不變,嚴格規定流轉期限不 應超過剩余承包期限,流轉后的林地必須用于林業經 營,不得改變林地用途等。
4.簡化林木采伐程序。只有取得林木采伐許可證,才能實施相應的采伐工作。團場應當根據團場防護林建設總體規劃,對林木采伐方案科學編制,合理采伐。團場對職工提出的申請認真審核,符合相關要求,才能進行采伐證的發放,并向相關部門報告作出備案。采伐計劃應當科學合理進行,為林木生長創造良好條件,促進其及時更新和功能發揮。
5.做好林業科技服務工作。基層林業站應當積極引入科技管理人員,并加強林木科技技術推廣服務工作水平,增進職工林木管護能力,促進林木良好生長,增加經濟效益,提高團場職工收入。
6.建立完善林權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林權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打造相關信息平臺,能夠更好的查詢林權信息,評估森林資源資產,對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等中介服務加強規范與引導,確保林地,林木經營能夠在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下,正常流轉。
四、結語
林權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使團場林業生產力大幅增強,同時也使團場造林護林工作人員積極性有效提升,促進林木生產效益,增加團場職工收入,對團場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志文.對新疆林權制度改革的思考[J].林業研究,2017(8):36-42,22.
[2]李流恩.關于新疆兵團林權制度改革的研究[J].林業科技, 2017,28(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