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華
摘 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四個全面”中的核心內容,與“四個自信”之間存在必然的內在聯系,為中國特色主義社會建設提供明確的戰略目標,同時也是社會持續進步發展的有力保障。并且“四個自信”所傳遞出的政治信念,能夠充分為“全面深化改革”做好精神指引,兩者相輔相成,推動現代社會主義事業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 四個自信; 關系; 探究
中圖分類號:D616?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1-158-002
黨的十八大中提出了“四個全面”,為盡快實現中國夢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指導。而“四個自信”給予我們的是精神力量,能夠準確培養我們的自信和積極向上的理念,激發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自我肯定意識。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主義社會偉大事業的發展,加強“全面深化改革”和“四個自信”之間的關系探究勢在必行。
一、“四個自信”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正確指引
(一)道路自信提供方向引領
所謂道路自信,也就是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正確的方向引領,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發展命運,以及國民的幸福指數。但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必須建立在實際國情和歷史改革基礎上,充分重視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弘揚。這些都是通過不斷探索出來的,而且也經過實踐驗證了堅持走中國特色主義建設道路的正確性,也就側面印證了偏離道路自信會影響“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現階段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堅定不移的貫徹道路自信,能夠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引導“四個全面”的穩定推進。此外,可以幫助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范法治部署,當然這也是發揮黨核心領導職能的直接體現。
(二)理論自信提供實踐指南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撐就是理論自信,能為其提供良好的實踐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面對解決何為社會主義,怎樣完成黨建,實現什么發展目標等實際問題中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結合。不僅能夠充分完善我國特色理論體系,而且可以全面突出毛澤東思想以及黨和人民的理論自信,為革命建設做出巨大貢獻。[1]圍繞怎樣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管理水平,健全整體治理體系,堅定自身理論自信,并付諸于實踐。同時,理論自信既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指南,就要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基本綱領和路線發展戰略和動力提供精神支撐。一方面可以強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布局和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強調法治社會和動力機制等思想,確保我國綜合發展趨勢穩定推進。
(三)制度自信提供充分保障
顯而易見,“四個自信”中的這一環節內容能夠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充分保障,借助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優越性。不僅可以維持黨建和國家發展的鮮活動力,還能促使人們積極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從而有效提高創造性,幫助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優化生產力。[2]在確保我國社會經濟穩定高效提升的同時,實現共同富裕,盡可能推動社會公平正義思想的全面滲透。針對現階段面臨的挑戰,制定完善措施,進一步維護社會和平和民族團結,為國家安全奠定夯實基礎。如果只有“全面深化改革”一部分內容,很難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長遠進步,必須借助健全有力的制度自信。
鄧小平就曾指出,要想從根本上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統籌管理,必須長期堅持制度自信,以便全國人民可以共享小康社會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成果,發揮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這樣才能便于法制社會體系的健全,加強黨建效率和質量,令其向著規范程序化建設發展。
(四)文化自信提供良好基石
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基石,文化自信相對其他三種自信內容涉及范圍更廣,基礎也更為深厚。中華民族長期沉淀下來的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革命斗爭的重要價值不言而喻,為國民樹立積極正向的精神追求。借助核心價值的深遠影響,將中華文化自信深深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為革命文化建設添磚加瓦,加強民族凝聚向心力。[3]
其中文化自信的核心內容是核心價值觀,既體現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又能充分滿足社會、家庭和個體的全方面要求。為整體建設引導正確發展方向,強化全體人民的價值觀念,高效加快法治建設進程。然后利用五四精神、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等,為革命文化進一步奠定良好根基,盡可能鼓舞人們持續艱苦奮斗,勇于奮進,全面優化中國特色主義社會的良好風氣。
二、“全面深化改革”為“四個自信”奠定實踐基礎
(一)能夠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黨建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能夠解決很多建設矛盾,努力完成小康社會構建,進一步明確戰略目標。而且作為核心戰略舉措,全面深化改革務必與其他“三個全面”內容加強聯系,以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為綜合導向,逐漸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文化、經濟、政治以及生態方面的改革進度。[4]切實保障國民的合法利益,同時協調各項工作之間的利益關系,爭取為社會主義及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鮮活生命力以及經久不衰的法治保障。
(二)有助于豐富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
“三個代表”、“鄧小平理論”都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全面深化改革”是這一理論體系中的核心思想,能夠起到直接的促進作用。并且習近平治國黨政中,“全面深化改革”同樣起到開拓效果,是我們實現“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的關鍵行動指南。有利于在不斷實踐中總結經驗,更好的為實現我國建設目標不懈奮斗,逐漸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加強其科學性和系統性,以及“四個自信”。
(三)可以有效完善社會主義特色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本身具有一定的協調性,需要聯合“全面構建小康社會、全面實現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三個內容,發揮綜合價值,缺一不可。如果說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智慧和勇氣,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就需要堅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和正確的科學發展觀,盡可能打破傳統建設模式中的諸多弊端,從而有效完善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此外,深化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以及生態文明和黨建改革,都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主要內容,不僅可以充分解決社會矛盾,還能夠全面突破阻礙,完成社會制度的定型。[5]
借助“全面深化改革”本身的協調性加強建設,是支持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的最新要求,能夠幫助理論體系進行自我完善。構建小康社會可以讓國民充分享受建設成果,而全面依法治國能夠健全法律體系,但全面從嚴治黨可以優化黨的情況,制定完善的戰略部署方針和具體實踐流程,全面貫徹“四個自信”的內容,引領社會長遠持續發展,強化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進一步穩固人們的政治信念,加強民族向心凝聚力,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水平向更高層次的優化。
總而言之,要想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整體進程,務必要深入探索“四個自信”與“全面深化改革”之間的關系,做出更多貢獻。正確處理兩者關系和實踐價值,進而為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夯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鄒宏如.把握從嚴治黨與“四個自信”的辯證統一關系[J]新湘評論,2017(15):50-51
[2]屠靜芬,李燕蘭.“四個自信”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系探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35(1):36-39
[3]李庚香.全面深化改革 堅定“三個自信”務實推進“四個河南”、“兩項建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調研指導重要講話的體會[J]河南社會科學,2014(7):1-7
[4]陳肖威.論“四個自信”與“四個全面”戰略關系[J]農家科技旬刊,2017(9):50-51
[5]張麗麗,方玉梅,韓夢娟.堅定“四個自信”應正確理解和把握的四大辯證關系[J]領導之友,2017(1):32-36
[6]董亞平.習近平“四個自信”思想的辯證關系和時代價值[J]鄧小平理論研究,2017(2):29-31
[7]唐貴伍,肖寶佳.“四個全面”與“三個自信”的內在關系研究[J]人民論壇,2015(35):32-34