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生 周中磊 沈拉 王萬周 張耀峰
摘要:2018年豫西地區蘋果失水現象較為嚴重,一般果園萎蔫果數在20%左右,個別果園高達30%以上。從6個方面詳細分析了造成蘋果失水的原因,并針對性的提出了有效的預防措施,供果農參考。
關鍵詞:蘋果;失水;原因;預防
文章編號:1005-345X(2019)05-0044-03中圖分類號:S661.1文獻標識碼:A
2018年蘋果采收季,本應是一個欣喜的時節,但果園里出現的一個個軟綿綿的“皮蛋子”蘋果卻讓很多果農高興不起來。
由于去年長時間的持續干旱,造成蘋果失水現象較為嚴重,據調查,一般果園萎蔫果數在20%左右,個別園片高達30%以上,特別是一些管理較為粗放的果園,土壤有機質貧乏,保水蓄肥能力差,在早期(7、8月份)就會出現果實失水現象,著色不良。
在同一果園中不同株間出現果實失水的輕重程度不盡相同,葉片稀疏、葉幕層薄、樹勢衰弱的樹株發生較為嚴重,反之則輕。
一個果實的不同部位失水的程度也有所差別,果肩部位果實著生向陽的一面,相對失水較重。
而在管理精心,施行行內覆蓋、行間生草,特別是安裝滴滲灌裝置的果園,幾乎沒有果實失水現象的發生。
1蘋果縮水的原因探究
1.1土壤中可用水少
土壤中可用水是果樹獲得水分的主要來源,土壤中水分的豐缺,直接影響蒸騰作用的強弱,通常果樹生長需要土壤相對含水量在60%~80%,當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40%且持續兩周時,果實即會出現失水現象,當土壤含水量降到30%時,果實就會嚴重失水萎蔫。
1.2持續高溫。使根系的吸收受阻
土壤溫度直接影響根系活動。當土壤溫度超過40℃,果樹體內新陳代謝的協調性會受到破壞,土溫高于50℃時,細根枯死,土溫高達72℃時,近地表10cm處根系多被曬死。當大氣溫度在35℃以上時,裸露的沙壤土表溫會高達60℃以上。
1.3土壤的通氣性差
土壤中氧氣的豐缺,直接影響根系的吸收作用,土壤氧氣的含量是根系吸收的必要條件之一。一般果樹根系要在不少于10%的氧氣狀況下才能正常生長。不少于12%的情況下才能產生新根。對土壤中空氣質量也有嚴格的要求,土壤空氣中二氧化碳如增至37%~55%時根系即停止生長。因為根部的吸收與呼吸作用有著密切的聯系。土壤通氣良好,可以供給根部的呼吸所必須的氧氣,使根部發育好,吸收作用加強。反之如果土壤板結,有機質缺乏,團粒結構差,則必然含氧量不足,直接影響根系的吸收功能。
1.4溫度過高
果樹的體溫、土溫、氣溫升高時蒸騰作用都會增強,氣溫升高影響大氣濕度,又提高了土溫和果樹體溫。土溫升高會加強果樹的吸水率,促進水分向上運輸,蒸騰作用增強,而果樹體溫升高時加快了水分的擴散蒸發,而當果樹失水過多時,便會引起暫時的萎蔫。一般來講,葉片的表面溫度,通常要比大氣溫度高2~3℃,而陽光直接照射下的樹體、枝干及果實表面溫度要高于氣溫7~10℃。果樹枝干的日灼與果實萎蔫失水均與此有關。
1.5大氣濕度過低
大氣中濕度愈小,蒸騰作用愈強,反之則愈弱,即使大氣中的水汽飽和時,植物的蒸騰作用也不會完全停止。果樹生長要求空氣濕度在80%左右。因為葉面的溫度較高,水分仍能變成氣體擴散出去,長時間的干旱,致使大氣濕度極低,長期徘徊在40%左右。果樹的生理功能使蒸騰作用超強,是果實失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1.6生長前期的高溫干旱
生長前期的高溫干旱致使部分果實在7、8月份即出現縮水萎蔫現象。持續干旱加上10月中下旬季節風的影響,使蘋果樹呼吸強度加大,蒸騰所需水分不足,葉片便從就近果實中奪取水分以維持生命需求,導致蘋果失水。
綜上所述,2018年正當伏旱季節,87d持續高溫干旱沒有有效降雨,果園小氣候非常干燥,空氣濕度長時間徘徊在40%以下,特別是一些旱作果園,又無法及時灌溉補充,使得果樹生理機能發生紊亂,葉片不斷從果實中奪走水分,加上果實本身呼吸強度的加大,果實的抗衰老功能迅速衰退。每天下午當果實生長到應該復原的時間就會向后推遲。每天向后推一點,這樣長時間的累積效應,會使果實直到第2天還不能恢復到正常生長狀態,就又進入到第2天的蒸騰失水時段,日復一日就出現了蘋果的失水萎蔫現象。10月上旬正值蘋果果實脫袋著色期,持續干旱,10月中下旬恰遇季節風的影響導致蘋果果實失水嚴重。
2蘋果失水現象的預防措施
2.1增施生物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
首先要增施生物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強樹勢,提高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有機肥對于改良土壤的作用是有機質,而有機肥轉化成有機質需要微生物的活動及化學的、物理的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水分加入和長時間的反應。所以強調秋施基肥,才能發揮改良土壤,增加團粒結構的效果。
加大土壤調理劑的施入量,補充中微量元素特別是鈣元素的施入,要求每667m2每年施入活性鈣不少于40kg。才能有效調節降低果實呼吸強度,提高果實抗性。
2.2推廣果園生草及覆膜技術,恢復果園土壤原生態
大力推廣果園生草、種草、覆草及覆膜技術,恢復果園土壤的原生態,減少翻耕,保護土壤團粒結構,降低地下水的蒸發量,提升土壤蓄水蓄肥能力。而且雜草根系在地表的擴展生長,能有效控制果樹根系上浮,促其向更深層次下扎,提高對果園深層地下可用水的利用率。果園生草能調節果園小氣候。實踐證明,生草園內大氣溫度比清耕園可低3℃左右。
2.3果園鋪設滴、滲管道,監測土壤含水量
果園鋪設滴、滲灌管道。并隨時監測土壤含水量,當含水量降至60%時,及時進行水分補充,達到均衡供水,又能節約水源。行內覆蓋黑膜或園藝地布,行間種草及時刈割,是果園土壤管理的最佳模式。有灌溉條件的果園也要克服大水漫灌不當的作法,實行隔行澆水或澆行間空行內的澆灌辦法,避免大旱大灌造成根系短期缺氧而死亡的生理干旱現象。
2.4旱作果園實行肥水一體化
土壤溶液濃度影響根系對水分的吸收運輸。水分是果樹吸收營養元素的載體,土壤溶液濃度越大,吸收運輸速度越慢。因此生長季節的追肥,如果沒有水分的參與則會加大土壤溶重,影響水分的吸收,所以一定要與澆水相結合。特別提倡使用水溶肥,肥水一體化才能保證果樹根系對水肥吸收的要求。2018年,靈寶市寺河山生態觀光果園合理利用盧博士生態有機液體肥500~1000倍液樹上噴施,樹下沖施,預防蘋果失水效果明顯。
2.5科學配置樹體結構。做好樹體管理
把握好樹體管理方法,科學配置樹體結構,特別是采用落頭開心樹形后,葉幕層明顯變薄,部分果實會直接暴露于陽光之下,這并非樹形改造的初衷。修剪時,應該在各主枝背上,適當保留一部分中庸健壯的新生枝條,即可作為結果枝的后備力量,又能增加樹體葉幕厚度,保護樹體免受日灼,保護果實避免失水。
果樹各器官之間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各器官間對營養供求關系也有物質種類的差別。例如:水份就是一種長期的連續性的依賴關系,受整體影響大。在制約的條件下則發生競爭,引起自身調節。如果供應不足,則會對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栽培措施也應根據其特點和條件采取連續性的均衡供應,以解決各器官間因生長發育對水分供求的矛盾,從而調節其相互關系,使之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